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永凡 佘兴丽
摘 要 在当代中国开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中国社会科学发展和和谐进步的必然要求,论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背景、内容及意义。
关键词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科学发展;小康社会;和谐社会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6.26.037
我国一直是农民人口占社会人口的大多数的国家,为了维持社会政治稳定,历代统治者大都重視农业生产。近代以来,孙中山的“民生主义”也针对土地兼并导致的农业生产力破坏问题进行过论述和变革,但由于历史条件所限,孙中山先生的设想没有成为现实。今天,“三农”问题依然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点和难点,是推进科学发展和实现社会和谐绕不开的话题。相对于收入和生活水平较高的城市地区,在中西部广大的农村,农民只有依靠种地为生,收入非常有限,只能维持一家人的温饱。更不用说有足够的时间金钱去娱乐休憩,提高自身素质。农村和农业的落后,制约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步伐,所以新农村建设迫在眉睫[1]。
1 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背景
当前,我国正处于迈入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伟大进程中,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取得了巨大进步,但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仍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特别的农村和城市之间的发展差距仍然存在,在一些地方,城乡之间的差距不是越来越小而是越来越大,农村的青年人纷纷外出打工,只留下老弱妇孺在家种地,有些地方的农村甚至呈现一种全面凋敝的景象[2]。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这种城乡二元格局的现象必须加以纠正和克服。
2 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要性
2.1 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一是要求在发展时不能一味发展经济不顾环境的污染和代价,二是要求在发展过程中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因此,要用科学的方法和眼光去看待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把新农村建设和“三农”问题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中去观察、去考虑、去部署,只有这样,才能引起全社会对新农村建设和“三农”问题的关注和重视[3]。
2.2 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建设小康社会解决人人温饱尤其是农民的温饱一直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重要问题。全面小康,不仅仅是解决人们的温饱问题,更要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包括精神方面和物质方面。农民一直处在社会的底层,种庄稼的风险很大,收入不仅不稳定,而且较低,为了改善这一局面,迫切需要进行改革,提高农民的地位、收入,提高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党的十六大报告,将可持续性发展能力的要求包含在其中。我国自古以来就是农民人口占大多数,实现农民的富裕和小康是整个社会小康的前提和基础。
2.3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
和谐社会是指各阶层齐心协力的一种和睦、融洽的社会状态。我国城乡发展差距化很大,且城市人口收入和农村农民收入的差距越来越大,这引发了广大农民的不满,社会不和谐的因素常常会滋生一些群体性事件。由此可见,促进城乡和谐发展,共同进步,有利于民族地区的安定团结和社会稳定[4]。缩小城乡差距,关键要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走城乡互动、工农互促的协调发展道路。以城乡统筹发展为手段,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
3 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途径
3.1 经济方面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经济建设,要通过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例如,在种植业方面,要改变原先以粮食生产为主要内容的种植模式,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基础上,适当发展适合本地区本区域土壤气候特点的经济作物,如药材种植,精品水果等。在养殖业方面,要利用农村土地充裕的优势和便利条件,鼓励农民发展一些种养殖业,条件合适的地方,政府应鼓励农民建立一些专业的种养殖业合作社,以合作社为载体,参与市场经营,既能扩大生产规模,又能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通过培养生产一批绿色无公害的农产品,增加收入。另外,政府要注重加大对农产品价格的保护,保证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和农民的稳步增收[5]。
3.2 政治方面
新农村的政治建设,首先,要坚持和完善县乡两级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在制度上保证村民真正能够对村级事务当家作主。其次,在村级事务管理上,要提高村级事务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水平,坚持实行“四议两公开”制度。将涉及到村集体资产处置、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筹资筹劳方案、土地征用、兴办公益事业和大额集体资金使用,以及涉及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切身利益等重大事项,均纳入“四议两公开”工作范围[6]。最后,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为契机,不断提升党员干部的自律意识和服务意识。通过学习党章党规,明确党员基本标准,对照党员标准检视和改进自己;树立行为规范,切实整治工作中的各种不正之风。
3.3 文化建设方面
社会主义的新农村文化建设主要抓好以下几点:一是要提高适龄人口的入学率,确保农村儿童义务教育阶段的入学率,进而为智力脱贫奠定基础;二是要高度重视和大力发展对农民科技文化教育,开展农业新技术培训,开展健康愉快的乡村文化活动,杜绝封建迷信思想和沉溺赌博的恶习。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掘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文化活动,推出乡村旅游的新名片。
3.4 社会和法制方面
社会建设方面,首先要积极支持和鼓励广大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在今天的农村,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事例已不少见,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作为大病统筹兼顾小病理赔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对于改善这种状况很有帮助。为了使“新农合”真正惠及参保农民,政府应适当简化参保手续,在财力允许的条件下适当提高保障标准[7]。其次,要加强农村的普法教育,使更多村民学法用法,知道如何应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利,而不是用一些极端的暴力手段去解决问题,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减少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最后,建立和完善社会矛盾调解机制,切实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和谐乡村建设。
4 结语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任务,是确保我国现代化建设顺利推进的必然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重视,需要党和政府全力督促实施,只有使广大农民生产发展和生活富裕起来,和谐社会小康社会的目标才能真正实现。
参考文献
[1]邹智贤.毛泽东的民生思想及其启示——纪念毛泽东诞辰117周年[J].哲学研究,2010(12):24-30.
[2]黄顺力.孙中山研究再思考[N].团结报,2013-11-14.
[3]劉亚红,程韶华,王家平,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思考[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0(1):43-44.
[4]刘军丽.我国三大产业就业结构与就业弹性实证分析[J].2009(9):92-94.
[5]李宗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村文化建设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07.
[6]国家发改委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课题组,马晓河,黄汉权,等.关于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若干问题的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06(50):2-27.
[7]顾益康.统筹城乡发展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J].中国农村经济,2006(1):7-11.
(责任编辑:刘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