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业经济发展问题与对策

2016-07-11 00:06马婧
现代经济信息 2016年12期
关键词:农业经济生态农业机械化

马婧

摘要:农业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体系中的重要分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积极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农业发展方向,开发和引进先进技术,促进农业生产的机械化,积极开展对外贸易,农业经济取得了稳定的发展,农村的建设以及农民的生活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各级政府也十分重视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问题。但是,仍然存在一些因素阻碍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加强劳动力素质,完善农业科研体制,建立完整的农业产业链,基于可持续发展背景下的生态农业等都是本文所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农业经济;机械化;生态农业

中图分类号:F32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12-000-02

一、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现状与问题

1.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积极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农业发展方向,开发和引进先进技术,促进农业生产的机械化,积极开展对外贸易,近些年来我国农业经济取得了稳定的发展,农村的建设以及农民的生活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各级政府也十分重视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问题。但是,仍然存在一些因素阻碍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

2.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问题

(1)农业劳动力不足,劳动力素质与现代化农业要求相差较远。

近年来由于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农村很多青壮年进城务工,导致农业生产劳动力不足。农民地位不高,很多人对农民的印象还是停留在文化素质低,收入不高的处境。毕业的大学生就业也基本上不会选择去农村。并且,现代化农业对劳动力素质要求高了,要求掌握现代信息技术,所以出现“劳动力不足,现有劳动力素质又有欠缺”的尴尬处境。

(2)农业市场信息滞后

我国农产品市场信息滞后,信息网络不健全,农业信息化发展基础建设力度弱。加上经济发展速度和开放程度的不同,区域间、城乡间存在明显的信息化差距 。全域共进的农业信息化发展难度加大。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投入,如电网设施、互联网线缆等信息化基础设施的普及率还有待提高。2012年全国农村居民平均每百户计算机拥有量仅有21.4台,而城镇每百户居民平均计算机拥有量为87台。[1]第 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指出,目前我国农村网民逐年增加,2013年已达1.77亿,占所有网民的28.6%,但农村互联网普及率仅为27.5%,农村学校计算机教育普及率更低农民不能及时得到信息反馈,从而造成对市场需求的不准确估量,大量农产品滞销,农民赔本的状况。

(3)农产品附加值低

由于大部分地区,尤其是中西部较偏远地区,农民生产经营分散,甚至有些地区的农产品经营还是局限在小范围内,满足小户农民的生活需要。并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并且在农产品生产经营的中间加工环节十分欠缺,导致农产品附加值低,变成了“低成本,低利润,低效用”的状况,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很弱,品牌效应不高。

(4)农业科研体制不完善

虽然我国重视科技的发展,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但是农业科研体制还是不够完善,或者说体制完善但实施欠缺。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农业生产部门之间分离程度较大,“各自为政”,信息不共享,遇事不沟通,办事不协作。[2]使农业科技的创新推广遇到瓶颈,也影响着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

(5)环境保护意识不强

近年来,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和生态农业建设模式的提出,我国的农业经济逐渐走上正轨,在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应用生态农业的发展模式[3],提高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但是从目前的状况来看,我国的农业经济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化发展的理念还未普及。环境污染的问题也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解决的,很多之前农业发展的遗留环境问题还是不容忽视。比如农产品地膜覆盖技术,地膜深入地下后是很难分解的,而其回收更是非常困难。还有很多的环境问题,都是当时不会显现,但是过数十年甚至几十年以后慢慢显现的。

二、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对策

1.加强劳动力素质,确保劳动力充足

劳动力是非常重要的社会因素之一,劳动力的质量直接影响了农业生产率,劳动力越充足,劳动力的素质越高,农业生产率也会越高。

(1)加强劳动力素质

加强劳动力素质,不仅体现在农业方面,我国目前各行各业的劳动力素质普遍需要加强。就农业而言,应该做到 “专业,专向,系统,全面”。专业:我国高学历、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的劳动力比较缺乏,各高校相关农业研究者可以定期到当地的农业生产地对劳动者进行培训,教他们先进的生产方法和技术。专向:目前我国高校有农业专业,但是受教育者并不是全部从事农业生产,这中间包括继续从事农业专业深层研究,转专业等的人才流失问题,建立专向的农业生产培训地,让高校选择农业专业的学生和农业生产的部门直接沟通起来,将理论更好的应用于实践,农业的每一个分支都拥有专门研究相关的生产人员,专向型人才,效率会更高。系统:现代化农业体系,从科研、生产方案和计划,到实际生产、引进技术,再到生产加工、产品配送,再到进入市场、销售,这一系列的步骤如果有专业的团队,企业来进行分工合作,也许一开始的成本会大一些,但是等步入正轨之后一定会是高生产率,高效率,高效益的强大体系。全面:当“专业,专向,系统”这三个方面做好以后,全面也是自然而然的了。“全面”这一点需要的更多的是政府的宏观调控。

(2)确保劳动力充足

政府应该加强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科教文卫的建设,尤其是教育,医疗保健方面,尽可能的满足农民的需要,让农村的孩子也可以享受到很好的教育,软件和硬件设施都不要和城市的教育拉开太大的差距。但是如果有关政府部门可以加强农村环境建设,让农民有一个良好便利的居住环境,享受和城市居民同等的居住条件。

(3)提高农民地位,实施正确引导

虽然说人们对于行业的歧视有所改观,职业不分贵贱,但是大部分人对行业的理解和印象还是存在一定的偏差。政府和社会环境应该加以正确的引导,鼓励人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劳动报酬,对行业不要有偏见,只要是合法收入,人人平等。

2.农业信息化

(1)完善信息网络

现代信息的传播手段很多:电视,报纸,电话,网络等。尤其是进年来新媒体发展迅速,网络信息的传播确为十分快速又覆盖面广的传播方式。但是由于我国相当一部分农业分布地区还是没有覆盖完全地网络体系,导致部分地区信息的传播相对落后,农民自身对于网络农业信息的关注度不是很高,甚至还是依靠传统经验,造成信息获取的及时性不够,存在农产品大量滞销的可能性。也有农民通过网络发布滞销信息。但是由于网络信息繁杂,信息量大,所以通过农民自己的小范围影响力几乎也不能对滞销农产品带来太多改善。另一方面,如何有效的利用网络是现在的农民需要学习的。目前利用网络发布销售信息已经越来越受到农民的欢迎,在农业部信息中心主办的中国农业信息网,其“供求一站通”注册会员已达38万以上,年均发布供求信息10万条。政府,和农民自身,已经在为网络信息作出努力,不过作为起步阶段还是有很多的问题需要改善,比如信息的针对性,时效性,可信度,网络信息的筛选和鉴别也是需要有关网络监督部门和消费者共同需要注意的问题。

(2)大数据时代对于信息的获取意识

农业现代化背景下,对于大数据的获取可以通过 “3S”(GPS,GIS,RS)技术手段进行。GIS在农业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主要包括:建立农业信息数据库、农业资源的动态监测、农业生产的管理与决策。通过遥感成像等技术,配合GPS系统,结合信息的人工报送和终端采集,绘制加载了包括作物品种信息、化肥施用量信息、农作物播种面积等多种信息的信息地图,通过对比不同时间的农地信息变化,为农业空间比较研究、生态环境空间分析、病虫害防治、农作物生长预测、水旱灾害预测等提供重要背景材料,为农业综合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RS技术是一种远距离侦测技术,通过在远距离上侦测标的物的反射、辐射和散射电磁波,进行信息提取、记录、分析和加工,是一项重要的数据获取手段,也是GPS与GIS发挥作用的重要前提。利用高分辨率的遥感信息,可以获取农田土壤以及农作物特性的空间反射光普变异性,从而获取有关农田及作物生长的一系列信息。可以为农产品生产环节提供反馈以修正生产过程的失误。如根据市场需求对不同作物的耕种面积进行调整,使土地肥力和独特的气候资源得到充分利用,避免过度生产,同时又能够满足市场的需求。

3.建立完整的农业产业链

目前我国大部分农产品的生产还是小范围,小链条,更多的是农民自产自销,也没有专业的农产品保鲜,加工,运输的基础设施。可以尝试建立农民----企业----政府的完整链条。农民负责生产,而企业则负责更加系统化,机械化以及效率化,高附加值化的东西,比如引进先进生产机器设备和先进生产技术,加强完善农产品的保鲜和物流运输。同时,企业可以加强自身的品牌效应,不仅是在单个某一农村和城市,而是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同种类农产品的生产运输销售网络,甲地区滞销而乙地区需要的,可以通过完善并且高速的物流环节进行全国范围内的协调分配,并且加上信息网络的数据分析,不至于出现全国范围内的供求关系明显失衡。而一旦出现不可协调的市场机制问题,便可以由政府进行宏观调控,出台相应政策进行补救。这样,就会有一条“农民受伤,由企业来分担,而企业受伤,又会由金融机构分担,金融机构受伤,又可以由政府负担,政府的出面,可以调动广大消费者的配合”的链条机制,从而保证农产品市场的顺利运行。

4.完善农业科研体制

加强科技创新,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我国在新兴的生物技术,比如转基因技术的应用有了成果,相关科研人员也需要不断研究新的生物技术,并且保证新农产品的健康和人类适应性问题。同时需要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农业技术的规范应用,科技成果运营规模量产。在各高等农业院校与科研部门分别设立农业技术推广部,专门从事新技术推广工作。鼓励涉农企业参与农业技术推广活动,给予其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4]建设农业新技术高产示范区,组织定期专家讲座,结合农民实际问题,改善新技术新方法。教育是不变的话题,深化教育改革,着力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只有农民的文化素质提高了,才能保证科研成果转化的效率和效益,从根本上改善我国农业相对落后的面貌,专门培训为辅的专门化多层次的农业教育体系。

5.可持续发展背景下的生态农业经济

生产结构的优化过程中充分的利用有效地生产技术以及自然资源,对资源进行充分的开发以及利用。要在不断的摸索中发展,发掘农业生产中的巨大潜能,有效利用我国的土地优势,对这些固有资源进行开发与利用。在发展生态农业的过程中,因地制宜,有效地将能源与资源结合在一起,充分的利用生物质能源、太阳能和水能等来有效地减少石油等化工产品的投入。并进行合理的循环,以环境的承载量为发展的基础。经济的发展要和环境的保护结合起来,保证可持续发展下的生态农业经济发展的稳定性与开放性,大力发展环保农业,严格农业生产的环节,多多开发绿色产品,增加生产无污染和无农药以及无副作用的农业产品数量,对于没有符合生态经济与绿色经济的产品征收税,以此约束企业和农民来发展生态企业和绿色食品。能够从基本上保证环境不受污染以及人类的健康不受影响。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另外,地方政府还要加大对农村地区公共基础设施的支持力度,构建农村区域 “ 三化”(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体系,从而提高区域循环性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5] 同时还要建立有关资源节约和保护环境的优惠政策,来提高企业和农民生产绿色食品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戴小文,漆雁斌,陈文宽.农业现代化背景下大数据分析在农业经济中的应用研究[N].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42卷第2期2015年3月.

[2]马占军.科技进步对农业经济增长的作用探讨[J].财经界,2014(14):13-14,共2页.

[3]许小娥,胡春艳.基于可持续发展背景下生态农业经济的发展对策[J].中国经贸,2015(01):191-192,共2页.

[4]涂洪强.区域循环性农业经济的构想与建议[J].中国市场,2015(16):124-125,共2页.

作者简介:马 婧(1996-),女,汉族, 2013级兰州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基地班的学生。

猜你喜欢
农业经济生态农业机械化
第八届“一带一路”食品安全与生态农业论坛
依靠科技创新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研究
农业机械化
安乡县发展生态农业的实践
对我国煤矿岩巷掘进机械化配套的探讨
保证粮食安全,发展生态农业
生活中不应该有机械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