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明明,王建萍
(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中医科,河南 郑州 450006)
益肾排毒灌肠液灌肠联合西医常规治疗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25例
郭明明,王建萍
(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中医科,河南 郑州 450006)
摘要目的:观察益肾排毒灌肠液灌肠联合西医常规治疗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益肾排毒灌肠液(生大黄、蒲公英、煅牡砺、制附子、丹参)保留灌肠治疗。两组均以30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18例,有效5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94.0%;对照组显效12例,有效4例,无效9例,有效率为64.0%。两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肾排毒灌肠液保留灌肠可以降低蛋白尿,改善肾功能,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展。
关键词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中西医结合疗法;灌肠;益肾排毒灌肠液/治疗应用;临床观察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为中末期肾病的首要原因[1]。DN的主要病理表现为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系膜基质增宽,导致肾小球硬化。微量清蛋白尿是DN的早期发病标志,因此,及早积极有效地控制蛋白尿是逆转DN发生、发展的关键。DN临床分为5期(Mogensen分期),现代研究[2]认为:DN发展到Ⅳ期、Ⅴ期之后,病理改变已不可逆,最终多采取血液透析或肾移植治疗,因此糖尿病早期肾病期(Ⅲ期)治疗DN尤为重要。2013年2月—2015年6月,笔者采用益肾排毒灌肠液灌肠联合西医常规治疗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25例,总结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门诊及住院2型糖尿病肾病Ⅲ期患者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5例,男14例,女11例;年龄45~72岁,平均(59.92±7.82)岁;病程4~12 a,平均(7.52±2.19) a。对照组25例,男13例,女12例;年龄41~74岁,平均(59.68±7.76)岁;病程3~13 a,平均(7.8±2.3)a。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试验病例标准
2.1诊断标准
按照《内科学》[3]相关标准,DN分期按照《现代糖尿病诊断治疗学》[4]相关标准。Ⅲ期:糖尿病早期肾病期,肾小球滤过率基本正常;尿清蛋白排泄率(UAE)持续为20~200 μg/min,或24 h尿蛋白定量为30~300 mg/24 h;6个月内至少连续检查尿清蛋白3次,如有2次均达到或其平均值达到诊断标准即可诊断。
2.2排除病例标准
①近2个月内合并酮症酸中毒,严重感染者;②合并严重心脑血管、肿瘤、肝脏及造血系统疾患;③其他疾病或药物导致的肾病患者;④既往患有严重肠道疾病、重大手术患者;⑤近期内使用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药物的患者。
3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包括运动宣教、必需氨基酸、优质低蛋白饮食(0.6~0.8 g/kg),胰岛素控制血糖(空腹血糖控制在4.4~7.0 mmol/L),贝那普利片(由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 X1889)10 mg/次,1次/d,口服。合并高血压者给予CCB和/或利尿剂类降压[血压控制在100~130/70~80 mm Hg(1 mm Hg=0.133 kPa)],合并高血脂者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降脂。
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益肾排毒灌肠液(由华润三九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的颗粒剂型)
保留灌肠,药物组成:生大黄30 g,蒲公英30 g,煅牡蛎30 g,制附子10 g,丹参15 g。药物以100 mL开水溶解,温度37~39 ℃;灌肠前患者排净二便,呈屈曲腿右侧卧位或高臀俯卧位;插入深度为15~20 cm,药液保留30~60 min。每日灌肠1次。
两组均以30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后判定疗效。
4观测指标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有效率,及治疗前后24 h 尿微量清蛋白(24 h MALB)、血肌酐(Scr)、尿素氮(BUN)、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指标的改变。
5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糖尿病肾病诊断、辨证分型及疗效评定标准》[5]制订。显效:临床症状消失,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下降1/3或恢复正常,24 h尿蛋白定量下降1/2以上;肾功能正常。有效:临床症状较治疗前好转,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有所下降,但不足显效标准,24 h尿蛋白定量较治疗前下降不到1/2;肾功能指标正常。无效:临床症状未改善或恶化,实验室指标无变化或升高。
6统计学方法
7结果
7.1两组疗效对比
见表1。两组对比,经Ridit分析,u=2.07,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疗效对比
7.2两组治疗前后肾功能及糖化血红蛋白对比
两组治疗前后肾功能及糖化血红蛋白对比,治疗组肾功能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治疗后糖化血红蛋白对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肾功能及糖化血红蛋白对比 ±s
注:与同组治疗前对比,**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P<0.05,##P<0.01。
8讨论
糖尿病肾病属中医学“消渴病”“水肿”“虚劳”“关格”范畴,以阳气虚衰、瘀血湿毒阻滞为病机,治疗当温阳利水、活血化瘀、祛湿排毒。益肾排毒灌肠液方中大黄具有泻下攻积、活血祛瘀、清热解毒功效,为君药。蒲公英清热解毒,利湿通淋,促进湿毒排泄,减轻肾脏负担;丹参活血化瘀凉血,共为臣药。煅牡蛎收敛固涩,软坚化痰,可制约大黄之泻下;制附子能温阳散寒、回阳救逆,治寒湿水肿,可制约大黄之寒凉,共为佐药。诸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温阳利水之效。现代药理研究显示:大黄通过抑制肾小球系膜细胞增生,抑制淋巴因子、炎症介质的产生,影响脂质代谢,来抑制肾小球硬化、肥大的发生、发展过程,并可减轻肾小管的高代谢,从而减轻高代谢造成的健存肾单位损害[6]。丹参可增加肾血流量,降低血尿素氮,增加肾小球滤过率和尿量,延缓肾小球硬化进展[7]。煅牡蛎能提高肠道渗透压,促进肠道毒素的排泄[8]。本研究表明:益肾排毒灌肠液保留灌肠联合西医常规治疗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医治疗,可以降低蛋白尿,改善肾功能,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展。
9参考文献
[1]林善锬.当代肾病学[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1:581.
[2]姚健,陈明道.糖尿病肾病及其早期防治[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2,18(4):330-331.
[3]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776.
[4]马学毅.现代糖尿病诊断治疗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
[5]中华中医药学会肾病分会.糖尿病肾病诊断、辨证分型及疗效评定标准[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7,41(7):7-8.
[6]王雪琴,赵凤春,吴润梅.大黄制剂与苯那普利联合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肾病慢性肾功不全临床观察[J].中国药物与临床,2007,7(6):478-479.
[7]李国平,陈国峰,叶胜军.丹红注射液与贝那普利片联合治疗糖尿病肾病50例观察[J].浙江中医杂志,2010,45(12):885.
[8]初中.降氮煎剂治疗肾功能衰竭42例[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8,22(5):36.
(编辑马虹)
文章编号:1001-6910(2016)05-0025-03·临床研究·
中图分类号:R587.2
文献标志码:B
doi:10.3969/j.issn.1001-6910.2016.05.12
收稿日期:2015-12-22;修回日期:2016-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