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职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研究

2016-07-09 11:07胡芳豪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6年8期
关键词:体育资源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

胡芳豪

摘 要:随着高校不断改革,我国高职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逐渐得到了普及与应用。但是,在这个过程中高职学生在学习态度、学习兴趣与学习特点方面存在着许多问题。因此,本文将从我国高职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现状出发,通过引进国内外优秀的体育俱乐部模式与经验,提出了促进我国高职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对策和建议,主要是:更新与转变体育意识,合理配置高校体育教学内容;开发体育资源,完善体育俱乐部基础设施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形成多管齐下模式;健全高校体育俱乐部的管理机制;加强师资力量队伍建设,提高高校俱乐部教学模式质量;以互联网时代为背景,发展体育俱乐部互联网教学模式。

关键词: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体育资源

中图分类号:G80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24-0211-01

随着高校教育模式不断改革,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已经无法与学生需求和社会需求相适应,因此,体育俱乐部模式在高职体育教学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它有利于明确体育目标、不断深入体育教学课程设置与改革,可以帮助高职学生激发对体育的兴趣爱好、积极参与体育课程的学习。体育俱乐部,主要是进行群体体育活动的场所。但是,现阶段,我国高职体育在应用俱乐部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是体育俱乐部缺乏丰富的项目内容、选课自由度有待加强、缺乏体育课堂教学创新意识。

一、我国高职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现状

(一)体育俱乐部缺乏丰富的项目内容

我国高职学校在推行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过程中,体育俱乐部项目类型单一,大部分停留在传统的体育项目上面,比如羽毛球、乒乓球,相对来说比较枯燥无味的体育项目十分缺乏。总体上来看,高职学校体育俱乐部缺乏丰富的项目内容,一方面主要是因为高校对体育项目的重视程度有待进一步加强,在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下高职学生的选择余地有限,常常会受到场地、环境、资源等因素的限制,从而无法丰富体育俱乐部的项目内容;另一方面,高职院校资金有限,体育基础设施、体育场地建设、体育锻炼器材与师资资源力量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再者,高职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体系设计不够合理,缺乏科学系统化的管理,导致学生缺乏一定的体育能力与选课余地。

(二)体育俱乐部选课自由度有待加强

现阶段,受资金预算与重视程度的制约,高职学校体育俱乐部选课自由度有待加强。首先,每个学校具有自身不同的发展规律,针对学生的具体要求各不相同,在突破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基础上,体育俱乐部没有充分根据高校、班级以及学生的特点,合理安排课程教学内容,从而无法充分发挥体育俱乐部的地位作用,也无法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水平学生对体育的需要。其次,学生的主体作用与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力度不够,在开放体育教学模式下学生自由选择体育课程与项目的空间有限,主要是高校教学制度制约了学生的自由选择,必须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专业理论知识,所以体育课必须为专业基础知识让路。最后,俱乐部教学模式缺乏一定的灵活性与自由度,高职院校运行相关管理部门缺乏对俱乐部的认识,思想观念有待加强,其配套设施也必须完善。

(三)体育俱乐部缺乏体育课堂教学创新意识

现阶段,高校体育教学主要包括基础知识教学、专项体育课教学与体育俱乐部教学三方面,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相比其他两种具有很大程度的优势,但是,在专业教师配备、教学指导、组织方式缺乏灵活性,其课堂也缺乏活跃的气氛,主要是高职体育俱乐部缺乏体育课堂教学创新意识。一方面,高职院校没有深入研究俱乐部课堂教学的规律与特点,不少体育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体育教学方式,对于俱乐部教学缺乏一定的生命力培养;另一方面,高职体育教学改革缺乏明确的体育改革意识,以经验主义为核心的教学模式缺乏一定程度的创新,导致体育研究意识并没有形成。

二、促进我国高职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对策和建议

(一)更新与转变体育意识,合理配置高校体育教学内容

促进我国高职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首先,需要更新与转变体育意识,合理配置高校体育教学内容,以体育教学改革为背景,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完善高职体育俱乐部教学管理机制。首先,以高职学校教育理念与人才培养观念出发,树立正确的体育观,从思想观念出发,加强体育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其次,加强对高职院校体育的意识,把体育教学放在战略性的地位,以改革和管理角度出发,树立“健康学习”的人才培养理念;最后,全面深化体育学科内容的研究,提升高职院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应用实践能力,积极推进,通过深入研究和总结形成改革创新的新局面。

(二)开发体育资源,完善体育俱乐部基础设施建设

开发体育资源,加强对体育馆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其利用率,从而通过完善体育俱乐部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应用。一方面,可以将场地设施适当进行改造与扩大,组织比赛,通过加强基础设施的维护与管理,提高高校之间、师生之间体育资源的共享作用,为学生提供良好条件的同时,增加俱乐部教学的空间;另一方面,通过开发体育资源,提高俱乐部教学模式与高职院校及学生的适应性,加大体育选课项目的选择性,提升体育选修课的选择度。

(三)加大资金投入,充分发挥多管齐下模式的作用

在高职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下,管理与经营都离不开资金的投入,而且在前期运行与实践的基础上常常会遇到资金短缺问题,因此,有必要加大资金投入、充分多管齐下模式的教学作用。一方面,制定合理的体育俱乐部管理制度,采取会员制,制定合理的收费制度与方法,提高资金投入的来源,将收取的资金弥补体育经费方面的不足之处;另一方面,有偿服务的体育经费有限,可以加强高职院校与相关企业的合作力度,通过企业投入资金促进学生更好地开展体育活动,创造良好的条件不断改善体育设施。

(四)健全高校体育俱乐部的管理机制

实行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有利于加强突破体育教学重点,因此必须健全高校体育俱乐部的管理机制,对相关体育部门进行重点扶持,通过增添体育基础设备,不断规范体育俱乐部的管理制度。只有健全了管理制度,才能充分发挥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引导作用,通过管理制度引导高职院校逐渐完善体育部门运行机制,才能促进俱乐部的发展步伐与社会对体育人才培养的需求相一致,也才会加强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改革。

(五)以互联网时代为背景,切实提高高校俱乐部教学模式质量

以互联网时代为背景,为体育课堂教学注入鲜活的生命力。一方面,加强师资力量的投入,面向社会招聘经验丰富的体育教师,从而优化高职学生体育知识结构,通过设置丰富的体育课程教学内容为高校俱乐部保驾护航,不断提升体育方面的科研能力,加强体育技能掌握,实施体育技能与智力的提高;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和利用互联网的作用,建立“互联网+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相关运行机制,通过增添网络体育慕课、微课的建设研究,采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体育教学模式为高职体育俱乐部教学提供发展的空间,从厕所切实提高高校俱乐部教学模式质量。

三、结论

高职院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有利于高职学生根据自身的特长与爱好特点,增加对体育项目的自主选择性,从而在灵活安排体育课程的基础上,突破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束缚,以增强高职学生体质为目的进行高职院校体育的系统性工程。但是,体育课程设置过程中由于学生兴趣的忽略、主观能动性发挥不够,导致高职院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不能充分发挥其优势作用。因此,必须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俱乐部的管理过程中,加强体育专业教师的到位,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模式,通过体育课程教学为学历教学与基础知识掌握提供良好的平台,切实根据各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提升我国高职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张俊.简析湖南高职院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构建[J].运动,2014(05).

[2]田振停.简析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在高职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运动,2015(08).

猜你喜欢
体育资源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高职院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分析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