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彤波 (呼伦贝尔学院俄罗斯语言与文化学院 021008)
俄罗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措施
车彤波 (呼伦贝尔学院俄罗斯语言与文化学院 021008)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既是人类物质宝库中的文化瑰宝,更是人类精神世界上的文化营养,世界多个国家对此实施了保护。本文从探讨俄罗斯非遗的保护措施入手,总结提炼其中的精华,以期为推动我国非遗保护提供有益的借鉴。
俄罗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2013年度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 《额尔古纳市俄罗斯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研究》。
项目编号:NJSY13320
项目类别:人文社会科学一般项目
科研项目:呼伦贝尔市俄罗斯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研究YJZD201205
1.延绵持续的保护措施
综观俄罗斯的文化遗产保护,可谓历久年深,始起于从彼得一世(1672——1725)。建立了专门国家保护机构,出台第一批专门法律。
随着苏维埃政权的诞生,意识形态领域发生了翻天覆的变化,但并没有影响到文化遗产保护的延续,而是得到了进一步加强,逐步形成了国家保护的体系。
20世纪90年代,随着苏联解体,转型期的俄罗斯主流思想崩解、混乱,社会陷入缺乏精神、文化导向的状态,同时国家自上而下纵向管理体制的缺失,使文物盗窃和破坏文化遗产的犯罪行为日益猖獗。与此同时,“何去何从”的忧患意识也日盛一日。故而,“故园家国之思”倒逼着俄罗斯向传统文化回归。无论是叶利钦还是普京,都高度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普京更是从把俄国传统文化作为道德教育基地的高度,明确“为未来的子孙保存和保护统一的文化空间、宝贵的俄罗斯语言财富以及俄罗斯的传统和精神”1,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
2.客观现实的保护手段
(1)法律、法规
在俄罗斯文化遗产保护体系中,法律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从尼古拉一世制定第一批专门律法起,俄罗斯先后出台了《俄罗斯联邦文化遗产法》等近三十部法律以及与国际非遗保护接轨的《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等四部法律,使俄罗斯的文化遗产保护始终置于法制化管理体制之中。
(2)组织机构。俄罗斯非遗保护组织机构建设体系较为全面。在国家层面,指派俄罗斯教科文组织委员会负责。联邦层面有非遗保护执法监督局。在83个联邦主体中,有26个专门机构和执法部门。此外,有近200个民间组织从事与非遗保护有关工作2。国家与地方和民间组织机构共同构成了俄罗斯文化遗产保护体系。这些组织机构生命力旺盛、活动内容丰富,借鉴世界经验,寻求解决方法,是文化遗产保护责任落到实处的有力保证。
(3)培育专业的技术人才。俄罗斯始终注重对文化遗产保护理论价值和方法论的研究与实践,涌现出了以文化学家、科学院院士利哈乔夫,土壤学家库恰耶夫,地球物理生态学家维尔纳茨基等一大批兼具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杰出专家,为文化遗产地保护,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相关理论的支撑。
(4)合力推进。俄罗斯对文化遗产所采用的是国家保护和整体保护并重的方式,国家只是起监察和协调作用,具体的保护工作由民间组织和个人承担,形成了以整体性保护为主要思想 ,以“国家保护”和“整体保护”为基本原则,民间组织和个人承担主要保护的工作格局3。
3.扎实有效的保护成果
(1)良好的公民意识。俄罗斯联邦宪法第44条明确规定 :“每个人都享有参加文化生活、使用文化设施和接触文化珍品的权利;每个人都有义务关心保护历史和文化遗产,爱护历史文物”。俄罗斯文化遗产保护志愿者协会队伍非常强大,有73个地方分会,每年缴纳的会费多达几亿甚至十几亿卢布,具有与俄文化部签署文物修复计划并组织会员在节假日参加义务修复活动的实力。在笔者看来,俄罗斯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的深入人心,公众广泛参与这一文化遗产保护特点,是其最突出的显著成果,为俄罗斯文化遗产的保护奠定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2)丰富的传统文化活动项目。“小阳春”原创歌曲大赛,“圣诞游戏”少儿艺术大赛,“西伯利亚的能工巧匠”手艺大赛,“集镇”全俄大学生民俗艺术节,“小鹌鹑”儿童艺术节,“北方的风”凯特民族民俗艺术节等等传统文化活动定期举办,使文化遗产以民俗、民风的方式在来自民众的土壤里获得滋养和成长。
(3)坚持走符合国情道路,不盲目跟风,对有关国际公约持审慎态度,以文化大国的自信和自醒,在非遗保护中体现出了属于自己的风格 。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对俄罗斯非遗保护措施的研究,其目的在借鉴和学习的基础上,探索我国的非遗保护之策。
1.坚持中国特色
从俄罗斯的文化遗产保护措施及所取得的成果来看,坚持走与本国国情相符合的道路,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无论意识形态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俄罗斯对待非遗一向是以文化的视角来审慎对待的。而不是像我国以发展经济的热情,一窝蜂式的上,却重申报,少维护;重效益,少文化;重形式,少内容,出现有文化特质的非遗无人问津,有经济利益的却蜂拥而上的强烈反差。例如上万首纳西民族史口传诗歌因最后传人的辞世而湮没在历史长河的憾事,和为了争曹操的命名权,相邻两县䜣诸法庭的怪象、乱象,所显现出的,是我国在非遗保护上“全民快餐式”的急功近利。
2.构建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
实践证明,目前我国非遗保护方面由国家一统到底的管理模式,还是僵化的官办思维在作祟。中国的文化遗产,具有多民族融合、多区域划分、多形式表现、多内容组成的特点,文化与文化之间也有着彼此或重叠、或交叉的现象,特别是一些年代悠久的文化遗产,深藏于民间、巷道,需要花大气力去挖掘、拯救。仅凭政府之力,满足不了对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我们可以在这个方面,借鉴俄罗斯的一些做法,如按照国家统筹监管、地方政府从政策上予以保护、民间力量落实具体的保护思维,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保护”和“整体保护”的非遗保护体系,合社会之力,对非遗实施有效保护。
3.加强公民非遗保护意识
俄罗斯的公民,对文化遗产具有广泛性的尊重、敬仰和保护意识,认为这是人类珍贵的文化遗产。而近来媒体上频频曝光的我国公民在名胜古迹狂刻“到此一游”的丑行、偷盗、走私文物的恶举以及热衷于洋文化而对传统的中国节日嗤之以鼻的现象,所反映出来的都是我国公民非遗保护意识的淡薄。
综上所述,“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中国要走向世界,讲好中国的故事,需要把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传承、弘扬下去。为此,需要我们向世界上其它先进国家学习,坚守中国文化、传承中华基因、向世界展现中国文化独特的魅力。
注释:
1.[俄]弗·伊诺泽姆采夫,徐向梅等译.民主与现代化[M].中央编译出版社,2011:103.
2.[俄]阿·卡尔金,阿·克斯金娜.作为21世纪俄罗斯优先文化政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J].文化政策,2008(3):3-5.
3.高凤仪,石湘秋.俄罗斯亲历记[M].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4:2-3.
[1]马强.服务于政治需求的俄罗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9).
[2]张松,李文墨.俄罗斯历史城市的保护制度与保护方法初探——以圣彼得堡为例[J].城市时代: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2013(11).
[3]武仙竹,邹后曦.俄罗斯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侧记——坚守荣誉与骄傲[J].大众考古,20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