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党组织思想政治工作机制创新研究

2016-07-08 16:29汪浩
重庆行政 2016年3期
关键词:党组织机制党员

汪浩

党章明确规定:“企业、农村、机关、学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区、社会组织、人民解放军连队和其他基层单位,凡是有正式党员三人以上的,都应当成立党的基层组织。”党的方针政策贯彻,基层各项事业发展、社会稳定都是基层党组织的重要使命。基层党组织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保证了党的政策、路线、方针宣传落实,增强了基层党员干部职工的思想觉悟。然而,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发展和基层党建实践需要,基层党组织必须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机制,充分发挥思想引导、道德支撑和文化引领作用,确保基层党组织,肩负起基层党组织的使命。

一、创新基层党组织思想政治工作机制的意义

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最大特色、最大优势,是党全部工作的生命线。基层党组织思想政治工作也需紧随社会环境、社会结构、媒介技术、实践需要不断变化来创新方法机制,努力使党的基层党组织思想政治工作把握规律性、体现时代性、富于创造性。

(一)时代和社会实践发展需要

十八大指出:“当前,世情、国情、党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们面临的发展机遇和风险挑战前所未有。”基层党组织思想政治工作也面临着诸多变化。一是党员思想观念多元。中国社会已经深度融入世界社会,对外交流中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导致一些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在基层党员中滋长蔓延。二是现实利益格局调整。全面深化改革是推进我国改革不断前进的重大举措,改革触及到社会深层次诸多矛盾和问题,社会利益格局深刻调整,单纯依靠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模式已经很难实现党组织目标,如何把握和妥善回应基层党员群众的利益诉求,就需要进一步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机制。三是信息技术挑战。网络社会和现实社会互动日益加深,计算机、多媒体、互联网等新媒体元素重新构建生存环境,博客、播客、WIKI、手机报等新兴媒体不断涌现,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手段显得被动和滞后,如何实现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网上网下的有效结合,也是基层党组织必须抓紧破解的一道难题。

(二)营造基层发展良好政治生态

“在人的一切活动中,思想及其思想活动是总开关、总按钮、总指挥。有思想才有思路,思路一定意义上决定出路。”[1]基层党员干部是基层党的事业领导者,是党和国家在基层的代表,基层党员的思想状况,决定着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和领导力,决定党和国家事业在基层的成败得失。创新基层党组织的思想政治工作机制,激活基层党员思想活力,筑起思想上反腐防变的牢固长城,为基层发展营造良好政治生态。一是坚定基层党员的理想信念。理想是人生的追求,是一个人的灵魂、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就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坚定的政治立场,才能经受住各种困难和风险考验,才能带领基层人民群众努力奋斗。二是涤荡了基层党员精神风貌。精神世界不仅对人的行动成败具有重要意义,它的充实与否,也是人们生活幸福与否的关键所在。创新基层党组织思想政治工作机制,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使基层党员牢固树立廉洁和宗旨意识,这既保证基层良好政治生态,也是基层党组织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旨归所在。

(三)维护干部职工队伍和谐稳定

党员队伍和谐稳定,是基层党组织干事创业的人力因素。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阶段,人民群众对基层党组织期望越来越高,基层党员工作压力也越来越大,基层党员畏难思想、低落情绪、心态失衡、亚健康情况等问题突显出来,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损害党员个体身心健康,同样不利于基层党组织稳定和谐,甚至动摇了个别党员政治信念,降低了对党组织认同。政治信念动摇,党执政就缺乏根基。“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就会直接影响党执政的稳定和发展。只有不断创新基层党组织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机制,针对基层广大党员干部思想上出现的新问题新矛盾,通过思想政治工作及时疏通引导,及时解决基层党员的思想困惑,为推动基层党组织科学发展做出新贡献。

二、基层党组织思想政治工作机制创新存在的问题

有效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长期以来坚持的工作方法之一,但是,“与过去相比,现在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社会条件已经大不一样,有些做法过去有效,现在未必有效;有些过去无关紧要,现在却势在必行;有些过去不可逾越,现在则需要突破。”[2]目前基层党组织思想政治工作机制创新方面主要存在三个方面问题和不足:

(一)创新认识不够

创新是这个时代的灵魂,也是基层党组织思政工作的必然要求。然而当前基层党组织对思想政治工作创新认识不够,创新意识不强。一是思想僵化。社会在变化,实践在发展,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涌现。部分基层党组织没有充分意识到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工作中对创新措施不支持,贯彻落实打折扣,习惯于用固有思维对待和处理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思想政治工作局限于传统理论指导、价值取向、行为方式框框中。二是思想老化。现实社会变化日新月异,过去的陈旧思想、过时观念不可避免地成为工作上的枷锁和绊脚石。一些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离不开老招法,舍不得老惯例,因循守旧,顾虑重重;有的对新思想、新思维、新办法心存畏难,对创新要求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有的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做人的工作,没有硬性指标,自觉不自觉地排斥新思想,害怕因为工作创新浪费人力、物力和财力。

(二)创新机制不全

首先缺乏政策引领。基层党组织就其职责和任务而言,更多的是担任执行角色,执行上级政策。涉及具体思想政治工作也更多强调依葫芦画瓢跟着别人做,而不是根据实际情况创新做,这就需要做好顶层上的创新政策引领。二是激励评价创新机制不健全。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如何评估、取得什么样的效果、达到什么样的愿景没有初步的设计,因而不能形成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良性循环,导致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停滞不前。三是纠错保障机制不健全。创新总是要承担风险和困难,基层党组织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缺乏有效的试错、纠错制度,这就决定基层党组织不敢、也不愿意冒险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方法。

(三)创新人才缺乏

人是所有资源中最具活力的因素。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力量,做好基层思想政治工作,说到底靠人、靠队伍。基层党组织缺乏创新人才也是影响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一个重要因素。一是部分基层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干部认为思想政治工作枯燥乏味,很难做出成绩,不创新可以“稳坐钓鱼台”,创新有可能“挨板子”,所以“嘴上说创新,行动靠传统”。二是思想政治工作人员缺乏创新学习。基层事务多,时间紧,加上个别工作人员本身不想学习、不爱学习、不会学习,无法接受到新知识、新理论和新思维,导致创新能力偏低,创新也就无从谈起。三是一些具备一定专业基础的老政工人员,对飞速发展的信息化载体不熟悉,对思政工作如何与新媒体结合缺少全面掌握,跟不上时代步伐。

三、探索创新基层党组织思想政治工作机制途径和方法

思想政治工作应该善于继承、敢于探索、重在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宣传思想工作创新,重点要抓好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基层工作创新,努力以思想认识新飞跃打开工作新局面,积极探索有利于破解工作难题的新举措新办法,把创新的重心放在基层一线。”[3]

(一)搞好顶层制度设计,形成制度保障机制

尽管有效机制发挥作用在基层党组织,但顶层制度设计仍是对基层实践的引领、规划、指导和夯实基层党组织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思想政治工作在基层党组织管理中属于“软件系统”,基层党组织的各项规章制度在基层党组织管理中属于“硬件系统”。只有结合基层党组织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以人为本的规章制度这个“硬件”,思想政治工作这个“软件”才能顺畅有效运行。[4]一是做好创新政策引领。政策是行动的指导,没有正确的政策引领就不可能有满意效果。中央和省市主管思想政治工作的部门要根据现实发展,制定有效政策,把基层思想政治工作机制创新纳入基层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纳入对基层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目标管理,强化对基层党组织的政策引导和制度引领。二是健全激励制度。在西方管理学理论中,“激励”多指在追求某些特定目标时,一个有机体的愿意程度。它含有激发动机,鼓励行为,以及形成动力的意义。[5]基层党组织应该依据上级政策,结合实际工作情况,设计相应的奖励形式,对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人和事进行评估、肯定和奖励,使得创新工作既产生巨大的社会价值,又激发创新意识和创新行为的积极性、主动性。三是创新纠错机制。创新是基于主观判断而对未知事物的探索,因而存在风险。一个完整的纠错过程包括识错、改错和再检验三个程序。[6]这就要求有相应的纠错机制予以保障,针对基层党组织在思想政治工作创新中可以从政治方向、规矩意识、纪律要求等宏观进行严格要求,涉及具体措施方法上则鼓励创新,允许试错,适时纠错。

(二)树立“互联网+”思维,创新有效机制

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有血有肉的工作,必须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来开展,使思想政治工作具有强烈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增加思想政治工作更大的持久力。“互联网+”使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情况。“互联网+”是指以互联网为主的一整套信息技术(包括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等)在经济社会各个部门、各个领域的扩散、应用过程。[7]“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对基层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现实问题及要求,充分考虑增加思想政治工作的科技含量,是基层思想政治教育与时俱进的应有之义。一是建构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平台。思想政治工作是做人的工作,互联网时代的思想政治工作所面对的人是双向度的具有线上线下双重身份的人。基层党组织应突破传统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既要注重线下的人,又要注重线上的人。二是建设一支强有力的基层网络政工队伍,增强基层思想政治工作时代感、时效性和感召力。在基层,社会多元思潮在网络上聚集,会对基层党员形成各种各样的影响,基层党组织要有效开展好思想政治工作,就需要有一支熟悉互联网和新媒体的思想政治工作者,深入研究基层思想政治工作中出现的新特征,把工作触角延伸到互联网。

(三)避免空洞说教,注重情感关怀机制

理性精神是一个历史性的命题,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工具和推动力。虽然思想政治工作理性因素总是占据着主导地位,起决定作用,但非理性因素的作用同样不可或缺,基层思想政治工作应注重党员队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避免空洞说教,使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人们思想、工作和生活。“人文关怀”,顾名思义就是从人性价值和社会文化层面来对人进行关心和爱护,体现着尊重与理解。[8]对当前的基层思想政治工作来说,“人文关怀”就是从精神层面对基层干部职工生存状况的关怀,基层党员也因一些特殊原因而导致这样或那样的困难情况,需要党组织在精神上给予慰藉,化解思想精神上的困惑,能感受党的关怀和温暖。“心理疏导”,原是医学上的术语,从思想政治教育角度出发,心理疏导则是“在人文关怀的前提下,借助医学上的心理疏导方法,预防、及早发现职工的心理问题,多途径地了解职工的心理状况,提出解决问题的可行性办法,当他们的观念与正确的有偏差时,帮助他们解除不良心理状态和清除思想障碍,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9]“心理疏导”建立在尊重职工的基础上,贴近职工的实际需求,帮助职工进行一定的心理调整,使其不良情绪得到宣泄,帮助职工清除思想问题。

(四)整合各方资源,探索利益互动机制

马克思说过:“人们所奋斗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利益是一定利益主体对于客体的价值肯定,它反映的是某种客体能够满足主体的某种需求,是人生存、发展和享受需求的满足。自人类有史以来,人类的活动无不是为满足自身的需求而进行的。所谓“互动”则可以理解为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指在政治系统中,个体、群体、政府多元主体及其之间以“利益”为核心所进行的多种相互作用,它不仅包括在利益驱使下的个体行为,也包括群体与群体、个体与个体为“利益”进行的诸多交换[10]。思想政治工作更多层面上强调精神因素的鼓励,但满足基层党员的利益诉求仍然是基层思想政治工作取得成功的物质保证,也是创新基层思想政治工作机制必然选择。基层党组织应承认和保护党员个人合理利益诉求的责任和义务,关注职工多方面的感受和需求。当党组织主动了解党员个体的利益诉求,并主动为之解决和实现个人的正当、合理的需求时,无异于春风化雨,雪中送炭;当党员个体积极性被调动、参与热情被激发,就会迸发出更多贡献力量。从这个角度来讲,基层党组织的思想政治工作就起到了启发觉悟、提高素质、凝聚人心的工作了。

参考文献:

[1]韩庆.思想的力量[EB/OL].http://www.ccps.gov.cn/theory/llyl/201401/t20140121_45409.html.

[2]刘奇葆.基层思想政治工作要强起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J].2015(11).

[3]习近平.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4]潘雪安.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在创建和谐基层党组织中的作用[J].中共伊犁州委党校学报.2010(1).

[5]约翰.P·科特,詹姆斯、C·赫斯克特.李晓涛译注.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6]张国庆,李春.创新发展与纠错机制:新时期中国政府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双重任务[J].湖南社会科学.2007(6).

[7]刘晓慧,韩升.“互联网+”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互动模式建构[J].理论建设2015(6).

[8][9]肖莉.新时期下路桥施工企业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J].东方企业文化.2013(14).

[10]姚琳,李蓉蓉.利益互动——政治心理学研究中不容忽视的视角[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6(5).

猜你喜欢
党组织机制党员
我是党员向我看
“我是党员,就要冲在最前面!”
清华党组织公开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和实践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要求
对慰问贫困党员的反思
破除旧机制要分步推进
注重机制的相互配合
打基础 抓机制 显成效
建好“三型”党组织 实现医院新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