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自成长机制探究

2016-07-11 00:48李敏李汉超刘格陈丽娜
现代经济信息 2016年12期
关键词:探索实践大学生

李敏 李汉超 刘格 陈丽娜

摘要:“大学生自成长机制”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与教育管理模式,逐渐被广大高校接受,并积极应用到教育管理实践中。创建“大学生自成长机制”应全面把握其内涵,充分认识其重要意义,结合学生实际积极探索新路径,重点突出学生在教育、管理、服务三大领域的主体地位,让教育中的“内因”充分发挥作用,从而实现教育效果最大化。

关键词:大学生;自成长;实践;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12-000-02

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通过学校教师和党团组织进行教育引导。2004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既要充分发挥学校教师、党团组织的教育引导作用,又要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他们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1]新世纪以来,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即引导大学生自我成长,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管理方式,逐渐被广大高校接受,并积极应用到教育管理实践中。

一、创建“大学生自成长机制”的重要意义

(一)“大学生自成长机制”符合大学生生理、心理特征

随着年龄增长,青年大学生独立意识增强,他们渴望摆脱父母的羁绊和老师的说教去独自解决问题。“大学生自成长机制”的核心内容是突出学生个体或组织在教育、管理、服务三大领域的主体地位,这恰恰满足了青年大学生“我的青春我做主”的心理需求,而且这种源自学生主体内部的力量会唤起他们在学习、生活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提升自我认知、自我发展、自我成长的能力。

(二)“大学生自成长机制”是培养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

“高校教育培养的高级人才,应注重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包括深厚的文化底蕴,坚实的专业基础,一定的美学、文化修养,良好的政治思想品质,健康的心理素质和优秀的人格气质。”[2]因此,当代大学生若想适应社会需求仅仅靠“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是不够的,还应通过人际交往以及社会交往等大量的实践活动来逐步完成。“大学生自成长机制”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的特点,它主要是通过实践活动形式开展的,学生通过“自主策划、自行开展、自主参与、自我总结”最大限度参与其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实践中收获知识、锻炼能力、得到教育,从而实现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三)“大学生自成长机制”是适应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必然需求

新媒体具有信息量大,传播迅速的特点,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信息,如何处理与应对,如何有效利用新媒体促进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此外,新媒体开放、自由、共享的特点,为大学生广泛参与社会管理提供了条件,在参与过程中,要表达什么、怎么表达,这就对高等教育理念和方式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因此,新媒体环境下亟待提高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他们自我衡量、自我选择、自我约束的过程也正是自我成长的过程。

二、创建“大学生自成长机制”的实践与探索

我校在建立“大学生自成长机制”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即不断提升学生个体或组织在教育、管理、服务三大领域中自我认知、自我提升、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能力,以期提高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一)加强学生末端管理,发挥宿舍育人功能

宿舍是大学生在校期间居住生活、休息放松、学习娱乐的基本单位,大学期间,学生很大一部分时间是在宿舍度过的。因此,要利用好这一教育载体,充分发挥宿舍的育人功能。我校高度重视文明宿舍建设工作,并让学生作为主体充分参与其中。首先,充分发挥宿舍长在宿舍管理中的引领作用。宿舍长是一个宿舍的领导,他们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思路直接影响到宿舍的发展,因此要选择那些素质高、能力强、负责任的学生作为宿舍长,并且通过培训、座谈等方式加强对宿舍长的指导和检查。其次,使学生成为文明宿舍建设的主体,实现学生管理自治。鼓励学生根据宿舍实际制定和完善符合本宿舍特色的制度、条例,如学习纪律、卫生制度、文明行为规定等,使学生日常管理做到有制可依、有章可循,将文明的宿舍行为内化为自身的行为习惯。最后,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使学生自己动手美化宿舍,这既是一个美育教育的过程,也是一个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作为主体参与其中,不能够促使学生自觉地进行角色转换,在正确认识如何管理别人的同时,懂得如何管理自己,教育自己、服务自己。

(二)建立班级目标管理制,发挥学生“三自功能”

“目标管理”最早是由美国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针对企业管理提出的,“它是组织中的上级和下级一起协商,根据组织的使命制订一定时期内组织的总目标,围绕总目标确定组织内部各单位的分目标,然后再将分目标分解落实为各单位所属成员应完成的目标任务,使组织的全部活动都按规定的目标进行,从而保证总目标的实现,最后以这些目标作为组织经营、评估和奖励每个单位和个人贡献的标准。”[3]我们将“目标管理制”应用到班级管理中,取得了不错的管理成效。通过在各班级推行《班务手册》,使每个班级在学期初制定班级建设目标,并让学生作为主体参与到目标建设和管理过程中,到学期末以班级建设成果为标准衡量是否实现了学期初制定的班级建设目标,有效引导学生养成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良好习惯。

(三)创新网格化管理,建立“微楼吧”

网格化管理是依托统一的城市管理以及数字化的平台,将城市管理辖区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成为单元网格的管理方法。我们将网格化管理运用到宿舍区管理中,以宿舍楼为单位设立楼长进行管理。与此同时,借助微信等新媒体,创设“微楼吧”,同学们可以借助此平台为宿舍建设献言献策,也可以就宿舍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映,由楼长负责前期向相关部门反映、中期了解解决进程,后期将处理结果反馈至同学们,实现学生管理自治。

“如果任何教育体系只维持消极态度的人们服务;如果任何改革不能引起学习者积极地参加活动,那么这种教育充其量只能取得微小成功。”[4]大学生自成长机制旨在打破传统的被动的教育管理模式,在发挥学校教师、党团组织引导作用的前提下,突出受教育者在教育、管理、服务中的主体地位,通过形式丰富多彩、载体多种多样的时间活动,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其中,让教育中的“内因”充分发挥作用,在实践活动中收获知识、锻炼能力、得到教育,从而实现教育效果最大化。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北京日报,2004,10.

[2]顾莹,朱国平,张建平.对大学生“三自”教育管理的探索.产业与科技论坛,2009,01.

[3]谢为群,施利毅.高校科研管理工作中目标管理体系建设初探—以上海大学试行全系统目标管理为例.研究与发展管理,2014,26(5).

[4]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9.

注:此文为2015年度河北建筑工程学院校级教改教研项目《大学生自我成长机制的建立》(2015JY1020)最终成果。

猜你喜欢
探索实践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