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光俊
提问是最古老的教学方法,也是师生最重要的交流方式.教师都有引导学生“真正理解,达到课堂目标”的愿望.侃侃而谈的律师,富有激情的主持,他们精彩的表现本质上是因为在他们的言语中有高效的提问机制.不是所有的提问都能获得高效的结果.比如,考试试题,实质上就是一组提问,试题本身并不能提高学生的能力,只是对学生的学习效果的一种考核,一种评价.作为教师,仅知道要在教学中提问学生,而不考虑如何有效提问,显然会使课堂教学僵化和低效.
一、提问的意义
提问本身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教学手段,必然为教学目标服务.(1)提问能帮助教师正确评价学生,了解学生对所学任务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是否已经学会了指定的任务.(2)提问能帮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集中精神,积极应用思维的技能去解决问题.(3)提问能保持教师的注意力.只通过讲授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产生的后果就是教师以自我为中心去重组教材和设计提问,常常假设学生能及时理解,很少有机会获知学生的错误认识.(4)提问能使教师依据学生的答案,得到即时反馈,即教师依赖提问使学生理解问题及相关的知识,同时利用学生的答案设计新的问题,促使学生理解知识.高效的提问,要求学生在每个问题上都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高效的提问机制
1.课堂提问应该是开放的.这里的“开放”并不是指随意提一些问题,而是要求问题本身和问题的措辞在保证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尽可能地鼓励学生进行更多的脑力活动.教师的注意力应集中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所反映的思维过程,而非问题的答案.如果提问的答案仅仅用“是”或“否”就可以表达,那学生的思维过程就大打折扣,甚至可能完全不动脑筋.因此,教师提问时要注意:(1)问题的范围.即有关问题的可能答案的宽阔度,起步问题要给予宽广的范围.在提出开放性问题时,答案要有助于表明学生在理解问题上的智力水平.(2)目的性提问.就是教师期望从学生的回答中获得什么,尽管问题是开放的,也希望学生的回答具备“具体、正确和完整”的特质.有时教师的提问不能诱使学生寻求到答案,或学生的回答离教师期望太远,教师应要求学生回答得更完整或更合理,回到有效的提问过程中.所有的问题在本质上都有指向性,开放的问题也不例外.在高效的提问中,教师应寻求开放式问题与理由充足的回答之间的平衡.
2.利用提问的方式,提高教学效率,使问题的类型和提问的顺序成为教师在教学中考虑的重要因素.根据布鲁纳的认知规律,知识的掌握包括如下过程:辨别发现;比较联系;解释综合;应用实践;整合小结(评价).这也是学生思维由低到高的发展顺序.第一步要求训练学生寻找重要的相关性信息,挖掘知识内涵;第二步是让学生建立各信息要素之间的联系,理解它们在同一个内容主体中互相联系的不同方式;第三步是通过对知识的各组成部分的分析,懂得怎样将它们合成;第四步,使学生在看到问题全貌的情况下,再进行拆分.前四步中的提问,必须确保诱发学生产生的智力活动是正在学习的知识和内容所要求的,即要限制提“综合先前知识”和“与其他章节相联系”的问题.由于教师会自觉地将新旧知识结合起来,所以提问就可能经常超越即时内容的限制.如果学生偶然独立地建立了一个跨章节或学科的联系,就不要打击这种思维,而应该让他保留那些思想,因为没有人能够“关闭”旧知识.不受内容限制的问题,应该由教师来问,关键在于什么时候问才能使学生获得最大收益,这是一个过程和时间问题.第五步提问的综合质量或层次应该最高,甚至不再受内容的限制,以期完成新学知识的建构,新旧知识的整合.
3.对提问本身的要求.(1)提问题时,态度应当积极或中立,避免提问过程中的消极因素影响学生,包括语气、表情、甚至内容本身,否则会降低学生回答的渴望程度.(2)不要让学生逃避提问,要让学生明白说“我不知道”是不可接受的,不能作为不参与课堂和不努力学习的借口.学生一无所知的情况是很少的,多数情形是学生不完全理解问题,或不能全部正确回答,甚至有时是不愿意回答,这些都是不主动进行思维活动.(3)不使用鼓励尝试的问题.一是课堂中的尝试学习,会使成绩差的学生的“缺乏计划、无组织、没有因果逻辑感和学习中的马马虎虎的态度”的特点得到强化;二是课堂时间有限,而尝试学习是一个较大的学习过程,容易使教学重点淡化,目标模糊.尽管数学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过程性目标,强调学生探索新知的体验,但重过程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更好的结果,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具有统一性的正确结论.课堂尝试的学习过程,会使学生对问题悬而不决,降低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