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仁清
教学过程是培养学生能力的过程。历史教材丰富多彩的内容信息为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提供了物质基础,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只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动学生思维机器,培养学生能力,才能提高学生学习能动性和教育教学质量。在高中从事多年历史教学工作,教学过程中发现很多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连起码的阅读能力都不具备,严重影响历史课堂教学质量。
阅读是学生从事学习的最基本活动,是研究性学习的基础,是获取知识、提高成绩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自学的主要手段。现行高中历史教材具有篇幅多、阅读量大的特点。古代学者刘向曾说过:“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可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对学好历史是多么重要。如何学会阅读并提高历史阅读能力,是高中学生历史学习中面临的首要问题。
首先,学会阅读目录,宏观把握历史知识结构。
历史教材中的目录不仅起到索引功能,更能提示学习内容,体现知识的内在结构和联系。有助于我们透彻地理解历史课本内容,引导我们从整体上更全面把握历史知识结构。阅读目录时要分析章与章之间、章节之间及节与节之间的关系,可以编制出历史图示,通过阅读目录了解章节之间的关系,理清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之间的基本关系,构建本章知识体系,从宏观上掌握历史发展线索。通过阅读目录明显发现人民版历史必修一的专题一、专题三、专题四这三节内容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当我们注意和挖掘出这些目录中蕴涵的规律,将对学生对教材的学习和理解起到重大帮助作用。学生如果能从目录上理解历史知识结构,充分利用目录这条捷径,那么学习历史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为了培养学生阅读目录的能力和意识,教学中有时特意安排学生上黑板板演目录内容。一开始学生觉得好笑,板演效果不尽理想,但慢慢地,学生就会领悟其中奥妙了,再次板演的时候效果就出奇的好了,所以我们要很好地利用目录的这些功能。
其次,注意阅读专题(章)的专题引言部分、学习建议和课前提示部分。
高中历史教材中每一单元的引言部分是一单元的“内容提要”,也是单元的“中心思想”,突出重点。学习具体内容前阅读引言,可以初步了解单元主要内容。综观引言部分可大致分为知识概要式、框架线索式、内容补充式等几种类型。阅读概要式的引言,要概括要点、分清层次。引言部分清晰展示本章要点。为学习具体课文指明了方向,如学习专题一时要注意利用学习建议:学习本专题,应当在明确中国历朝史实的基础上,掌握有关古代官制的基本知识;对重要政治人物和政治事件及其对中国政治发展的影响,应当有所了解。同时,学习中可以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和西方古代政治制度进行比较。中国古代治世和盛世的成就,与政治制度的成功有关。同时,还应看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消极影响。学习本专题时,可查阅有关资料,就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在近代以来政治生活中的影响进行思考和总结。
再次,认真阅读课文正文和资料卡片提供的史料和数据。
教材的正文部分(楷体字部分)是学生获取历史知识,形成历史能力的主要来源,是阅读的重点内容。例如,分析中日黄海海战时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材料,明确中日交战双方的实际兵力,得出结论。
黄海海战中日双方兵力、损失对比表
注:表格中数据根据戚俊杰主编《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一书中相关数据统计得出。
而资料卡片则是对正文的有益补充。例如,教学《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时,要求学生阅读资料卡片一: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十有五人,姬姓之国四十人。(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荀子·儒效》
资料卡片二:人道亲亲也。亲亲故尊根,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收族故宗庙严,宗庙严故重社稷,重社稷故爱百姓,爱百姓故刑罚中,刑罚中故庶民安,庶民安故财用足,团用足故百志成,百志成故礼俗刑,礼俗刑然后乐。——《礼记·大传》
通过对课本内材料的阅读,加深对分封制和宗法制的理解,做到事半功倍。
还有,阅读知识链接、下脚注解、引文(材料)、图表、插画、插图等材料,它们具体生动地补充或说明了教材的主题内容,从不同方面反映了一定时期的历史概貌。阅读这部分材料可使感性和理性相结合,从另一方面或侧面理解历史知识,从而达到巩固历史知识的目的。当然,教材的说明、版本、出版、大事年表等内容也该读一读。如教授《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时,要充分利用课后阅读材料:东汉思想家王充说:“始皇前叹韩非之书,后惑李斯之议,燔五经之文,设挟书之律……殄贤圣之文,厥辜深重,嗣不及孙。”为什么汉代学者屡屡把“挟书律”与秦朝的短命相联系?这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属于开放性观点。
总之,现行高中历史教材内容丰富、资料翔实。教师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可以根据本校教学和学生实际情况,对教材中的各种资料加以利用,既能培养学生对材料的阅读能力,又可以减轻寻找材料的课外负担。关键是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大舞台,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符合当前新高考的要求,符合当前教学改革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