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舞蹈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高校传承课程体系的构建

2016-07-09 11:07曹丽坤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6年8期
关键词:传承课程体系

曹丽坤

摘 要:在国务院 公布的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河北省舞蹈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共计 20 项。在河北省人民政府 公布的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舞蹈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共计74 项。因河北地形结构的多样性,以及不同民族共同居住的原因,艺术风格呈现多元化,多层次,雅俗共存的基本特征。

关键词:舞蹈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24-0203-01

一、河北省高校在舞蹈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方面取得的成绩与不足

在“传统文化教育融入课堂和教材体系”的指导思想引领下,为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校园的传播,2008年在河北师范大学等 13 所大中专院校成立“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基地”,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活动。在课程探索方面,河北艺术职业学院走在了各高校的前面,自20世纪50年代建校以来就开设了河北民间舞课程,从50年代的由老艺人即兴表演学生模仿,到照搬流行于民间的舞蹈段子教学,再到提炼出简单几个动作元素创作小的组合教学,直到把握其艺术规律撰写出整部教材教学,以至有组织的新编和不断加工修改教材,2006年推出的《河北民间舞组合课》在文华艺术院校第八届“桃李杯”全国舞蹈比赛中荣获“保护传统文化贡献奖”。

虽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也存在许多不足。我省开展的“非遗进校园”的实践及其宣传活动,主要是将一些非遗保护项目以展演和展示的方式介绍到各类高校的师生中去,更多属于宣传的手段,较少进入课堂和教材。唯一一部教材《河北民间舞组合课》是河北省艺术职业学院舞蹈表演专业(大专)第3-5学期开设的中国民族民间舞课程中的专业技能课之一,此教材适用于学院派民间舞教学,而并非适用于高校非遗课程。

参照国际公约的相关倡导和国家法律的有关规定,通过制度化的顶层设计和专门化的配套实践,实现高校非遗课程体系的建立,成为今后一个时期非遗传承工作的主要任务。合理定位课程目标,实现传承目的;优化课程结构,传习课与拓展课有机结合,实现“非遗”的传承与发展;整合课程内容,实现传统与现代的结合;处理好教师的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发挥校长的主体地位,保障课程的实施;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完善课程评价的内容和标准。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包括教材的开发、师资的培养、实践基地的建设,以及文本资料和数字资料库的建立,利用网络平台开展“非遗”教育,将是下一阶段非遗高校传承工作的具体目标。

二、河北省舞蹈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高校传承课程体系建构的原则

1.关注文化,融入教学。将民间舞蹈的文化知识融入舞蹈教学中,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舞蹈的文化精神,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容易准确把握舞蹈的风格特点。做到形神合一,身心合一。

2.口传身授,活态传承。把民间艺人请入课堂,将原汁原味的民间舞蹈通过口传身授的方式传授给学生,是舞蹈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高校传承课程中主要的教学方式。传承人大部分年纪比较偏大,所以应尽快请到课堂,配备助教老师,协助完成课程。

3.保持原生态特点。非遗舞蹈是广场的而不是剧场的,是自娱自乐的而不是表演性质的,是参与的而不是观赏的,是随机的而不是规范的,是省力的而不是刻意的,是传承的而不是创编的。非遗舞蹈进入课堂要保持自身的特点,在这个前提下才能形成非遗保护传承的良性循环。

4.田野采风,深入民间。课堂教学是进行非遗传承的规范性教学,然而非遗舞蹈一旦长期失去哺育他的土壤便会失去生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应结合田野采风形式的实践教学,让学生融入民间,融入到广大人民群众中去,亲身体验原生环境,对于舞蹈的传承与发展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与作用。

5.坚守根性,创新发展。冯双白指出:“对于民间舞蹈的传承应准确的把握该民族文化‘根性的东西,即能传达出民族的性格、气质和人文精神的东西”。结合编导课程,以非遗舞蹈动作为基本元素,深入探析民族精神,编创具有深刻文化品格,内容与形式统一的非遗舞蹈作品,是发展非遗舞蹈的主要途径。

6.教研结合,科学传承。利用高校资源,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合理、科学的传承。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传承和保护,需要从其表现形式、表演特点、属性类别等多方面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与实践传承,因此,“非遗”的保护需要大量的理论支撑,高校中拥有很强思辨能力和文化理念的专家、学者、教师,对研究对象的传承和发展可以进行深入的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探索,这正是高校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优势所在。

7.打造精品,传承文化。通过采风,体验生活,收集、提炼、加工当地的民族音乐舞蹈素材,汲取艺术营养,创作演出以非遗舞蹈为主题的剧(节)目,打造舞蹈文化精品,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非遗的保护与高等教育相结合是一项庞杂而系统的工程,本文的研究属于建构性的初步探讨,一些观点和论述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和深入。

猜你喜欢
传承课程体系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
英国大学课程体系特色借鉴
法国高校课程体系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