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悲歌问乡土

2016-07-11 19:57丁纯
南风窗 2016年11期
关键词:极花黑亮胡蝶

丁纯

《极花》

贾平凹 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6年1月版

贾平凹新作《极花》指涉的是人口拐卖问题。小说缘于一个真实的故事。十多年前,贾平凹老乡,一对捡破烂的夫妻,带着女儿进城,女儿找工作时被骗、遭到人贩子殴打、恫吓、威胁、强暴,被拐卖至一个极端穷困的乡村:圪梁村。女儿被拐,母亲为此哭瞎了眼睛;为了寻找女儿,丈夫四处卖苦力,受尽了折磨,个中艰辛、一言难尽。贾平凹在10年后,写出《极花》这部凄惨的当代故事,竭力展示一个日渐为人们陌生的现实农村。

《极花》是一曲悲歌。它在倾诉、它在叩问,它似乎又尝试在抚平伤痕。小说主人公胡蝶年轻漂亮,辍学后到城里打工,她喜欢上城里生活,她对未来有着美梦与热望。可是,胡蝶的城市梦很快陨灭,她被人贩子拐卖到一个穷山村,命运发生了改变。当她被解救到父母身边时,却不堪忍受舆论的压力,加之想念幼儿,她难以面对现实,重新回到了硷畔下的村庄。

男主人公黑亮,农村单身汉。由于贫穷,黄土地的姑娘们都进城了。村里的青年大多打着光棍,黑亮以3.5万元的价格买了胡蝶。胡蝶当然不从,挣扎、抗拒、无奈、屈从。胡蝶怀孕、生子。胡蝶从城里跌落到“梦魇”之地,完全是因遭到迫害造成的;黑亮从光棍转变成丈夫、父亲,也是阴差阳错。这一段故事,撕裂着读者的心,让人痛楚难耐。

《极花》又让人感到无奈。乡亲们目睹了胡蝶被拐卖,众人却无丝毫同情之心,反倒羡慕。他们不但是看客,甚至还是帮凶,村里很多媳妇是拐卖来的,“有的刚买回来就打断一条腿,防止逃跑”。在这样险恶的环境中,胡蝶没有机会逃脱,只能听天由命,像曹乃谦笔下的农民,为生计、娶妻发愁。《极花》里的顺子爹、老老爷、瞎子、訾米……他们活着为了什么呢?不得而知,他们却又不得不努力地活着。

我们不禁会问:当今,为何还会出现拐卖人口的现象?我们继续追问,如何杜绝此类问题出现?作者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黄土高原、浑厚苍凉。《极花》这个故事,悲哀到了极致,也荒诞到了极致。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人口向城市转移,乡村已被掏空,成了空心村、空壳村,要么村里只剩下老人、孩子;要么留守村里的是文盲、半文盲的青年。作者感喟:“可谁会理会城市夺去了农村的财富,夺去了农村劳动力,也夺去了农村的女人。”

贾平凹在后记中说:“中国大转型年代,发生了有史以来人口最大的迁徙,进城去,几乎所有人都往城里涌聚。年轻人爱往大城市跑,在那里生活、创业、定居。他们已经不适应农村的生活方式。而农村日渐凋敝。谁理会窝在农村的那些男人在残山剩水中的瓜蔓儿,成了一层开着却不结瓜的谎花。或许他们是最后的农村,或许他们是最后的光棍。”“中国最大的问题是农村没有人了,没有人怎么建设新农村?”贾平凹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一针见血指出农村的困境。

《极花》中的人口拐卖仅是“草蛇灰线”,作者是在唤起公众对处于社会边缘群体(诸如农民工、辍学女孩、农村青年、扶贫等)处境的“同情”。关注他们如何在汹涌的社会大潮中妥帖地安放自己,准确找到自己的定位。从人和社会协同发展来看,无疑是非常重要的。

贾平凹说:“极花,也是冬虫夏草,它在冬天里是小虫子,而且小虫子眠而死去,而在夏天里长草开花。”也就是说极花是一种奇怪的东西,是虫是花,又非虫非花。这又是有灵性的花,《极花》所剥示的现象与揭示的主题,也是悖离现实的怪题。胡蝶之名,也是作者有意命名,胡蝶与极花,一个蝶,一个花,巧合呼?宿命呼?这一切安排,却像是打翻了佐料罐,五味杂陈。

猜你喜欢
极花黑亮胡蝶
松树与玫瑰花
成长中的陪伴
胡蝶飞:面对乙肝病毒,乙肝感染育龄期女性该怎么做?
《极花》英文版新书发布
生日
生日
韦伯现代化自反视域下的乡村悲歌
一部温润而刻骨的批判力作
以水墨而文学
L'examen dans l'antiquitéet de nos jou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