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智猛
[摘要]职业规划课程是高校组织设定为学生的必学课程,高校在大学一年级开设该课程,能够使大一新生在入学不久可以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认识自我、认识职业、认识社会,从而对自己明天要从事的什么工作有一个设想,正确设计自己明天的职业。也让更多的大学毕业生在今后的职业和学科道路上成为高精尖技术人才、管理人才或者学科带头人。
[关键词]职业规划;大学一年级;必要性;紧迫性
[DOI]10.13939/j.cnki.zgsc.2016.22.203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是高校的选修课程,其组织开设时间,一般为大学期间的最后一年,也即毕业的时候,在这个时间段开设,因为大多数学生面临工作以及考研阶段,为此,大四开设有必然的矛盾性,这会使很多学生在真正需要参加工作的时候,对自己的职业前景深感迷茫,同时也会导致很多由于工作失利而抑郁,更甚者,会发生其他更严重的事情。究其原因,是大多数学生在毕业的时候,还无法认识自我、认识职业、认识社会,就连毕业的时候是工作还是继续深造等大众性问题,在毕业之后都深感迷茫,为此,为了使得大学生提前树立职业角色意识、有目的地培养自我职业能力,应尝试在大学一年级就开始职业规划课程。该课程的开始,一方面是当今社会形势下对大学生提前适应社会、明确职业规划的必然要求;另一方面也是大学新生自身树立职业方向、提高自我管理水平、充分发挥自我潜能,成为社会有用之才的诉求,为此,本文从大学一年级开设职业规划必修课程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两方面进行阐述,期望该课程能够惠及学生,同时对学校在后期课程不断创新和尝试的过程中,可以提供一些参考性的意见或者建议。
1 职业规划的内涵及意义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指通过学校和学生个人相结合,对大学生个体的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分析和总结,其主客观条件主要包括诸如自己的兴趣、爱好、性格、能力、价值观以及不足等各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和研究,最终使得每位大学生都能够确定自己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做出行之有效的课程安排。对高校来说,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的安排,一方面,使得大学在课程设计方面相对更加完善,从而对于大学教育大纲的安排,能够具体落实到实处,从而完成教学任务;另一方面,大学开设职业规划课程,能够根据市场的一些变化,加强学校自身在以后的专业设置等方面进行一些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这样对于学校后期的就业等方面都具有明显的铺垫作用,对于后续学生的择校、择业等方面都具有不可小觑的作用。[1]更值得一提的是,让更多的大学生学习与自身智慧潜力相匹配的专业课程,可以最大限度地培养出社会和院校更多的顶尖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以及学科带头人。对大学生自身而言,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或者说是职业规划课程,其开设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帮助学生在认识自我、剖析自我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知识结构以及专业特长,结合市场环境的需要,制订相对完善的有关方向性的计划,这样对于学生自己的发展来说,也具有很好的作用。简而言之,大学生入学时期正是其处于职业生涯的探索阶段,在此阶段,每位大学生都需要对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做出关键性的决策,对其未来职业方向和职业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引导大学生树立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明确的职业目标,增强其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意识,真正实现天生我材必有用。同时,在很大程度上,还能够增强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核心竞争力,使其走向工作岗位之后,不会碌碌无为,而会在工作当中取得一个又一个的小小成就,从而建立自信并取得最后的成功。
2 大一新生开设职业规划课程的必要性
依据现有的大学教育体制,高校一年级新生对专业的选择是没有主动权的,所学专业是否是自己智慧潜力所在是不确定的,是否可以针对大学一年级新生做职业测试和职业规划,发掘个人的潜力所在(国内一些中学开设的特长班就是为了发掘学生的潜力所在),让天生我材充分发挥各自的潜力,让人才喷涌而出。笔者的建议是大学一年级不分专业,只修基础课程,这为大一新生开设任何一门选修课程,都增加了极大的便利。但是,真正意义上,在大一时期就开设职业规划课程,有其很大的必要性,主要是囿于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据权威资料统计,现在大学毕业生,5年后从事本专业相关岗位的人数可能不到50%,10年后从事本专业相关岗位的人数可能不到20%,通过进一步采访,发现绝大多数原因,是由于职业规划不清楚,而且这种不清楚往往是在进入大学的伊始,因为缺乏相关课程的学习,使得其无法对于未来职业市场的前景以及自己的职业方向,有一定程度的把握。[2]第二,相关资料进一步显示,大学应届毕业生首选的职业是与本专业相关的一部分学生,后来有很多转到非本专业岗位,究其原因,都是因为没有在本专业相关岗位上做出较好成绩来的人。第三,目前一些大学开设的职业规划课程,由于开设时间一般都在大四,开设时间短,在很大程度上,并没有实质性地为大学生真正找到自己可以为之奋斗一生的职业方向,更多的人可能终其一生,做了很多的职业,考了很多的职称,但是到头来最多只能做一个基层管理人员,但是,戏剧性的一幕往往是一些从事着非本专业的工作,却走到了职业的巅峰。这三个现状,使得大一新生开设职业规划课程,有了很大的必要性,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1)当今社会就业形势的新要求。随着我国大众化教育的普及,高校毕业生人数开始大幅增长,就业形势严峻,社会可提供的就业岗位无法满足现有毕业生的需求,迫使学校用科学的发展观念,进行就业指导的创新,高校就业指导方面的创新,无外乎工作机制的创新和教学内容的创新两个方面。工作机制的创新,主要是针对高校管理阶层,真正能对大学生后期就业有帮助的,主要是教学内容的创新,这方面最核心的变化是由单纯的就业指导向学生职业生涯的全过程方向转化,为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提供咨询和服务,培养他们对职业的认知能力,培养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3]因此,单纯的就业指导向学生职业生涯的全过程方向转化,势必会在高校构建相对完善的职业规划课程体系,为此,当今社会就业形势,大一新生开设职业规划课程意义重大。
(2)社会的需要要求对大学生职业能力不断提高。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生产集约化程度越来越高,对各行各业的员工的诸多方面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例如员工的管理能力、市场营销能力等,其要求也就越来越高。然而,大学生主要是基础课程的学习,教会其学习和思考的方法,但是相关的专业知识,早已跟不上社会的发展需要,这样,针对大多数企业在具体的生产经营过程中,讲求效率的原则,无形当中对大学生职业能力的要求也会增加,因为大多数在校大学生根本不了解自己的专业,对于自己的专业将来所从事的行业,也不是很清楚,更别说对相关技能的熟练程度了,因此,现有的大学生,毕业之后基本上是无法胜任相关工作的,可见,在当今社会对大学生职业能力要求不断提高的今天,提前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对于大学生,能够掌握相关的技术和能力,认清职业环境,从而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这样,大一新生开设职业生涯规划,一方面,该课程的开设的关键正是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的举措;另一方面,该课程的开设能够使学生在很大程度上,提前进入工作状态,熟悉工种。总之,基于社会对大学生职业能力要求的提高,在大一开设职业规划,能够使学生适应市场需要,意义重大。
(3)大学生提前实现自我发展的必然要求。上述存在的问题方面,也指出,一些从事着非本专业的工作,走到了职业的巅峰,而从事本专业的大学生,往往只是中层或者基层管理人员甚至是普工级别,因为,社会的发展过程中,这些结果的产生,往往是由于大学生对自身职业潜能和职业前景不明朗。据调查显示,高校有相当一部分大学一年级新生,在入学初期,就存在学习动力不足、自我定位不准确,同时又对前途感到迷惘、缺乏对未来职业目标的规划。因此,要从大一开始通过职业规划课程,能够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的同时,又能够认识社会的发展趋势,从而确定自己的职业定位和发展方向,合理规划职业发展,充分发掘各自的职业潜能,努力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3 大一新生开设职业规划课程的紧迫性
上述也有涉及,建议高校在大学一年级不分专业,只修一些基础课程,而到下学期开始由学生申请专业,大二再进入专业课程的选择和学习。这样的一种学习状态,使得在大一开设职业规划课程带来了时间上的紧迫性,正是只有大学一年级不开设专业课,所以才有时间开设职业规划课程,并在此基础上,不断了解社会发展的需要,并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使大学一年级提前进入工作状态,了解到相关行业的市场需求情况以及专业技能方面的需要。[4]另外,大一新生开设职业规划课程的紧迫性,也来源于当下有的大学生,在进入到大学开始,就放弃了学习的兴趣,沉迷游戏或者不断兼职,这些都是目前较为严重的现状,为此,应该及时解决这些问题。目前,应届大学毕业生在应聘过程中紧张、语无伦次的现象,也时有发生,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都表现出不理想的状态,为此,针对职业生涯课程重点培养学生这些方面的能力,也有较强的紧迫性。
4 结 论
面对人生大舞台,追求成功是人的本性,特别是在校大学生,由于其接受过高等教育,对未来的事业充满期待,并愿意努力,但是成功仅有主观努力是不够的,还需正确的择业方向。针对大学一年级特殊的心理状态以及课程安排时间的特殊性,在大学一年级开设职业规划课程有很大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为此,本文从高校开设职业规划内涵和意义,以及大一新生开设职业规划课程的必要性、紧迫性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从而使大学生能够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职业方向,让大学生在毕业后,一上岗就能熟练地为企业创造效益,也给自己的成长插上翅膀。更能让高校培养出更多的各学科领军人才和社会各阶层的高精尖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参考文献:
[1]吴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调研及应对策略[J].教师教育研究,2009(5):35-39.
[2]向欣.当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现状与对策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2008(9):39-43.
[3]刘献文,李少芬.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本土化研究[J].辽宁教育研究,2007(5):93-96.
[4]袁南宁.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建设的思考[J].教育学术月刊,2010(7):38-3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