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月顺
高三数学的第二轮复习是在第一轮全面复习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活动,是巩固提升数学知识和发展学生数学能力的关键阶段.二轮复习是根据高考的要求,结合学生在第一轮复习中存在的薄弱点,进行查漏补缺的专题复习.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二轮专题复习教学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一、关于复习专题的设定问题
1.专题的确定要是学生的薄弱点.专题的确定要根据学生在摸底考试等县市大型考试中,哪些知识掌握不牢,哪些方法技能还有待提升,根据这些暴露的问题来确定专题.比如,文科学生对立体几何空间想象能力较为薄弱,在填空中空间中点、线、面位置关系的判断经常出错,这类题是高考常考题型,其实质为多项选择题.主要考查空间中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要求熟悉有关公理、定理及推论,并具备较好的空间想象能力,做到不漏选、多选、错选,有一定难度.为此,教师可以设计一份导学案把去年各市试卷上的该类题目集中起来,引导学生构造具体模型(如长方体),正确转换符号、图形与文字语言,直观感知,通过证明或举反例来确认.这样集中训练、对比和归纳,有利于学生熟练运用公理和定理.
2.内容的安排要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在一轮复习时,学生已经了解基础的内容,二轮复习要对知识点进行整合.例如,在对解析几何的安排上,可根据高考所出现的题型分为以下几个专题:①曲线的基本量.②曲线的方程:直线与圆的几种方程形式,圆锥曲线的标准方程.③曲线的位置关系: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圆、圆与圆以及简单的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④曲线的性质:主要是定点、定值问题与最值、范围问题.这几个专题内容的选择要视学生的基础而定.如,我校实验班中前2个专题各需一节课即可,而曲线的性质这个专题则需多花时间慢慢突破,而平行班在二轮复习时则需认真专研前2个专题,注重基础、控制难度,争取能在高考中解决第一问.这样的内容安排,符合最近发展区理论,使学生的数学能力得到培养.
二、关于教学方法的选择问题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要提高一节课的效率,就必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要选择适合所讲内容的教学方法.在课前认真批阅学生作业,找出学生作业中存在的共性问题以及优秀的解题思路,在课堂上要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说如何分析题目、如何解决问题,为什么这样想?不这样想又会怎样?要讲到实质,讲出本质.即便是做错的学生,也要让其对自己的问题产生质疑,教学生会思考,让学生展开讨论.这样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的方法,容易让学生接受,使学生享受到自己解决问题的成功感.
三、关于课堂教学的环节问题
1.明确高考要求,实时进行应试指导.二轮复习要求教师认真学习《考试说明》.①教师要对学生进行考情分析,即近三年考了什么知识点、对这些知识点是怎么考的.只有这样,克服盲目性,提高针对性,教师上课才能讲到位,学生学习才能学到位.根据题型和题目的难易,可以找一些高考题让学生感受一下.②教师要与学生谈备考策略,即对于这个知识点今年高考将会怎么考,在备考中要注意哪几个问题.③要有学情分析,进行赏识教育,激励学生,给学生营造你追我赶的局面.
2.重要基础知识回顾.历年高考都非常重视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的考查,再加第一轮复习时间长、范围广,前面复习过的内容可能忘记或模糊.在二轮专题复习时,回归教材、回顾重要基础知识仍然非常重要.二轮复习的知识回顾不需像一轮那样面面俱到,可以用课本上例习题的改编来回顾,即遵循“小题带知识,大题带方法”的原则.可以让学生默写重要的公式、性质和结论;可以让学生课前看教材,整理在一轮复习中总结归纳的知识.
3.注重变式训练.一节课教师对典型例题的剖析应在2道左右,其中至少要有一题规范板书或展示学生过程进行修改,指出得分要点.同时,对例题要进行适当的变式和拓展,变式拓展要结合学生的理解掌握情况,围绕学生存在的问题、错因进行.变式拓展有横向、纵向等多个方面.
4.总结与反思.课堂总结是一个必须的环节,是一个学生能力提升的关键.解题后的总结应引导鼓励学生自己完成.对于一类题的总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①知识点.题目中用到哪些知识点,如何运用这些知识点.②主要技能.如何切入题目,有哪些方法技巧,其通解通法是什么?③思想方法.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精髓,在解题活动中要重视数学思想的提炼,引导学生总结为什么用此思想,怎么使用,使用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总之,高三数学二轮复习教学就是通过专题构建知识网络,查漏补缺,形成数学能力.在复习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从而提高复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