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军刚
【摘 要】如何做出有民族特色的个性化设计,成为当代设计师普遍关注的课题。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造型,从传统造型的时代性、象征意义和生命力出发,结合现代设计思想,为用中国传统造型来表现现代设计寻找解决之道。
【关键词】中国古建筑;现代设计;应用
在当今世界,全球化的浪潮对各国的文化、经济的冲击已经日益突显。在我国的传统文化同样受到了影响。值得欣慰的是,设计行业随着市场的不断成熟和发展,消费者、企业和设计师都在觉醒,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文化的中国需要有自己独特风格的设计文化。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在现代设计中运用中国古建筑装饰传统文化元素并获得了成功。使中国设计要走出创新特色,充分展示了自身独有的民族特色,形成中国特色的设计文化。现代设计是新材料以及一定的文化内涵融合创新的组合体。文中在研究中国古建筑装饰特点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古建筑装饰在设计中的完美应用,探讨与建筑有关的设计发展趋势。
一、中国古建筑的设计思想
中国空间常用多种手法表现其美、平衡的古建思想,例如虚实的结合、写意的运用、装饰恰到好处的繁复、等级制度的表现等。
1.虚实结合。可以说,在中国的文化思想上,是没有绝对的对立的。不例外,虚与实也不是绝对对立,以虚补实,则实展现得更加完整;[1]以实喻虚,则虚得以反衬的表达,虚实作为存在的两面正如阴阳一样,相辅相成。
2.中庸。“中庸”思想对中国古代建筑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尚中崇正、平和适度、有序的群体结合。“中庸”要求“持中”,目的是求“和”。渗透到建筑之中,表现出对建筑空间的“尚中”与“崇正”,要求建筑符合中正特点,大到城市,小到民居,中轴线几乎无所不在,重要建筑或房间几乎都处于相对中心的位置。“适度”是中庸的重要态度,这些“度”包括诸多元素如适用于舒适、平实与气派、阴与阳等等。
3.天人合一。“天人合一”作为一种人生观与美学思想,主要表现在融入自然,欣赏自然,在自然中达到忘我的境界。这种思想的存在使中国古人面对自然时经常流露出一种亲近感,这就使得中国古人的空间感不似西方那样常常让人感觉辽阔无尽,而是在辽阔中含有回转、层次与韵律。
二、中国古建设计思想与当代建筑设计思想比较
(一)中国古建设计思想与当代的矛盾
中国建筑的形态随着时间的推移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古建的特点如前文所述,就空间上来说古建在平面上讲究围合,即房屋包围院子。房屋、墙垣等围合成院落,以院为中心。而现代中国建筑受西方建筑的影响,为了节省空间主要以楼房为主,形成一个功能完善的小区( 即包含多个建筑) ,楼与楼之间配以绿化。也就是说中国建筑由平面展开向竖向延伸发展。
(二)思想上的融合
“中国固有式”建筑的正式提法出自民国政府,具体而言它是指运用西方建筑技术手段,同时又具有中国古代官式建筑的某些形式特征与视觉效果的中国近代建筑。这一阶段的建筑师们纷纷提出“依据旧式,采取新法”,即在思想上仍然禁锢在中国古建筑的设计思想上,但在材料和技术上迈出了新的一步,可以说受到西方文化的熏陶,建筑师的思想开始有了转变。
三、对传统建筑造型的应用
(一)对传统造型的利用,不是简单的照抄照搬,而是对传统造型的再创造
中国传统造型多有对称、唯美的特点,而现代设计讲求的是时尚和简约。我们在运用传统造型的时候就不能完全奉行“拿来主义”,直接将传统造型套用到我们的设计当中。我们可以根据现代的审美将传统造型进行分割、提炼和再造。乔治佛莱思佳纳(GEORGE FRASCANA)[4]在他的《平面设计与交流》一书中写到:“一些本在平面设计中占有次要地位的东西随着时光的流逝只是变成了空洞的装饰,它们不应代替和影响到平面设计的初衷。”所以,只有将传统造型中旧的元素根据现实的要求进行新的组合,才能在现代设计中发挥更大的功用,也才能更好地传承中国的传统造型文化。
(二)对传统造型的运用,应更注重其深层的象征意义
中国传统艺术与西方艺术有着明显的差异:中国艺术重“气”的感悟,而西方文化是一个实体的世界。在中国传统艺术中,除了造型实体本身有其符号化的表达外,往往还承载着丰富的内涵,其中主要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有着非常吉祥的象征意义。如何将这些文化内涵进行深层次的挖掘并利用到现代设计当中,才是我们继承和利用传统造型的意义所在。
对传统造型的运用,应该抛开形式上的束缚,追求其内在的思想。不同于西方直接的表达方式,中国传统美学更强调的是主客统一的“整体意识”,认为万事万物都是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都遵循同一个本质规律,因而中国古代的艺术家始终致力于“以整体为美”的创作,将天、地、人、艺术、道德看作一个生气勃勃的有机整体,把人的情感赋予物的形式,借物抒情,“以形写意”,“形神兼備”。在这种“天人合一”的整体的世界观与“物我同一”的审美观念的关照下,中国的造型艺术表现形式不重“写实”重“传神”,不重“再现”,重“表现”,注重表现整体造型的气势[5],而不是对客观对象事无巨细的全盘描绘。中国的传统造型正是这种强调传神,强调气韵,强调写意,强调修养格调的风格下,借以传统的图形符号外在的表达方式,来传承中国的传统思想。我们在继承传统的道路上,只有先“走进去”,才能学到传统造型的精髓,又只有最终“走出来”,才能真正领会其内在思想,延续其生命的本质。抛开传统造型表面的形式感,而去真正领会其内在气韵和精神,并将之转化为我们本身的气质和修养,才能真正将中国的传统造型收放自如的加以利用。
参考文献:
[1]王其钧.中国古建筑语言[M].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2]陈志华.外国古建筑二十讲[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
[3]梁思成.中国建筑史[M].北京:百花文艺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