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莎莎++胡佳佳
【摘 要】作为中国古典名著的代表《西游记》,在国外传播的过程中表现出较强的活力和态势。本文试图从研究《西游记》国外传播所处的背景出发,以文化研究理论的角度分析《西游记》被国外受众广泛接受的原因。
【关键词】《西游记》;国外传播;文化研究理论;文化转移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7-0273-01
一、研究缘起
吴彦祖出演的美版季播剧《荒原》已经热映,这部电视就改编自中国古典名著《西游记》。在此之前,《西游记》因其丰厚的文化底蕴就已成为各国影视剧改编的新宠,《西游记》在国外的传播,离不开先进的媒介技术和文化全球化的推动。
(一)传播媒介的多样发展。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西游记》在海外传播也经历了几个阶段,由早期的译本形式,改编为影视剧,再出现了动漫和网游。在这过程中,一些作品虽保留了原著的书名或原著中的人物,但故事内容已于原著关系不大。
(二)文化全球化。随着全球经济全球化的进程的不断发展,跨国媒介的传播,不同民族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也日益频繁。中国已然成为世界经济大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中国的本土文化也在不断的向海外输出,但目前而言,文化交流更多的是他国文化影响中国本土文化,如好莱坞电影和韩剧热等。虽然往往会出现同质化现象,但并不是全球化的最终结果。
二、从文化研究理论分析《西游记》的国外传播
(一)文化认同。文化认同,又被称为文化身份,是某种文化或某个民族所特有的、与生俱来的一系列特征总和。文化身份是对自身文化和地位的一种自觉和把握。信息化社会,人们更多的通过大众媒介传递信息、获取信息。影视作为大众媒介之一,也是人们获取信息,实现文化认同的一种方式。国外影视剧从中国传统故事中寻找素材进行改编很常见,但传播效果却相差甚多。例如梦工厂制作的《功夫熊猫》和迪士尼制作的动画《MuLan》在中国上映后的口碑就不尽一致。
(二)中国元素引发受众的文化认同。一部文学作品本身即使具有本土特色和民族特色,只要能满足人类某种共同的文化需求和现实期待,为不同背景受众所接受,那么它就具有内容上的开放性。就《西游记》而言,它的内容开放性既体现在故事具有浓厚的佛教文化和玄幻的神魔色彩,另一方面体现在故事的宗旨:人必须经受过磨难才能获得最终的成功,人类向往自由,挣脱束缚等全人类共同的主题。
以英国BBC在北京奥运会期间推出宣传片《东游记》为例,短片开场,孙悟空破石而出,遇观音,受指点,前往东方的鸟巢取经。东去路途中,与猪八戒、沙僧相识,结伴同行,降妖除魔。到达中国国家体育馆后,孙悟空点燃奥运会主火炬的圣火。同时“OLYMPICS 080808 BBC SPORT”的预告就出现了。BBC拍摄此片的目的并不是要推广中国的《西游记》,主要是为了聚集观众视线于中国北京奥运会上。
(三)各国价值观在文本中的体现。任何一国家在准备翻拍他国文化作品时,都要调整文化差异较大的地方,进行适当的修改,使之更符合本土受众的审美和习惯,才能保证作品上映后,受到观众的喜爱。2001年美国NBC制作的《The Monkey King》改编成一个名叫尼克的美国学者拯救世界的故事,并且与观音展开了一段生死之恋,体现了美国“个人英雄主义”的价值观,同时也展示了在西方观众的眼里,自由、爱情的地位是至高无上,超越所有束缚的。日本富士通电视台的《西游记》中师徒四人一路前行,历经难关,不畏艰险,向观众传递了爱与勇气。日本民族更重视的是集体与合作,所以片子中的不断向观众传达了合作、友谊的重要性。日版《西游记》中的唐僧是由女性来扮演,象征着日本的神道教。当然,不能否认的是,中国的文化作品在被海外影视改编的过程中,虽然传达的一些价值观念会发生变化,但依然会保留原著的部分内容。而我们会发现这些被保留的内容却是人类共同主题的最好体现。
三、中国文化的重构:文化转移
文化转移这一概念最早是由古巴社会学家费尔南多·奥尔蒂斯在1947年提出来的,其定义为当两种文化相互碰撞时,一种文化对另一种文化吸收、改造、更新而形成新的文化形式的过程。陈韬文以迪士尼动画木兰为例,提出了文化转移的概念,意指当某一文化与另一文化相遇时被改编和吸纳,前者首先被去情境化和本质化,然后被本土化和再情境化。文化转移会反作用于原文化,会变成转移方文化的一部分,进而形成逆向文化转移。《西游记》在输出海外过程中,已被多国改编成影视剧。这就导致了后人对西游记再进行改编时,会受到多元文化的影响。例如BBC的《东游记》就是受到了日本《西游记》电视剧的影响。
中国有许多世界想了解的东西,有很多值得世界发掘的东西。在文化全球化过程中,我们应该欢迎本国或他国的艺术家对本土文化的展示,但要时刻保持一个原则,那就是必须尊重我们的文化,不得随意修改与涂抹。我们虽然无法将《西游记》原原本本地搬上银幕,但我们要最大限度地保留原著中的各种趣味和神髓。
参考文献:
[1]陈刚.全球化与文化认同[J].江海学刊,2002,(5):50.
[2]陈韬文.文化转移:中国花木兰传统的美国化和全球化[J].新闻学研究,20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