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地理教师专业素养要求

2016-07-08 08:31易国胜
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 2016年6期
关键词:高尚老师教师

易国胜

【摘 要】本文以两位地理教师的“口误”为例,谈地理教师的专业素养要求。一个合格的地理教师应该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丰厚的知识储备、良好的教学技能。

【关键词】地理教师; 专业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6)18-0103-02

一、地理教师的“口误”案例分析

校本研修活动进入新常态以后,听课评课就成为一线教师的家常便饭了。2015年秋,笔者到一所学校听一位地理教师的课,课程内容是“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地球仪”。在学习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时,老师特别强调“本初子午线(0°经线)是东经和西经的分界线,20°W和160°E两条经线组成的经线圈才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这位教师抓住了重点,是一位认真钻研教材和课标的好教师。但是接下来的一句话却引起了笔者的思考。该老师说:“请同学们记住,20°W和160°E之间是东半球,亚洲的大部分、欧洲和非洲在东半球”。20°W和160°E之间是东半球,这样的表述太不准确,更不专业。如果20°W和160°E之间是东半球,那么西半球去哪儿了?准确的表述应该是:20°W向东至160°E是东半球,20°W向西至160°E是西半球。

无独有偶,在另一次听课中,一位地理教师引导学生学习中国的自然资源时,强调“山胡椒长在树上是自然资源,但装在篮子里的山胡椒不是自然资源”。真的是这样吗?什么是自然资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中有明确的定义:自然资源是存在于自然界、能为人类提供福利的物质与能量。自然资源在形成或产生过程中没有凝结人类劳动,是在自然界中产生的;而非自然资源在形成或产生过程中凝结了人类劳动,经过了人类的培育、加工、提炼等。野生的山胡椒是自然资源,装在篮子里的山胡椒是人类直接利用的结果,并没有经过人类的培育、加工和提炼,当然也是自然资源。

两则案例,两位地理教师都出现了知识性错误。但在议课评课的时候,大家都认为教师是因为对地理概念不熟悉而出现的“口误”,不能算是“知识性错误”。这样说也许是给讲课的教师留面子,我们也不必去争论到底是“口误”还是“知识性错误”,但至少可以说明:这两位老师地理专业素养较差,对地理学科知识体系一知半解,对教材的钻研不够深入,这才导致在课堂上出错而自己不知道。说得严重点,这样的课是会误人子弟的。然而遗憾的是,在广大农村初中的地理课堂上,这种情况却经常出现。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原因是多方面的。除地理学科长期未受到重视外,地理教师科班出身不多,专业化水平不高可能是一个重要原因。地理学科的专业性是很强的,但初中地理教师大多数是非地理专业教师,地理知识储备本来就很有限,再加上很多学校把地理学科作为“搭头”分配给任教语数外等学科的教师,教师就更没有精力去研究地理教学,有的地区甚至出现地理学科与语数外等主要学科教师之间“同工不同酬”现象。因而,很多地理教师怀着完成任务的心态,导致地理教师专业水平提升动力不够,专业知识不能满足日常教学需要。

二、地理教师的专业素质要求

吴传钧院士在谈到地理教育改革时说:“地理教育是一件头等大事,它不仅关系到发展地理学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关系到提高全面组素质的问题。”吴院士的话明确提出了学生素质与地理教育有直接关系,这是知识经济时代对地理教育提出的新要求。笔者认为,一个合格的地理教师应该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丰厚的知识储备、良好的教学技能。

1. 地理教师应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师德是教师素质的核心与灵魂,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包括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高尚的人格,敬业爱生的职业品质和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等。首先,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自身必须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言行与党中央保持一致,以身示范,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其次,教师要有高尚的人格,人格是一个人心态、品格、个性、气质和行为方式的基本特征。教师高尚的人格包括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宽容诚信、公正廉洁、从善如流、勇于改过等。教师的人格会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渗透、融会到教学活动中去,制约着教育的格调、质量和品位。再次,敬业爱生是教师职业素养的基本要求。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当教师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最主要的品质就是热爱学生。”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一些表现较差性格孤僻的学生,对一般教师的言教抵触情绪较大,而在那些真心诚意地爱护和帮助他们的教师面前,则吐露真情、倾吐肺腑、愿意痛改前非。有些调皮的学生甚至令家长也束手无策,而在教师的关爱下,会逐渐转变,成为良才。最后,作为地理教师,必须具有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去指导学生学习地理,认识地球、爱护地球。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去认识自然和经济规律,开发自然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树立人地协调发展的思想。

高尚的师德往往具有“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力量。有一年秋天,北大新学期开学了,一位外地来的年轻学子背着大包小包走进了校园,他看见一位老人走过来,就迎上去说:“您能帮我看一下行李吗?”老人爽快地答应了。那位学子就得以轻装地去办理各种入学手续。过了一个多小时,年轻人回来了,看见老人仍在原地看着他的行李,年轻人大为感动。开学典礼上,当主持人一一介绍在主席台就座的校领导时,年轻人惊讶地发现:那天给自己看行李的人,竟然就是北京大学副校长季羡林先生。年轻人受到了强烈的震撼。想到了这样一句话:高尚的师德,才是最高的学府。

2. 地理教师应具有丰厚的知识储备。“师者,之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地理教师,不论是否地理科班出身,都要对地理教学投入深厚情感,苦练教学基本功,提高自身素养,成为一名合格的初中地理教师。首先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能熟练掌握中学地理的知识体系,能熟练运用地理仪器、图表,能准确解读地理专业术语,能用现代信息技术工具辅助教学。其次,地理教师也应是具有广博文化修养的“杂家”,所谓“学高为师”。学生之所以崇拜老师,除去尊敬老师的高尚人格外,还在于他们能从老师那里获取知识、提升能力、得到指点、受到启迪。

苏霍姆林斯基曾讲过这样一个生动的故事:有一天,一个有33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堂观摩课。课讲得很成功,听课的老师都被这位历史教师高超的授课艺术迷住了,都忘了记笔记。课后,大家问这位历史教师花了多长时间来准备这堂课,历史教师回答:“对这堂课我准备了整个一生,可以说,对每堂课我都用整个一生来准备。但直接对这个课题的准备,则花了十五分钟。”用一生的时间来准备每堂课,意味着我们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决心,博览群书,不断补充自己的知识,使自己的思想如潺潺流水,永不枯竭。这样才能上好每一节课,教好每一个学生。

3. 地理教师应具有良好的教学技能。地理教学和其他学科一样需要教育理论的指导。“怎样教”的方法和技能是教师必须掌握的,这是教师职业的特殊要求。在现代学校教育中,教学过程充满许多未知的因素,处于一种流变的状态,教师与学生的心态在变,知识经验的积累状况在变,面对瞬息万变的教学情境,如何才能做到因势利导、随机应变呢?别无选择,只能在实践中加强研究,不断增长自己的教育智慧,达到一定程度后,就能在复杂、微妙的教学情境中迅速作出恰当的反应。

笔者在网上曾经看到一位地理教师把地理现象与人相比较的教学案例:这位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火山的时候突然想到日常生活中形容人发怒时常用的一句话:心中的怒火像火山一样喷发出来。如果把火山的种类与某种人发怒的样子联系起来,这样就能让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于是他说:“根据火山活动的情况可以将火山分为三类,即活火山、死火山和休眠火山。这三种火山可以对应三种老师,请同学们对应一下,第一种老师看到大家就来气,每天都要把大家骂一顿。”学生答:“活火山。”“第二种老师脾气特别好,从来都笑眯眯的。”学生答:“死火山。”“还有第三种老师,平时看起来笑眯眯,但是内心蕴藏着无限的怒火,说不定那一天就被大家激发出来了。”学生答:“休眠火山。”他又问:“哪一种火山最危险?”学生答:“休眠火山。”他又说:“所以,大家在这种老师的课上一定要小心点啊!”学生都会心地笑了。相信学生对这一节的知识一定掌握得非常好。

孔子的弟子颜渊曾这样赞叹他的老师:“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孔子高超的教育艺术应该是我们追求的一种境界。

(编辑: 张 婕)

猜你喜欢
高尚老师教师
跟踪导练(一)(1)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秋天在哪里
美育教师
当没有人看到
高尚的人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材料作文“卑鄙与高尚”导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