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文波 (江苏省灌南县文化馆 222500)
国画艺术的意境表现手法研究
席文波(江苏省灌南县文化馆222500)
国画即中国画,起源于汉代。作为我国传统美术国粹的经典代表—国画,承载着我国的悠久民族气息、历史文化和美学思想。传统的国画有自己明显的特征,不拘泥于外表的呈现,多强调写意的表现和意境的表达。国画的题材主要分为山水、人物、花鸟,具象和写意为国画的技法表现。国画随着我国历史的发展,也在意境方面不断的发展和优化。本文着重地分析了国画艺术的意境表现手法,希望有助于提高读者对国画的赏析水平。
国画艺术;意境;表现手法
国画艺术象征着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国画是我国优秀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起到了丰富的作用,提高了人们的艺术情操和艺术鉴赏力。意境是衡量一幅国画作品的重要标准,意境的表现形式来源于我国悠久的历史学派思潮和各种文学作品思想。随着历史的发展,国画意境的表现手法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国画意境的表现手法实质是指艺术家的绘画技巧、精神与思想的表现结晶。
国画艺术的意境诞生于我国古代儒家、道家思想。随着文化的发展,画家们逐渐重视绘画中的意境发展。伴随着古代诗歌意境的发展,国画创作也更加重视意境的呈现。国画作品所表现出的情景交融和虚实相生的情调和境界即为国画艺术所表现的意境。国画的高雅、悠远的艺术意境是画家将自己的思想意愿通过一定的绘画技巧在自然风景中表现出来的。对于国画来说,意境取材于传统文化和生活,意境传达的情调能够彰显作品的价值。
国画意境的产生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国画艺术重视意境的表现原因主要有儒家、道家、佛家思想的影响和古代诗歌重视意境的发展。这里具体阐述一下具体的重视渊源:(1)意境作为中国传统美学艺术的重要组成,其思想渊源与传统佛家、儒家、道家的思想是分不开的。万物皆有佛性,用心体悟生活的道理,看透生活和宇宙的真相,断绝一切烦恼,达到顿悟的状态。这是佛家的思想内容。道家和儒家比较重视内外双修和中庸之道,做到天人合一,他们认为要用心聆听自然和善待自然,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的状态,对于画家来说,应该以独特的视角表达自己的感情元素,又要融入自然。因此,国画是在这三种思想的影响下,用抽象的形式进行更深层次的表达。国画的思想理念与哲学理念的结合是国画艺术重视意境的表现形式。(2)古代诗歌的创作离不开意境,强调诗情画意、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境界和创作出主观情思与客观景物交融一体的精神境界。我国传统艺术国画受古代文学作品诗歌的影响,也逐渐强调意境的表达。
国画艺术意境的表现手法经历了历史文化的变迁,不断地经过创新,形成了丰富多样的艺术表现手法。意境表现手法的形成和变迁随着历史美学的发展,也在悄悄地变化。为了更好地将意境表现手法应用于国画创作中,我们有必要了解意境表现手法的形成和变迁。表现手法有简单的线条勾勒、简笔与素描的绘画、考究的用笔技巧、高超的着墨技巧、巧妙的空间构图。主要意境表现手法的变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线条与国画古朴的意境
线条从古代至今一直作为国画意境表达的重要手段。线条早期被画家用来创造和表达意境、思想。这反映了早期的我国先民勾勒的引人无限遐想的古朴的意境。线条随着时代的发展,线条的表现手法也变的越来越成熟,种类变得越来越多。东晋以后,绘画比之前更注重神韵,源于当时绘画的层次与境界及展示大大地发展起来,当时出现了著名的画家顾恺之的绘画理论,他把国画的形神观发展到了一个新高度,使中国画从追求形似逐渐变为追求神似。魏晋时期思想领域的激变促进了艺术的变化,使美术从一种低端的技艺上升为表达思想和精神的一种新高度,国画成为了文士的清雅追求。每个时代呈现着不同的精神面貌,对一脉相承的中国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浓墨重彩与国画飘逸的意境
在我国艺术的意境的表现手法中,墨彩结合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水墨画即为墨彩结合手法的具体的表现国画类型水墨画作为中国传统的绘画和国画的代表,水墨画是水与墨的艺术。水墨画是通过调配水与墨的浓度创作出来的画。水墨画具备色彩飘渺、意境飘渺的特点,善于表现似像非像的物象特征,能使人产生丰富的联想。宋代是水墨画发展的高峰期,宋代的画家习惯于户外观察水生物,进而利用脑海艺术构图。这种创作模式一直使用,直到南宋时期,水墨画的画面汲取了马远和夏圭的边角式思想,画面的大部分为水底世界,增强了水生生物的动态感,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水族式的水墨画逐渐走向成熟。
3.简笔素描与国画随意的意境
在这一期涌现了许多画家如徐悲鸿、潘天寿等,这些画家的一幅幅生动的画作较多的运用了简笔和素描的绘画技巧,从作者的简单典雅的笔法中勾勒出来,呈现出简单悠远的自然意境。在作品中,画面中有着自己的独特的思想表达,他们也采取了一定的漫画技巧表达了嘲讽的思想,使画面看起来很随意。
意境的表现手法丰富了国画艺术的内容,提升了国画的思想和情感表达。意境手法运用在国画中,有利于国画体现核心的内容,有利于提升国画作品的价值,促进国画艺术的进一步发展,有利于国画艺术中传统文化的体现和有利于画家将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寄托在物象中,能够直观地通过物象表现出来,同时,意境表现手法在国画艺术中的运用也让国画进一步提升了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和情感。
国画艺术与其他一些绘画艺术之间是有区别的,具有鲜明的特点。国画的独树一帜的绘画风格形成来源于历史流传至今的绘画技巧。这些技巧分为用笔技巧、着墨技巧、空间构图技巧等。以下分别对这些技巧加以说明:(1)用笔技巧:画家的用笔技巧是提升国画作品的重要方式之一,尤其山水画讲究更多。在古代就提出了“提、按、顿、挫、中锋行笔”的用笔技巧,和笔势的力度、走向也要经过一定的时间锻炼才能较熟练地掌握其技巧。画作的传神除了要使用一定规格的笔外,加入自己的感情因素,画笔的执行中一些硬性的技巧要求也是必不可少的。(2)着墨技巧:随着历史的变迁、纸张多种类别的涌现和国画题材的多样化,相应地着墨的技巧也在逐渐发生变化。水墨和彩墨主要以墨为原料,加入水的调节配比不同的浓度,使画者利用墨迹在画作中变换黑白灰三种层次,利用泼墨、破墨、蘸墨、积墨等技巧能够构造千姿百态的人物形象、虚渺浩瀚的自然山水、韵味无穷的意境。(3)空间构图技巧:空间构图是山水画作意境构建的基础。空间构图的巧妙性有利于传达画面的意境和帮助画着运用一定的技巧用多层次的黑白灰将自然中的远景和近景虚实过渡和融合为一起,在颜色的更迭中将呈现画面背后的深远意境。
国画在我国传统美学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淀。国画作为我国传统美术国粹的经典代表,承载着我国的悠久民族气息、历史文化和美学思想。。国画的地位与意境手法的施用密不可分。国画的意境是创作评判的最高标准,呈现了国画的艺术价值。国画的意境表现是画者用自己的笔艺及着墨技巧,蕴含了自己的情感在巧妙的空间构图中完美地传达出来。为了提高读者对国画的赏析水平,本文着重介绍了国画艺术的意境表达手法的发展和技巧,希望能够给读者带来帮助。同时画者在创作国画时,应该以国画理论为基础,以意境手法为主要创作手段,以此完善现有的国画表现意境手法。
[1]侯文娟,齐永新.国画艺术的意境表现技法分析[J].艺术品鉴,2015(2).
[2]杨韶辉.简析中国艺术审美之意境美特征—中国画的意境美[J].美与时代:中旬,2011(12).
[3]王晓飞.浅析中国画写意与油画表现的结合[J].剑南文学:经典阅读,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