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桥

2016-07-11 02:30寄北
参花(上) 2016年7期
关键词:余韵月落乌啼张继

◎寄北



枫桥

◎寄北

来到枫桥有些失望,在苏州阊门外,不太高的青石桥,也没多少古意,大概是后建的。傍着规模不大却香火不断的寒山寺,挤满了上香的善男信女。原本一座再普通不过的桥,只因一首诗与寒山寺有了关联,便名扬四海,这是枫桥的幸运。

其实,那不过是一座江南常见的单孔石拱桥,无特别之处。京杭大运河在此通过,也有老旧的渔船穿梭其间。而在古代,这里是官道的所在,南来北往的舟马在此交会,每到夜里,航道就要封锁起来,不再通行,所以这里成了游客的休憩之所,故得名“封桥”,后因张继的诗改名为“枫桥”。

江南的桥都很灵秀,跨于河上如一弯新月,曲线柔和,青色的桥板在数万次的踩踏下变得十分光滑,若游客不多时,又显得孤独而清幽。她不像卢沟桥那样大气磅礴,也不像赵州桥那样雕琢精细,更不像二十四桥那样诗意多情。但它承袭了江南粉墙黛瓦、水月乌篷的简朴。又因它倚靠着运河,见证了一批批步履匆匆的书生,在此告别亲友,踏着残月寒霜离去的凄苦情怀。

张继即是其中之一,十年寒窗却名落孙山,他非常失望。于是买了一张船票,准备来年东山再起。船在苏州城西枫桥码头停泊。但见草树凄迷,雁声嘹呖,秋水潺缓,京城的不愉快又浮上心头。点点渔火擦亮了黑夜,又逢月落乌啼,惊扰了幽幽萦回的乡思之愁,心灵更加孤寂。失意的人儿顺着古运河飘流,是归人还是过客?

就在这秋天的夜晚,半江瑟瑟,潮音不绝。落榜,让他走进了孤独的胡同,徘徊彷徨,找不到出去的方向。天上一抹寒月,冷冷地照耀着旅者的容颜。忽然,一记钟声在夜里响起,曳着悠长的余音,一声声在夜幕里回荡,天地无声,愈发显得静寂。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这首诗让张继从此名声大噪,仕途也随之坦荡起来。

枫桥边,有一座张继的塑像,传说摸摸塑像手指便可以使人茅塞顿开,文如泉涌,看那张继的右手食指,被摸得熠熠闪光。

想起前两年我大学毕业,前途渺茫,孤身一人背起行囊游荡。年轻人惯常的毛病就是志大才疏,觉得没什么可以难倒自己,又什么也做不成。那一年,走过很多陌生的城市,行过许多古老的桥,从前的骄傲早就消失得没了踪影,却还抱着幻想不放手。我徘徊在一个又一个十字路口,红绿灯不停的交替让我茫然无措,我像只迷途的归鸦,找不到巢窠。

那时,我若来到枫桥,是不是也会有这肆无忌惮的悲伤?是不是每一个来到枫桥的人,都会有如出一辙的空旷与寂寥?陆游曾在此写下:七年不到枫桥寺,客枕依然半夜钟。到了清朝,王渔洋继续写道:十年旧约江南梦,独听寒山半夜钟。

看来,无论哪个失意的人来到枫桥,中蛊一般都会失眠。他们虽未与张继谋面,这份余韵情思却早已共融。

站在枫桥,抬眼可见寒山寺,这大概是我见过的规模最小的名刹。

千年之前,不知是哪个僧人在深夜里漫不经心地一撞,撞出了这一连串清越的音节,撞到了一个书生的失落与孤寂,惊醒了一缕诗魂,也成就了寒山寺后来连绵不断的香火。

这其中究竟有何因缘?我试着去参品这其间的禅味。那座两米多高的大钟,有游客击撞,希望能荡涤尘世的忧愁与烦恼。沉郁的音节,余韵不绝,是否与千年一样?我喜欢那个对联:“声声梵钟向红尘,又惊起、多少回头人?”红尘永不绝,痴梦总难醒,那些心情,在岁月中已真假难辨。菩萨悠然端坐,垂眸敛眉,面对世人,嘴角轻绽出一抹微笑。

(责任编辑 刘月娇)

猜你喜欢
余韵月落乌啼张继
鹧鸪天·赠乡贤熊校长
总会遇见更美好的人
谜一样的她
月落乌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