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娜 米学丽(北京市丰台区丰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北京 100039)
社区护理干预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知信行的影响
朱 娜 米学丽
(北京市丰台区丰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北京 100039)
【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采用社区护理干预措施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知信行的影响,因此了解社区护理的优势。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 年3月至2013年3月由笔者所在社区建立的居民健康档案资料,从档案中抽取140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传统社区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综合社区护理干预模式,对比两组患者的干预后的高血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高血压病的态度以及疗效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在干预后知识知晓率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是以观察组患者的改善程度更具优势,差异显著(P <0.05);两组患者干预后的对疾病态度均有一定改善,同时以观察组患者的态度转变更具优势,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血压控制良好比例是60%(42/70),观察组血压控制良好比例是95.71%(67/70),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的患者给予社区系统性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提高患者对高血压知识的知晓率,加强对高血压病的重视,提高服药依从性,从而稳定血压,提高整体疗效。
【关键词】社区护理;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知信行
高血压是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目前该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同时发病呈年轻化的趋势,这可能和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压力有一定的关系[1]。研究认为,高血压控制不佳患者往往更加容易突发心血管疾病,如心绞痛、心肌梗死等。统计显示,我国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发病率为60%[2],并且高血压也是社区老年慢性病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知信行指知识、态度、行为,是认知理论运用于健康相关行为发展而来的理论模式。该理论认为,人们可以通过学习获得相关的健康知识和技能,逐步形成健康的信念和态度,从而促成健康行为的产生。通过对社区高血压患者进行知信行方面的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疗效。现笔者将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140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社区护理干预研究资料整理总结,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由笔者所在社区建立的居民健康档案资料,从档案中抽取140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传统社区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综合社区护理干预模式。对照组中男44例(62.86%),女26例(37.14%),年龄61~78岁,平均年龄(67.9±6.5)岁,病程从5个月~5年,平均为(2.7± 1.4)年;观察组中男45例(64.28%),女25例(35.72%),年龄61~79岁,平均年龄(67.3±6.1)岁,病程从6个月~5年,平均为(2.6±1.5)年。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病例纳入标准:①确诊为老年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②年龄≥60岁;③患者了解此次研究并自愿参与。
1.3 排除标准:①继发性高血压;②严重的心肝肾疾病等慢性疾病;③有药物过敏史;④有严重的肢体活动障碍或偏瘫的患者。
1.4 方法:对两组患者进行系统的社区护理干预措施。其中对照组70例患者接受传统社区护理,患者每次就诊时接受本社区护士10~15 min高血压相关检查结果及分析、药物治疗方法、生活方式调整、自我护理技巧等指导,询问患者近况并就患者的主要问题给予解答及对应指导,发放高血压相关知识健康宣教手册、书籍,播放高血压知识教育视频等。而观察组患者接受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具体的干预措施有:①健康管理:首先是为社区的高血压患者建立一个完善可靠的电子档案,档案内容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年龄、性别、学历、家庭状况等)以及身体健康的资料,而健康资料则是包括了患者的血压情况、服药情况以及是否有不良嗜好等。社区定期派专人进行资料的完善和变动,并及时的归纳入档;②高血压疾病教育:请院内外专家对患者及家属作数次的健康知识讲座,并组织患者体检、健康咨询1次。主要内容有高血压危险因素的防范;高血压病用药指导;平衡膳食对血压的影响;老年人适宜运动指导等,以增加患者对高血压知识的知、信水平;③个体生活指导:个体生活指导就是从患者的饮食喜好、饮食结构、运动量等方面进行个体化的指导,例如根据患者的血压情况决定钠盐的摄入量、高脂肪食物的摄入量等,增加水果、蔬菜类食物的摄入量,以确保营养能量的充足。另外,根据患者平素的体质量、运动习惯制定个体化的运动计划,不但可以强身健体,还有助于血压的稳定;④心理护理:由于老年高血压患者往往文化水平较低,容易产生焦虑、烦躁等负性情绪,护理人员要及时的进行沟通疏导,改善不良情绪。稳定乐观的心理状态有助于稳定血压,减少波动;⑤发放健康教育手册:内容包括:高血压病药物治疗原则和注意点、危险因素与防范;健康膳食知识;适宜的锻炼,血压、血脂的自我监测等。同时护士针对患者个性特征、高血压相关知、信、行情况,有计划的深入浅出地与患者和家属共同学习,适时指导。
1.5 观察指标:自行设计调查表(在文献和专家指导的基础上自行设计调查表,内容分知识、态度、行为3个方面,具体指标包括高血压疾病知识知晓率、药物知识知晓率、并发症知识知晓率、运动情况、饮食情况、体质量控制情况、遵医行为),由护理人员进行上门或电话随访,发病调查表,干预前共发放问卷140份,收回140份,干预后发放140份,收回140份,无一失访。
1.6 统计学处理:研究所得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统计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结果采取χ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1 高血压知识知晓率对比:对比两组患者在干预前后知晓率改善情况,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是以观察组患者的改善程度更具优势,差异显著(P<0.05),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高血压知识知晓率对比[n(%)]
2.2 疾病态度情况:两组患者干预后的对疾病态度均有一定改善,同时以观察组患者的态度转变更具优势,差异显著(P<0.05),具体见表2。
2.3 血压控良好率对比:对照组血压控制良好比例是60%(42/70),平均收缩压是(135.18±10.25)mm Hg,平均舒张压则是(88.43± 7.71)mm Hg;观察组血压控制良好比例是95.71%(67/70),平均收缩压是(124.17±8.56)mm Hg,平均舒张压则是(75.25±8.23)mm Hg,差异显著(P<0.05)。
高血压是目前是中老年患者普遍存在的慢性疾病之一,高血压控制的好与否往往会对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产生较大的影响。近年来社区护理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基于社区护理工作的基层性、直接性,能够更好的为社区患者服务[3]。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加快,社区老年慢性患者不断增多,尤其是以高血压患者居多。然而老年患者的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对原发性高血压病无基础的认识和了解,同时积极治疗的动力不高,依从性普遍较差[4]。我国社区护理干预正在逐步开展过程中,研究表明,通过实施社区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控制和稳定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的血压。通过对患者实施心理、行为等方面的护理,如“知信行”护理模式,大幅改善了患者的血压情况。知信行护理模式是通过改变患者不良的生活习惯、建立健康的饮食结构、适宜的运动计划以及高血压的基础防治教育等方面来综合实现目的的[5]。社区护理干预能使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得到及时正确的指导,提高遵医行为,取得良好的疗效,同时又增长保健知识以及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心理素质,增强他们的信心,配合治疗,积极乐观的参与到各种活动中。对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实施综合社区护理干预,也是对老年人关爱的体现[6]。在国内,社区护理模式刚刚起步,在在摸索和发展阶段,尤其是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社区护理还未大范围的开展。同时社区护理的护理人员的水平也参差不齐,这是我国社区护理发展缓慢的原因之一[7]。通过上述研究结果可知,两组患者在干预后知识知晓率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是以观察组患者的改善程度更具优势,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干预后的对疾病态度均有一定改善,同时以观察组患者的态度转变更具优势,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血压控制良好比例是60% (42/70),观察组血压控制良好比例是95.71%(67/70),差异显著(P<0.05)。说明了依从性高的患者在接受了社区护理干预后,对于稳定血压的作用显著,间接的反应了社区护理干预措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综上所述,社区护理干预应用于社区高血压患者的管理中,对改善患者知信行现况、提高治疗效果有着积极的意义,是适用于社区的有效护理干预途径。
参考文献
[1]徐筱莉,贺蓓蓓,王佳,等.高血压患者知信行社区护理干预方法与效果研究[J].上海护理,2008,8(1):36-39.
[2]汪清秀,孙旭文,石鸿艳,等.知信行模式干预对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15,30(1):88-90.
[3]王艳,王蕊芳.中老年临界高血压社区干预护理模式探讨[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09,21(1):53-55.
[4]安雪梅,杨再国.“知信行理论”对高血压患者自我效能及其服药依从性的影响[J].成都医学院学报,2015,10(4):464-466.
[5]石红丽,王建萍,张小曼,等.社区居民高血压知识行为与护理需求调查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2011,9(11):1763-1764.
[6]袁华,李文涛,彭歆,等.长春市城市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知信行调查[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16):4658-4660.
[7]彭美娣,龚亚驰,朱美芳,等.南通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血脂知信行现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23):5955-5957.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13-022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