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连冲
【摘要】目的:探讨研究使用抗菌药物过程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和相应的管理措施。方法:调查2014年4月-2016年4月本院各科室运用抗菌药物的有关情况,以回顾分析方法评估抗菌药物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参照合理用药标准指出科学而有效的管理对策。结果:发现使用抗菌药物存在的问题有:没有明确抗菌类药物运用指征而使用抗菌药物、药物运用不符合标准规范、盲目联用抗菌药物、给药方式不当、Ⅰ类术口运用抗菌药的情况有误等。经管理干预后,抗菌药物的总使用率有所降低,对比差异显著(P<0.05)。 结论:医院对抗菌药物实施管理干预时,要积极强化对各科室的用药监管力度,注重动态监控和行政管理的相互联合,进而提升抗菌药物的运用管理效率。
【关键词】抗菌药物;使用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R-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3-02111-01
临床中使用的药物类型较多,抗菌药物属于当中较典型的一种。近些年来,临床病人因运用抗菌药物而出现不良症状、不良后果的几率逐年升高。为探寻使用此类药物的科学、合理方法,本文从临床用药的角度出发,对2014年4月-2016年4月本院各科室运用抗菌药物的有关情况展开回顾探讨研究,调查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并指出科学而有效的管理解决方法,现作以下报道:
1.对象及方法
1. 1 研究对象
调查2014年4月-2016年4月本院各科室运用抗菌药物的有关情况,各项资料选自各科室抽查到的用药处方,当中包括2014年4月-2015年4月间241例病人的用药处方,2015年5月-2016年4月259例病人的用药处方,上述病例用药处方都符合审查、调查的具体要求。
1.2研究方法
对各年的病例资料展开统一整理,重点统计抗菌药物的实际使用情况(药物运用占比率、溶媒选择情况、运用适应证、Ⅰ类术口的使用情况等),同时,评估运用抗菌药物后的微生物样本送检结果。参照上述临床信息资料拟制调研表格,综合分析本院2014年4月-2016年4月抗菌类药物的运用问题及其相应解决办法。
1.3数据分析
本研究中,全部数据均采用SPSS20.0版统计软件予以处理,采用 2检验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采用( ±s)表示计量数据;计数资料用(n/%)表示;P<0.05表明对比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调查,2014年4月-2016年4月本院运用抗菌类药物的抽查结果如表1所示,表中数据指出,2014年4月-2015年4月抗菌类药物的总使用率是65.56%(158/241);2015年5月-2016年4月抗菌类药物的总使用率是48.65%(126/259),对比得出,差异显著(P<0.05)。由此表示,强化临床用药的管理干预力度,能对抗菌类药物的运用情况形成相应影响。
3.讨论
3.1抗菌药物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从此次研究活动得知,向病人予以抗菌类药物的过程当中,常常存在以下几点问题:(1)没有明确抗菌类药物的运用指征而使用抗菌药物。例如,对没有确诊患有细菌感染的病人使用抗菌类药物。(2)药物运用不符合抗菌药物用药规范。例如,未参照专科感染的用药标准向病人开具药物,并诱发脏器功能障碍、血药屏障、药物代谢不畅等问题。(3)盲目联用药物。联合运用抗菌类药物时,需遵循相应的指征原则,且应慎重选择三联、四联用药方式。(4)给药的具体情况存在问题。例如,用量不当、给药途径有误、药物浓度不准确等。(5)Ⅰ类术口运用抗菌药的情况有误。例如,药物档次不符合、手术后没有及时停止用药等。
3.2用药管理措施及相关对策
(1)规范医院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制度。各科室按照用药情况拟定抗菌药物的使用制度,严格执行医院抗菌药物分级使用管理制度,每月定期抽查一次抗菌药物使用状况,并遵照合理标准展开用药评估,以全面掌控抗菌药物的运用情况。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限期整改。
(2)增强医疗工作者的培训力度,让医疗人员深入认知抗菌药物在临床中的科学运用知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医疗质量。
(3)推行“临床药师与主治医生联合给药”制度。在临床给药过程当中,主治医生在向病人开具药物后,临床药师需对药物处方展开专业点评,以核查用药的安全性、有效性。当发现药物处方中有不当之处,临床药师及时作出纠正、调改,以减少错误用药的出现几率。
(4)注重病原菌检测的管理工作。医院各科室送检的病原菌种类较复杂,微生物检测质量的优劣将影响到耐药性研究的相关工作。为此,感染控制科、医务科等科室需联合预警,向各大科室传达抗菌药物的实时耐药情况,同时强化
科室医师的用药监控力度[2]。
(5)定期组织举办医疗质量评估会。对医院的医疗用药工作展开重点评估,调查评述门诊、不同专科的抗菌药物运用情况,分析出现以及潜在的有关问题,并积极探讨相应的管理解决办法,对严重违反用药规定的行为进行惩处,提升医疗工作者的合理给药意识与技能。
(6)全面落实抗菌类药物的督查管理工作。对医院使用抗菌类药物较多的相关科室,督查管理人员需增加用药审查次数,认真贯彻并落实药物处方的规范点评制度,监测全院使用抗菌药的实际量,持续监控重点病例的给药情况,以提升处方药的运用合理性[3]。
综合以上论述,医院在对抗菌类药物展开管理干预的过程中,需积极强化各科室的用药管理力度,选用动态监控和行政管理相互联合的干预方式,整体提高抗菌类药物的运用合理性。
【参考文献】
[1]郭燕,朱德妹,胡付品,等.2010年中国CHINET葡萄球菌属细菌耐药性监测和分析[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13, 13(2):86-92.
[2]程鎏,徐洁,周磊.从老年病房分离菌构成及耐药性探讨抗菌素使用和配备[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4,18 (5):830-832.
[3]付陈超,文细毛,任南,等.湖南省2013年重症监护病房血标本分离细菌耐药性监测[J].中国抗生素杂志,2015, 40(7):549
-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