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雪薇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提出,要重视民族传统节日的思想熏陶和文化教育功能。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文化中蕴涵着丰富的和谐理念、爱国主义精神和敬老爱亲思想。因此,我们有必要充分发挥传统节日载体和平台的作用,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服务。
一、传统节日的精神内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融相通
传统节日凝结的团圆、忠孝、和谐、仁爱、诚信、爱国等精神内涵,与我们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融相通。代代相传的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是传递民族情感、促进民族交流、增强民族团结和凝聚民族精神的重要契机。
二、传统节日是幼儿园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重要载体
(一)必要性
传统节日是中华文化情感的凝聚与价值观念的体现,是民族精神文化最具特色的展示。优秀的文化需要传承,学前儿童作为我国的新生力量,在优秀节日文化传承的链条中处于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民族未来的新生代,需要民族优秀节日文化的浸润,传统节日文化同样需要新生代的传承与弘扬,相互所需铸就了幼儿园通过传统节日教育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要性。通过幼儿带动家长,小手拉大手,以此为契机带动各家庭都参与到活动中来,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广泛普及。
(二)可行性
首先,各种节日在同一年度定时定期地不断出现。这种此起彼伏的节日分布使得过节成为广大民众不断重复的文化行为方式。人们年复一年地重复着与往年相同或大体相似的节日行为, 节日文化中所蕴含的价值观念、道德观念以及审美情趣便在这有规律的往复中逐渐强化、积淀下来,产生出不断延续的心理体验, 形成人们的潜意识理念。
其次,传统节日内容丰富多彩,有许多神奇美丽的传说、庙会、朗朗上口的童谣歌谣,充满幻想和想象的故事、新鲜有趣的灯谜、灵巧精致的窗花,其艺术化的特点符合幼儿的审美需要,充满童趣的内容符合幼儿的心理特征。
三、以传统节日为切入点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
(一)让中国传统节日文化资源走进幼儿园课程中
以中国传统节日为载体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首先要进入幼儿园的教育教学中,使其成为开展与加强传统节日文化教育的重要渠道。例如园本课程的构建、园本教研的研究、教师小课题的申报等,都可以将传统节日文化相关内容引入其中。
(二)对传统节日内涵进行有效的“激活”与“重构”
1. 对传统节日的内涵进行有效的“激活”
首先要采用多种形式宣传和介绍传统节日的文化意义,激发幼儿与家长对传统节日的关注、热爱、向往之情,进而有效地“激活”传统节日所传递出的爱国、团结、和谐、忠孝、仁爱、诚信等宝贵内涵。
其次,引导家长参与其中。传统节日活动,如团圆类(春节的年夜饭)、思念类(中秋的聚餐)等都是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的,家庭是优秀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内涵传递的桥梁,以家园合作为契机对幼儿进行传统节日教育活动,可以对幼儿的心理世界产生深刻影响。
2. 对传统节日内涵进行有意识的“重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结合传统节日就涵括的爱国主义等民族精神,从而完成对传统节日精神内涵层面的“重构”。我国传统节日内涵多样、形式繁多,但对于各方面发育尚未完善的幼儿来说,所有的传统节日教育内容未必都适宜幼儿。这就需要教师把握传统节日教育的核心意义,抓住节日教育要点进行活动价值判断,筛选出互动性强、趣味性高、益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节日作为幼儿园传统节日教育的内容。
传统节日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一份宝贵遗产,“和谐”的价值理念、爱国主义精神、敬老爱亲的传统,贯穿在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行为规范和价值标准中,伴随着各种节日活动无声无息、潜移默化地融入人们的价值观念中,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的作用。处于学龄前的幼儿是人成长历程的关键时期,在幼儿期进行传统节日教育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应充分发掘、利用中国传统节日文化,通过节日活动的大众化、通俗化和生活化的方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幼儿园的日常生活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责任编辑 邹韵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