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昆仑昆剧《晴雯》的改编特色

2016-07-12 10:52温全军集美大学文学院福建厦门361021
名作欣赏 2016年12期
关键词:王夫人晴雯昆剧

⊙温全军[集美大学文学院,福建 厦门 361021]



王昆仑昆剧《晴雯》的改编特色

⊙温全军[集美大学文学院,福建厦门361021]

摘要:昆剧《晴雯》以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为指导,带有浓厚的反封建意识,其主题思想是表现奴隶反抗奴隶主的阶级斗争。在剧本改编时,剧作者王昆仑父女对晴雯这个人物形象的抗争精神进行了大量的渲染与突出;在故事情节的编排方面,采取了增删挪移、集中整合的编排手段,使之成为一部情节紧密、剧情完整的昆曲剧本。

关键词:昆剧晴雯改编策略抗争形象

昆剧《晴雯》是著名红学家王昆仑与其女儿王金陵在20世纪60年代初根据小说《红楼梦》共同改编的。1962 至1963年,北京市文艺各界都在积极筹备纪念《红楼梦》作者曹雪芹诞辰二百周年活动,北方昆剧院院长金紫光先生特邀王昆仑父女撷取《红楼梦》中某些片段或人物,改编成昆剧,遂有了昆剧本《晴雯》。

在《红楼梦》小说原著里,有关晴雯的事迹是零散地分布在前八十回之中的,而作为一部以晴雯为中心人物的昆剧,则必须在一两个小时内,在方圆百十来平方米的舞台空间上,通过几个人物形象的表演,把晴雯的抗争精神生动地展现出来。这就要求剧作者在改编剧本的时候要对小说原著情节进行必要的艺术化剪辑处理。本文将从改编策略、人物形象两方面对《晴雯》的改编特色进行一番简要的剖析。

一、增删挪移的改编策略

1.对原著情节的删节修改

昆剧本《晴雯》总共有七场,分别为《护花》《夜读》《撕扇》《密谋》《抄检》《思雯》和《死别》。而在小说原著中,晴雯的事迹远不止这些。《红楼梦》小说里,晴雯出场在第八回,晴雯等宝玉从薛姨妈家回来,告诉宝玉她亲自爬高梯将宝玉写的“绛芸轩”贴在门斗上,宝玉听了很感动。二十六回,晴雯和碧痕拌嘴,赌气不开门,错将黛玉拒之门外,导致黛玉伤心了一夜。二十七回,怡红院的丫鬟小红得了凤姐的一个传话差使,兴冲冲地满园子找凤姐回话,恰巧被晴雯碰到,晴雯对这种奔竞钻营、攀高枝的行径十分不耻,对其进行了嘲讽。三十四回,宝玉特意支开袭人,让晴雯替他送旧帕给黛玉。三十七回,秋纹因得了王夫人赏赐的衣裳而在众人面前得意显摆,晴雯不屑,表明了她人人平等,谁也没比谁更高贵些的立场。五十一回,袭人因母亲得病去世回家,晴雯与麝月二人到宝玉屋里陪伴,晴雯趁麝月外出解手想要捉弄她,结果受冻得了风寒。五十二回,晴雯得知怡红院的小丫头坠儿偷了平儿的虾须镯,大为恼怒,强行将坠儿撵出。五十八回,芳官因洗头之事与其干娘起冲突,受到打压,晴雯挺身为芳官打抱不平。

昆剧《晴雯》因受到戏曲舞台表演形式的限制,不能像小说那般从容地将所有的细节都一一呈现,只能够尽量选取最能体现晴雯反抗性格的经典片段进行重新编排,因而剧本中只展示了“夜读”“撕扇”“抄检”“死别”等小说原有的情节,小说中其他较为零散且不是主要反映晴雯反抗性格的情节,剧作者只能忍痛割爱。

《撕扇》这一场戏,剧作者虽然大致保留了原著的情节脉络,但在具体细节方面还是做了较为特别的改动。小说里,宝玉因为此前诸多事端,在王夫人设下的端午酒席上尴尬无趣,所以感到心情郁闷,碰巧晴雯替他换衣服时不小心跌折了扇子因而责备了两句,便引起晴雯的不满,二人闹起了矛盾。而在剧本中,王昆仑将宝玉心情不佳的原因设置为贾政要宝玉去会见趋炎附势的国贼禄蠹贾雨村,而晴雯跌坏的扇子正是用来陪客的。这样的安排,既推动了宝玉跟晴雯之间口角的产生,同时又巧妙地展现了宝玉憎恶趋炎附势的小人,轻视功名利禄的一面。同样,剧作者把后面宝玉归来与晴雯和好,让晴雯撕的扇子也设置为是贾雨村所送。如此一来,晴雯撕扇的举动就成为对那些身为国贼禄蠹的封建统治者的蔑视和抗争,剧作者借由晴雯之口对封建官僚进行了讽刺批判:“可恨这些做官为宦的人儿,穿袍戴帽,作威作福,在人前还拿着一把扇儿,这么摇摇摆摆,假作斯文,我倒要将它撕个粉碎,撕掉它的假面皮,假斯文!”在这场戏中,剧作者将贾宝玉和晴雯的反封建精神进行了强化和提升,而相对地弱化了小说原著中宝玉与晴雯的暧昧情愫。

第七场《芙蓉赞》,宝玉前去看望身染重病而被逐出大观园的晴雯。在《红楼梦》小说原著里,作者通过遗赠指甲、换贴身内衣的描写表现了宝玉与晴雯之间朦胧的爱情。而昆剧《晴雯》将这一段情节作了根本性的删改,运用大量的唱段让晴雯直接抒发自己的无辜冤屈,表明自己的清白,对王夫人的狠毒迫害进行了控诉,申明自己为奴不服奴卑贱,对封建统治者的压迫抗争到底的决心。这样的删改处理大大地突出了晴雯作为大观园坚决反抗者的抗争形象,鲜明地体现了“奴隶反抗奴隶主阶级斗争”的主题思想。

2.对原著情节的挪移增饰

昆剧《晴雯》的第一场为《护花》,是讲清明节这天晴雯同芳官、四儿、藕官、蕊官等众姐妹在大观园游玩,见到娇艳欲滴的鲜花被王善保家的掐下扔了一地,心生怜惜,于是簪花斗草赞美鲜花,王善保家的看到她拿来卖钱的鲜花被丫环们拿去玩耍,心里愤愤不平,便以糟踏花草为由对晴雯等人肆意打压侮骂,红楼女儿们平白无故遭受一场欺辱。对应的情节在《红楼梦》小说文本第五十九回“柳叶渚边嗔莺咤燕,绛云轩里召将飞符”,而参与事件的人物则是薛宝钗的丫鬟莺儿、蕊官、藕官、春燕与春燕的姑妈和春燕的娘,春燕的姑妈因莺儿折了她们看管的柳条编花篮,藕官、蕊官又掐了她们的鲜花玩,十分生气,碍着薛宝钗的面子不好对着莺儿,便拿在一旁的春燕撒气,惹得春燕的母亲不分青红皂白就来打骂春燕,上演了一出嗔莺咤燕的闹剧。

王昆仑把这一段内容结合簪花斗草的情节作了整合,搬到昆剧《晴雯》里作为开场,并把冲突对立的人物替换成了晴雯等丫鬟与王善保家的,这样既让晴雯等人物在春光明媚的场景中闪亮登场,又在一开场就制造一场不大不小的冲突,为后面晴雯等人对以王夫人为代表的统治者阵营进行抗争及其最终不幸的命运埋下了伏笔。

在《红楼梦》小说原著里,撕扇情节出现在三十一回,而夜读情节则远在七十三回。王昆仑父女按照整部戏的节奏缓急和晴雯反抗精神的外在表现的强弱程度来安排情节,把《夜读》安排在第二场,《撕扇》安排在第三场。《夜读》这场戏的内容是,贾政第二天要查问宝玉的功课,袭人奉命督促宝玉连夜攻读,宝玉最讨厌读四书五经、八股文章,但迫于父亲的压力,不得不痛苦温书,晴雯为了帮助宝玉过关,暗中指使芳官搞出动静,继而扬言有人跳墙而入惊吓到了宝玉,教宝玉趁机装病,以此逃过一关。在这一场戏中,主要展现的是宝玉蔑视功名利禄,不爱读道德文章,在精神上抵制封建礼教思想的钳制与压迫,同时也着重刻画了袭人的奴性,并通过晴雯设计帮助宝玉逃过贾政的功课查问的这一举动来展现晴雯的机智勇敢与无所畏惧的反抗精神。《夜读》这场戏,整体节奏较为沉滞舒缓,大量运用宝玉、晴雯、袭人三人的对白将封建礼教对人的压迫、宝玉和晴雯的抵制、袭人对封建礼教的维护和执行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如果说《夜读》这场戏晴雯的抗争表现还较为婉曲内敛,那第三场《撕扇》则是将晴雯为奴不服奴卑贱,要求人格平等的反抗精神直接地表现出来,晴雯与袭人的对立冲突也得到了升级外化,戏剧节奏陡然趋急,抗争阵营与统治者阵营之间的紧张关系得到了强化。

《密谋》这场戏讲的是,王善保家的为了泄一己之私愤,趁奉命查访绣春囊一事之机在王夫人面前添油加醋无端构陷晴雯、芳官、四儿等,袭人又向王夫人进献谗言,王夫人怒火中烧,下令查抄大观园,玉钏为晴雯等讲好话求情,也被牵连囚禁。剧作者在这个情节当中,安排了玉钏出来为晴雯等人求情并被牵连囚禁的戏份,这在小说原著里是没有的。这里通过玉钏之口将其姐姐金钏被王夫人逼迫而亡的事件揭露出来,侧面突出了以王夫人为代表的统治者凶狠残暴的手段和面目。

二、晴雯抗争形象的强化

在《红楼梦》中,晴雯是大观园诸丫鬟当中最具反抗性的一个女奴。王昆仑和王金陵选择晴雯作为剧中的主要表现人物,就是期望通过晴雯这个人物,“在一定限度内,能表现出在以贾府为特定环境的封建社会里,奴隶反抗奴隶主的斗争的一个侧影,并借以反映曹雪芹在《红楼梦》中一以贯之的反奴性的民主主义的思想倾向。”“奴隶反抗奴隶主的阶级斗争”是昆剧《晴雯》的主题思想。因此,在这部剧中,剧作者将剧中人物鲜明地分成两大对立阵营,一是以晴雯为代表的芳官、四儿、玉钏等奴隶反抗阵营,另一个就是以王夫人为代表的凶残奴隶主和王善保家的、袭人等奴才奸小组成的统治者压迫阵营。在两大阵营的激烈斗争中,晴雯的抗争形象得到了升华和强化。

晴雯的反抗性始终贯穿在昆曲剧本《晴雯》之中。在晴雯出场不久,剧作者就通过晴雯之口唱出“莫道秋深花少力,挺身敢向寒霜拒”的响亮宣言,以芙蓉花刚强不惧寒霜的品格来象征晴雯的抗争精神。面对王善保家的咄咄逼人,晴雯敢于据理力争,打压王善保家的嚣张气焰;宝玉被逼夜读封建道德文章,晴雯不与袭人一道盲目执行统治者的命令,一味强迫督促宝玉读四书五经,而是坚决地站在宝玉的立场上,共同抵制封建礼教的思想钳制,并设计帮助宝玉过关;如若是公子贾宝玉,因为一时心情不佳而重物轻人地数落了晴雯,晴雯也不免要顶撞回去……

在《抄检》和《芙蓉赞》两场戏中,晴雯的抗争精神得到了最淋漓尽致的突显。《晴雯》中,王善保家的是一个完全被统治阶级驯化的穷凶极恶的帮凶走狗,她就是鲁迅先生口中所说的“从奴隶生活中寻出美来,赞叹、抚摸、陶醉”的“万劫不复的奴才”。王善保家的在第一场《护花》中就以十分凶恶的面目登场,狗仗人势地对晴雯等丫鬟进行打压侮骂,并在她们面前露骨无耻地宣扬统治阶级的奴隶哲学:“主子

为天,奴才为地,主子为贵,奴才为贱,想我们做奴才的,吃的、用的,哪一样不是主子的恩典,就是咱们的身家性命、骨头渣子,但凡主子想要,谁敢哼个不字?”也就是这个王善保家的在王夫人面前对晴雯等肆意诬陷构害,直指晴雯私情勾引贾宝玉,直接导致王夫人下令抄检大观园。在抄检过程中,晴雯不甘受辱,奋起反抗。怒不可遏的王夫人撕下她伪善敦厚的面具,露出凶狠残暴的本来面目,蛮横无理地将“私情勾引宝玉”的罪名强加在晴雯、四儿、芳官等人的身上,并对其进行毁灭性的残酷打击,将已经身染重病的晴雯粗暴地撵出大观园。在王夫人暴烈的淫威面前,晴雯并没有丝毫屈服,剧作者在这里没有让晴雯直接被拖走,而是让晴雯把满腔的愤恨直接喷薄而出,将贾府统治者平日所犯下的所有罪行一一揭露出来。晴雯的控诉就像一把锐利的匕首直接插进了统治者卑污的心脏,使其骇惧失色、张皇失措,在强烈的对比之下,晴雯的抗争形象得到了强化,整个剧情也推向了高潮。

在《芙蓉赞》中,剧作者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赋予晴雯大段的唱词,让晴雯再次表达自己的冤屈无辜,表明自己“为奴不服奴卑贱”的立场,并最后让其高唱出“你只见大观园里风波险,你不见遍人间到处都阴惨,界限太森严。硬叫人生来分贵贱,硬把人贫富隔天渊,让那国贼禄蠹常荣显,让那豪门富户逞凶顽。淫威下,贫富良善,万万千千。啼号宛转,代代年年,盼不到云开雾散。在这荆天棘地,有数不尽的晴雯,无声死去,谁为她雪恨申冤!”通过这段唱词,本剧就由同情晴雯一个人的悲惨遭遇上升到对整个封建社会的声讨和批判,让晴雯代表千千万万受压迫受剥削的劳动人民对整个封建统治阶级进行强有力的控诉,升华了“奴隶反抗奴隶主的阶级斗争”的主题,晴雯的反抗精神和反抗形象得到了质的提升和强化。

综上,我们可以看到,在当时特殊的政治大背景下,昆剧《晴雯》的创作是以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为指导,具有浓厚的反封建意识,其主题思想就是表现奴隶反抗奴隶主的阶级斗争。在编排本剧时,王昆仑和王金陵在保留小说《红楼梦》原著中基本的故事框架的原则下,对晴雯这个人物形象的反抗精神进行了大量的渲染与突出,将奴隶与奴隶主的阶级矛盾和冲突进行了很大程度的强化,而对原著中晴雯与宝玉之间朦胧的情愫进行了相应的弱化;在故事情节的编排方面,剧作者采取了增删挪移、集中整合的编排手段,将分散在小说各章回中有关晴雯的片段做了艺术化的统筹处理,使之成为一部情节紧密,剧情完整的昆曲剧本。

参考文献:

[1]王昆仑,王金陵编.王昆仑文集[M].北京:团结出版社,1988.

[2](清)曹雪芹.红楼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

[3]鲁迅.鲁迅全集(第4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作者:温全军,集美大学文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

编辑:曹晓花E-mail:erbantou2008@163.com

书评在线

猜你喜欢
王夫人晴雯昆剧
罗周昆剧创作论
王夫人对贾宝玉婚姻方面的拒绝言语行为与她的心思
昆剧新编戏《顾炎武》创作得失刍议
一切容忍都是为了和谐
古典之美——古本昆剧《红楼梦传奇》学术研讨会综述
试论薛宝钗、薛蟠、王夫人、王熙凤对薛姨妈形象的补充
《牡丹亭》: 在每个人的心中,播种一颗美的种子
试析《红楼梦》中王夫人的善与贤
Values Education of Children from Teachers and Parents
晴雯之悔是在悔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