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艳
[摘要] 目的 分析前列地尔治疗高龄糖尿病并慢性肾脏病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择该院2014年4月—2015年9月间收治的87例高龄糖尿病并慢性肾脏病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n=44)采用一般治疗,实验组(n=43)加用前列地尔,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对照组临床疗效(77.27%)明显低于实验组(93.02%),且两组各项指标(血尿素氮、血肌酐、24 h尿蛋白)存在差异(P<0.05);但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采用前列地尔治疗高龄糖尿病并慢性肾脏病的效果显著,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关键词] 前列地尔;高龄;糖尿病;慢性肾脏病
[中图分类号] R58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6)04(a)-0033-02
[Abstract] Objective Analysis of clinical effect of alprostadil in the treatment of senile diabetes and chronic kidney disease.Methods As the object of observation (September April 2014 to 2015 years) who were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were 87 cases of senile diabetes and chronic kidney diseas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control group(n= 44) with conventional therapy, the experimental group (n = 43) and alprostadil, observe the treatment effect of the two groups.Results The control group, the clinical efficacy (77.27%)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93.02%), and two groups of indicators (blood urea nitrogen, blood creatinine, 24 hours proteinuria) exist difference(P<0.05); but after treatment in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adverse reactions occurred compared to the rate(P>0.05). Conclusion The use of alprostadil in treatment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diabetes and chronic kidney disease effect is remarkable, safe and reliable, worthy of promotion.
[Key words] Alprostadil; Elderly; Diabetes; Chronic kidney disease
随着生活水平及生活习惯的改变,高龄糖尿病并慢性肾脏病的发病率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糖尿病属于临床中较为常见的疾病之一,多发人群为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机能逐渐衰退,自身免疫功能逐渐下降,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及身体健康[1]。而糖尿病并慢性肾脏病是指由于糖尿病糖代谢异常为主要原因导致的肾小球硬化,并伴随尿蛋白含量异常现象,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多饮、慢性贫血及等渗尿等,若不及时进行有效治疗,将会导致一系列严重并发症出现,严重者威胁生命安全。该院为了分析前列地尔治疗高龄糖尿病并慢性肾脏病的效果,针对2014年4月—2015年9月间收治的患者进行了此类治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收治的87例高龄糖尿病并慢性肾脏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将87例高龄糖尿病并慢性肾脏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44例患者中,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21例,年龄60~82岁,平均年龄为(71.23±3.52)岁;实验组43例患者中,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23例,年龄60~80岁,平均年龄为(71.20±3.38)岁。排除标准:①存在严重心、肺、肝功能缺损患者;②存在严重精神障碍患者;③妊娠期或哺乳期患者;④因泌尿系统感染、高血压及心力衰竭等引起的蛋白尿患者;⑤不同意此次观察的患者。纳入标准:①不存在相关药物禁忌证患者;②年龄在60~85岁之间的患者;③均符合美国糖尿病协会关于糖尿病肾病诊断标准的患者。对两组高龄糖尿病并慢性肾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均衡性检验后发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存在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44例高龄糖尿病并慢性肾脏病患者采用一般治疗,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为患者制定针对性饮食计划,饮食主要以低盐低脂高蛋白的食物为主,给予患者口服药物进行血氧的控制,将患者的空腹血糖值控制在7.00 mmol/L以下,将患者餐后2 h血糖值控制在10.00 mmol/L以下;实验组43例高龄糖尿病并慢性肾脏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前列地尔治疗,患者接受一般治疗后半个月,采用静脉推注的方式给予患者10 ug前列地尔注射液(国药准字H36022256)进行治疗,再接受一般治疗半个月。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高龄糖尿病并慢性肾脏病患者的临床效果、各项指标的差异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临床效果中的显效标准为:患者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肾功能恢复至正常水平;有效标准为: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肾功能部分恢复正常;无效标准为:患者临床症状无显著改变,肾功能未恢复正常[2]。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100.00%。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1.0软件对两组高龄糖尿病并慢性肾脏病患者的观察指标进行统计学处理,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各项指标的差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2 结果
对照组高龄糖尿病并慢性肾脏病治疗后血尿素氮为(10.89±5.01)mmol/L,血肌酐为(188.21±42.15)umol/L,24 h尿蛋白为(918.15±150.31)mg;实验组高龄糖尿病并慢性肾脏病治疗后血尿素氮为(8.46±3.38)mmol/L,血肌酐为(123.14±35.26)umol/L,24 h尿蛋白为(650.12±132.58)m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糖尿病并慢性肾脏病属于临床中较为常见的疾病之一,多发人群为老年人,随着老年人机体免疫力的下降,各脏腑器官功能逐渐衰竭, 糖尿病并慢性肾脏病的发病率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3]。
针对高龄糖尿病并肾脏疾病患者采用常规治疗仍是治疗该病的主要方式,临床中应限制患者盐的摄入量,治疗患者的慢性基础疾病,限制过量摄取蛋白质,利用ACEI类药物进行调整[4]。临床中应在最大程度上降低患者体内残留的蛋白尿,促进预后[5]。前列地尔是一种新型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主要通过对磷酸二酯酶与腺苷酸酶的活性,将蛋白激酶激活,扩张肾小球动脉,能有效纠正肾小球高压现象[6],可对肾小球动脉与平滑肌细胞中的系膜细胞起到直接干预的作用,可明显增加患者肾脏血流量,调节肾小球出入球小动脉,降低肾血管阻力,减少肾小球毛细血管的压力,减少肾小球滤过膜孔径,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减少尿中蛋白含量,改善患者的肾脏功能[7]。除此之外,前列地尔还具有抑制血小板活性,加大红细胞的变形功能,降低血黏度,最终达到降低尿白蛋白,改善肾脏功能的作用[8]。该次观察结果数据中显示,加用前列地尔治疗的实验组高龄糖尿病并肾脏疾病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比采用一般治疗的对照组患者高出15.75%,说明前列地尔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的肾脏功能;治疗后,实验组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实验组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说明加用前列地尔不会对患者造成明显不良反应,安全可靠。
综上所述,针对高龄糖尿病并慢性肾脏疾病患者采用前列地尔治疗的临床效果较为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各项指标水平,安全可靠,无明显不良反应出现,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廖淑金,杨川,江慧琦,等.前列地尔治疗高龄糖尿病并慢性肾脏病患者疗效和安全性[J].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15,36(1):120-125.
[2] 刘源.前列地尔治疗高龄糖尿病并慢性肾脏病患者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探讨[J].糖尿病新世界,2015,35(21):5-7.
[3] 毕瑞玲.前列地尔治疗高龄糖尿病并慢性肾脏病患者疗效和安全性[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15(35):71.
[4] 郭涛,刘娇.高龄糖尿病并慢性肾脏病患者采用前列地尔治疗的临床效果报道[J].医学信息,2015,28(42):429-430.
[5] 李晨芳.前列地尔治疗高龄糖尿病并慢性肾脏病患者疗效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5,17(20):7-9.
[6] 李新萍,施晓华.前列地尔治疗高龄糖尿病并慢性肾脏病患者疗效和安全性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15(50):57.
[7] 赵欣欣.前列地尔治疗高龄糖尿病并慢性肾脏病患者的临床分析[J].黑龙江科学,2015,5(16):6-7,14.
[8] 杨银伟,赵亚君,卫靑园等.探讨前列地尔治疗80岁以上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8(18):174-175.
(收稿日期:2016-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