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瑞文
探索规律是初中数学的一个知识点,探索图形的变化规律是探索规律中的一个重要题型.下面分析在探索图形规律问题中常用的解题思路.
例1观察图1,请用不同方法表示出n个梯形组成的四边形的周长.
分析1:从上下和左右两个方面观察图形.单独看每个梯形,上底和下底的和都是3,所以n个梯形上底和下底总和为3n;从左右观察,由梯形组成的四边形,不管其中包含多少个梯形,左右总长都是2,所以n个梯形组成的四边形左右的总长自然也是2.由此可知,n个梯形组成的四边形周长为3n+2.
分析2:把四边形分成三部分,第1个梯形,第n个梯形,中间的所有梯形.第1个梯形在四边形的周长中的长为4,第n个梯形在四边形的周长中的长为4,中间的梯形只有上底和下底在四边形的边上,去掉第1个和第n个梯形,中间还有(n-2)个梯形,每个梯形的上底和下底之和都是3,所以总长为3(n-2).由此可知,这个四边形的周长为3(n-2)+4×2=3n+2.
分析3:把每个梯形都看成单独的个体,则每个梯形的周长都是5,n个梯形的周长为5n,但是在四边形内部的线段不能算作四边形的周长,观察图形结构不难发现,2个梯形组成的四边形内部有1条线段,3个梯形组成的四边形内部有2条线段,由此可推出个梯形组成的四边形内部有(n-1)条线段,而内部的每条线段都是有相邻两个梯形的两条腰重合而成,所以应把内部的每条线段长看成2,(n-1)条线段总长为2(n-1),所以这个四边形周长为5n-2(n-1)=3n+2.
分析4:把图形转化成数字,探索数字的变化规律.因为初中数学没有等差数列的概念,在分析数字规律时,不可直接用等差数列通项公式,可引导学生作相邻两数的差,再把数字拆成与差有关系的式子,从而找到数字的变化规律.1个梯形周长为5,2个梯形周长为8,3个梯形周长为11,8-5=3,11-8=3,所以相邻两个数字的差都是3,所以可把5,8,11拆成以下3个式子,①5=3×1+2,②8=3×2+2,③11=3×3+2,式子中变化数字和式子的序列号是相等的,所以第n个式子为3n+2,因此n个梯形组成的四边形周长为3n+2.
这个图形在探索规律时从不同角度切入,探索出不同的变化规律,而化简后得到的代数式是相同的,从而让学生认识到,虽然问题的切入点不同,但在本质上是相同的,都能反映出图形的变化规律.
例2将一些长30 cm,宽10 cm的长方形的纸,按如图2的方法粘起来,接头部分宽为2 cm.求n张纸粘起来后的长度为多少?
分析1:把整个图形分成两部分,第1个长方形和其余的个长方形.可以把第一个长方形的长看成是完整的长,即30 cm,而随后粘上的长方形都少了2 cm,即28 cm,所以(n-1)个长方形的长为28(n-1)cm,因此,n张纸粘起来后的长度为[28(n-1)+30]=(28n+2)( cm).
分析2:把第1张长方形纸片分成2 cm和28 cm两部分,把2 cm先剪下来,那么还剩下28 cm,而随后粘上的长方形都看成28cm,所以n张纸粘在一起长度就为28n cm,再把剪下的2 cm加上,那么总长度为(28n+2) cm.
分析3:把图形分成两部分,即重合部分和不重合部分,不重合部分只有第1个和第n个长方形的长28 cm,而其余的(n-2)个长方形的长都是26 cm,所以不重合部分的长度之和为[26(n-2)+28×2] cm,每个重合部分的长度都是2 cm,两个长方形粘在一起就有一个重合部分,三个长方形粘在一起就有两个重合部分,不难发现n个长方形粘在一起就有(n-1)个重合部分,所以重合部分的总长为2(n-1) cm,所以n张纸粘起来后的长度为[26(n-2)+28×2+2(n-1)]=(28n+2) (cm).
探索图形规律主要有两种思路,一种是观察图形本身的变化规律,另一种是把图形转化成数字,然后找出数字的变化规律.当图形本身比较简单时,两种思路都是可行的,但当问题难度比较大时,就要从问题实际情况入手,寻找合适的解题方向.
总之,探索图形规律时,不应该为解题而解题,而是应该从多角度分析问题,发散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一题多解能力,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