王 茂 (石家庄市栾城区文化馆 051430 )
虚拟现实技术在数字文化馆的应用研究
王 茂(石家庄市栾城区文化馆051430 )
摘要: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即VR)的发展自20世纪80年代提出至今已历经数十年,由于理论发展的限制与高昂的生产成本使得虚拟现实技术始终未被普及。随着技术的进步,虚拟现实技术将广泛应用于当代社会生活之中。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对于文化馆的数字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使数字文化馆具备沉浸性、交互性与想象性等特征。随着虚拟现实技术的进一步普及对数字文化馆的公共文化服务功能有着进一步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虚拟现实;数字化;文化馆;互联网思维
2016年被称为虚拟现实(VR)“元年”,这也意味着虚拟现实技术将从军事技术、航空航天技术等高精尖的部门技术逐渐转向民用技术。随着各国厂商的对与此技术研究与生产的不断投入,虚拟现实技术必将会为互联网交互体验的重要平台。数字文化馆的建设如能将这一平台充分进行利用可以使文化馆的公共文化服务功能进一步发展。虽然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还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但虚拟现实的“爆炸式”发展会促使其普及与应用的加速,这也就要求相应的理论基础与平台建设理念不断跟进。
2016年国际消费性电子展(CES)中虚拟现实设备已接替智能手机设备,成为最抢眼产品之一。这意味着虚拟现实已从普通大众无法企及的技术高度向民用级技术高度进行转化,而其改变的不仅仅是多媒体的交互体验,甚至可以改变现有的互联网交流方式。文化馆的数字化建设也由“二维”向“三维”转变,信息传播由“接受式”向“沉浸式”发展。
虚拟现实技术在数字化文化馆的应用具有一定的现实依据而形成,首先,数字化文化馆的建设已历经一段时期的发展,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现实技术都较为成熟。“数字文化馆对于建设多层次、广覆盖、多样性、开放性、立体性、便捷性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对于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1这也就意味着数字文化馆的建设所具有的必要性。“国家图书馆虚拟现实系统”为虚拟现实在数字文化馆中的应用提供了现实依据,但是“国家图书馆虚拟现实系统”由于是在2008年建设,当时的虚拟现实技术并没有现在的技术成熟,所以在技术上受到技术的限制,仅体现出了信息交互的虚拟现实,并未形成真正意义的虚拟现实普及。但随着虚拟现实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制作技术的提高与成产成本的降低必然会是数字文化馆的虚拟现实普及工作变得容易,当每一个家庭乃至个人都拥有虚拟现实设备时文化馆的公共文化服务可能将会面临一个“质变”的转型,即从线下的真实体验转向网络的虚拟体验。这种应用基于现实的快速发展很快将会实现,所以理论基础继续建设。
众所周知,文化馆的主要任务即开展公共文化服务工作,为群众文娱活动提供场所、信息、资料等。作为文化事业单位,其职责是服务地方文化建设,随着民众精神文化水平的日益提高,对文化馆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组织文化活动,人们需要更多的文化信息进行交流,此时传统的展览、演出、交流难以满足民众需求,此时数字文化馆的建设应运而生,大量的信息通过互联网平台在不同终端进行展示,为民众的文娱活动提供了更多的信息。尽管数字文化馆的建设提供了大量的信息,但是由于数字文化馆的展示平台大多集中于PC终端或移动终端,这种数字文化馆的参与性大幅降低使得数字化文化馆的建设遇到瓶颈。
虚拟现实技术可以较好地解决数字文化馆中参与性降低的问题,这时虚拟现实技术的特性所决定的。首先是虚拟现实的“沉浸性”所带来的视觉真实体验,这时人不仅仅是面对一个平面的屏幕,而是一个虚拟的3D场景,此时使用者可以通过视觉与听觉真实体验虚拟场景。例如,一场演出,观众不仅仅是在跟随摄像机的镜头被动的进行观察,而是可以根据自己的思想进行全方位的观察,从而使得参与感增强。其次是虚拟现实的“交互性”,这一特征使得数字文化馆的建设不仅仅是停留在传统数字文化馆以观看为主的思路,而是更加强调参与性,例如在北方常见的文化活动——秧歌中,文化馆工作最传统的方式是组织一批人并安排场地进行活动,而在传统数字文化馆的建设中可以录制视频进行观看,而在虚拟现实参与下的数字文化馆,人们可以直接使用虚拟现实设备参与几十人甚至上百人的秧歌队,并且通过交互技术与虚拟人物进行交流与配合。再次是虚拟现实的“想象性”,这一特征使得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实现的事情变成可能,例如对于技术水平较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模仿,在现实生活中未经训练的人很难做到,但通过虚拟现实即有可能实现。
虚拟现实在数字文化馆的应用方式是多种多样的,首先是基础的“观察式”应用。通过3D建模技术与动画捕捉技术相结合,形成一个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模式,使受众可以通过主观意识自行选择观察视角,多视角的观看演出,使得参与性增强。其次是在上述技术条件上进行软件程序的开发,形成上文所述的可交互式体验,让受众不仅处于观察视角,更进一步立足于参与者的身份,使得民众在数字文化馆中有更真实的体验。最后,基于互联网思维,对不同的数字文化馆参与者进行关联,使得不同的使用者可以直接通过网络进行交流,甚至于相距千里处于不同地区的两个或多个人可以同时参加同一个文化活动的交流,这种交流通过虚拟现实在视觉、听觉、触觉上达到近似真实。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数字文化馆的建设也将不断地发展以适应社会需求。“数字文化馆在网络时代以其全新的服务模式和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将给人们带来更先进、更广泛、更便捷、更均等的公共文化服务”2,而虚拟现实技术将数字文化馆引领向具有更强参与性,更加真实性的模式,使得数字文化馆弥补文化馆现实工作中的一些局限性,也弥补传统数字文化馆存在的一些问题。通过虚拟现实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成熟,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体验将会出现大幅改善,更容易融入民众的生活之中。
注释:
1.尉光耀.论数字文化馆宣传推广的有效途径[J].大众文艺,2015,06:13-14
2.丁建惠,沈玉云.数字文化馆建设的初步探索[J].剧影月报,2014,06:158-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