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展才
【摘 要】在中国竹笛表演艺术中,音色的优劣是决定演奏水平高低的重要因素。探究影响中国竹笛音色的因素不仅仅是对竹笛表演艺术深入了解和认真钻研的体现,更是演奏者基本功和演奏技术提高的重要途径。笔者认为美的竹笛音色应该符合这个标准:松弛、圆润、明亮、统一。具体表现在音乐中就是高音区要明亮清脆不燥,低音区浑厚洪亮而不虚,中音区饱满纯净收放自如。连音飘逸淡雅轻柔朦胧,吐音结实干脆连贯通透,运指干净利落而有弹性。本文将从竹笛选材与制作、外界环境、以及演奏者的演奏方法三个方面深入探究影响竹笛音色的因素,旨在为日后的演出和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中国竹笛;音色;相关因素;探究
中图分类号:J62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7-0066-03
中国竹笛音色个性突出、色彩斑斓,它不仅仅能满足广大听众不同的审美需求,同时也展示出了独特的民族特色。由于人们对音色审美情趣认知的不同,不同的吹奏者通过不同的角度力度与气流速度形成了千差万别的音色,或委婉飘逸或轻柔明快又或刚强宽广,因而产生了不同的音响效果。聆听当代竹笛大师们的演奏不难发现,虽然他们的音色各不相同,甚至同一个人演奏不同乐曲的音色都会不尽相同,但是这只是相对而言的不同,是与乐曲风格与情感以及个人理解结合在一起所形成的不同。本文关注的更多的是好的竹笛音色的共同之处及其相关因素,探究影响中国竹笛音色的相关因素既可以为竹笛音色立一个标准,又可以理性的找出科学的训练方法,从而避免在今后的学习与教学中音色训练的盲目性。
《春光——蔡敬民笛艺集粹》中有关于笛子音色美的论述,认为声音是有颜色的,这种颜色并非单纯的色彩,而是特殊的表现力,音乐的表演就是在有限的时间内给音乐涂上合适的色彩。笔者认为美的音色应该符合以下几个标准:松弛、圆润、明亮、统一。具体表现在音乐中就是高音区要明亮清脆不燥,低音区浑厚洪亮而不虚,中音区饱满纯净收放自如。连音飘逸淡雅轻柔朦胧,吐音结实干脆连贯通透,运指干净利落而有弹性。
音色是指声音的感觉特性,由基音与泛音构成,其中泛音的多寡以及泛音之间的相对强度决定了特定的音色。而竹笛演奏出美的音色也正是由于规律而合理的运用了泛音,从乐器的制作到笛膜的粘贴再到演奏者吹出迷人的音色,泛音在其中充当了无形中的指挥者。那么究竟是什么因素在影响着泛音的形成呢?因为泛音的成分极为复杂,目前物理方面的测量仪器还不能完全测出泛音的种类及其频率,但在影响中国竹笛音色的泛音方面,其因素是显而易见的。笔者将其归纳为三个方面的因素:一、竹笛的选材与制作工艺影响着音色;二、外界环境对音色有着相当大的影响;三、演奏者的演奏方法和演奏习惯对竹笛音色有着根本的影响。
一、竹笛选材与制作工艺对音色的影响
主要包括竹子的生长环境、时间、气候以及竹笛的制作、吹孔、膜孔、指孔的位置大小等制作工艺。
(一)选材:竹子的生长环境、时间、气候
玉屏著名笛箫制作师姚茂禄认为制作竹笛不能选太嫩的竹子,竹龄至少要三年以上,太嫩的竹子发音吃力,伐竹后选竹节长为10厘米左右的地方,上到第一个竹枝桠处,砍伐时间最好在白露时节以后,这时候竹子水分已干,砍下的竹子不容易生虫,春天不宜砍伐。
中国竹笛选材时管径的大小对音色也有着很大的影响,吹奏昆曲所用的笛子内径应该稍大一点,管壁一点要稍厚,音色才能宽厚洪亮。吹奏江南丝竹要求音色清脆飘逸管径不宜过大,管壁也不要过厚。
(二)制作工艺:竹笛吹孔、膜孔以及指孔的大小与位置等
吹孔的形状、大小以及截面内的斜角度,同样影响着竹笛的音色。竹笛是靠吹出的气流冲击边楞所引起笛管内空气柱的震动而发音,因此吹孔大音量就大音色就洪亮,当然吹孔不可以过大,过大音宜散。吹孔的圆度也很关键,过扁的吹孔有效气流进入量不足不能充分震动进而影响音色,因此建议吹孔形状略接近正圆形的椭圆形为好。截面内的斜角度尽可能光滑均匀,越接近边楞的部分越薄,这样一是容易发音,二是使更多的有效气流吹进笛管。
同样,膜孔形状、大小和位置对竹笛音色的影响也很大。膜孔的形状以椭圆膜孔为好,椭圆膜孔既可以满足竹笛演奏时要求的较大的震动面积,同时又减少笛膜震动面的宽度,使吹奏高音时笛膜不易破损,同时音色又相对统一。膜孔的大小应略小于指孔,膜孔过大音量大但音色较散,膜孔小音量小音色不通畅且缺少变化。不注意膜孔位置的制笛师制作的竹笛四五孔发音偏暗淡(以六孔竹笛为例),音色不统一。著名笛箫制作师常敦明先生认为膜孔的位置宜选在吹孔与第六孔的距离比为8:7中间位置,这样可以辐射到每个音孔,形成高音不沙、低音不散、中音甜美、各音区统一的音色。
指孔的大小、形状和孔内倾斜度同样影响着竹笛的音色。指孔大小应根据手指指肚大小来设计,过大不方便按孔音色宜散,过小音量小震动不充分因此音色暗淡。指孔的形状以接近正圆形形状为好,音孔过扁音色不佳。另外孔内倾斜度有助于气流的排出,在音高准确的前提下,孔内截面尽可能均匀光滑,角度适中。
二、外界环境以及笛膜对音色的影响
(一)空气的干湿程度
空气干湿程度对音色影响很大,空气的干燥或湿润将直接作用于笛膜,干燥的空气会引起笛膜紧绷无弹性进而影响竹笛音色。在北方每逢下过雨之后笛子音色就格外清脆,而长时间无雨空气极为干燥时很难吹奏出理想的音色。过于湿润的空气或者温差过大的情况下容易在笛管内积水,当气流强度过大时容易溅湿笛膜,影响音色,这种情况在梆笛上经常见到。
(二)气温的高低程度
气温的过高、过低、温差过大也同样对竹笛的音色有着很大的影响,竹笛制作时的理想温度在15至20摄氏度,温差每相差十度大概音分就会相差7.8赫兹,音不准了音色自然无从谈起。在北方尤其冬天10摄氏度的温差会经常见到,虽然插口笛的问世解决的音高方面的问题,但是,把一根完整的竹子一截为二,再装上铜套,对其竹纤维的破坏非常巨大,对音色的影响也就不言而喻了。气温过高,笛管膨胀,进而导致笛膜的紧绷,自然无法奏出理想的音色;过低的气温会引起笛管的收缩,进而导致笛膜的松动,出现沙哑的音色;而温差过大则会导致笛膜溅水,这里不再赘述。
(三)演奏场地音场周围环境
演奏场地的周围环境同样会影响竹笛音色,在生活中常常会遇到这样的现象:小的房间比大房间更容易吹出动听的音色,音乐厅要比户外更容易吹出理想的音色,安装吸引设备的房间没有不安装的房间音色好。这是因为音场不同,所造成的音响的听觉效果不同。室内演奏时,如果有音响灯光等因素参与时,竹笛的音色需要经过电声的放大,话筒与音响的好坏也直接影响了听众所听到的竹笛的音色。户外演出时,容易受到雨、雾、风等相关因素的干扰,这些客观因素如果可以提前做好准备,还是可以克服的。
(四)笛膜的选用以及笛膜的粘贴方法对音色的影响
笛膜的选用、粘贴和调整同样影响着竹笛的音色。笛膜质量的好坏严重影响竹笛音色,使用老、厚、发黄无韧性的笛膜会导致缺少笛膜泛音的参与进而导致竹笛音色发闷、发暗无张力更无表现力可谈,因此应当选用嫩、薄、有弹性、白而透明的笛膜,伴随着大量笛膜泛音的共同参与,音色才能够松弛、圆润、明亮而统一。粘贴笛膜时首先需要用双手将笛膜原有纹路的垂直方向上拉伸出细密均匀的纹路,粘贴时注意将笛膜的正面(较光滑面)朝里,先贴一侧,然后拉紧粘贴另外一侧,粘贴笛膜的材料很多,阿胶、白芨、龟胶等材料均可。长期不用的笛膜一定要密封保存,过于干燥的空气会使笛膜快速老化,粘贴时无法拉出细密均匀的纹路,没有充分的笛膜震动竹笛音色就无从谈起。贴好笛膜以后还要适当地调整笛膜的松紧度,这样才可以是笛膜保持有效的震动面,使音色丰满通透。河南大学的马殿泉老师在讲笛膜的调整时强调:“在保证笛子各音区灵敏发音的前提下,使用最松的笛膜。”贴好的笛膜一般只需要调整横向松紧度就可以调整整个笛膜的松紧程度,有些演奏者为省事直接用手按压笛膜,这种调整方法要不得,容易把手上的污渍带到笛膜上加速笛膜的老化影响笛膜震动。笔者建议调整笛膜分以下几步:首先对笛膜哈气,温热潮湿的口腔气流可以使笛膜的干湿程度迅速达到饱和,同时膜孔周边的与笛膜结合部因潮湿而变得调整性很大,这时轻轻吹吹高音笛膜就可以放松下来了。如果这个方法还不奏效可以用手蘸水打湿膜孔旁边笛膜与竹管结合的一侧,等调整出合适的松紧度后再用口风将其吹干。
三、演奏者的演奏方法对竹笛音色的影响
(一)演奏者的气息位置和口型
演奏者的气息位置对竹笛音色有着重要影响。气息位置太靠上吸气时容易耸肩,发出的笛音音色不实,爆发力不足;气息位置过于靠下音色僵硬无弹性。目前大家所公认的呼吸方法就是胸腹式联合呼吸法,也就是古代人所说的丹田之气,这种深位置的呼吸要求在吸气的时候胸腹同时往外扩张,这样存储的气息足够支撑一个乐句甚至一个乐段的演奏,这样的音色饱满结实、张弛有度。河南大学的马殿泉教授在讲竹笛演奏时的呼吸时这样描述,吸气的时候感觉全身的毛孔都在换气,很形象地说出了呼吸时要自然放松,这样才能吹奏出好的音色。
口型是指吹笛子时嘴唇的形态,包括风门、口风、口劲三方面,三者相互配合才能演奏出优美的音色。口型有“扁嘴型”和“凸嘴型”之分,扁嘴型嘴角肌肉拉紧下巴往前推,使上下唇较平,这样吹出的气流束较扁,音色欠佳;“凸嘴型”上下唇自然向前凸起,双唇中间部位形成圆形风门,舌头处于自然状态,上颚微向上提,口腔内部打开。这种口型演奏时极为放松,靠的是气息的带动,音色收放自如,通透圆润。风门是指吹奏竹笛时上下唇中央形成的圆形气流空隙,风门大音量强、音色粗犷,风门小音量弱、音色细腻。风门形状以接近正圆形的椭圆为好,也就是说在风门长度不变的情况下宽度应该适当扩大,这样音色通透圆润。口风与口劲是结合在一起的,口劲大口风就急,单位时间内通过的气流较多,发音偏高音量偏大,音色高亢激昂;口劲小口风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气流较少,发音偏低,音量偏小,音色柔和徐缓。口劲的大小口风的缓急要根据乐曲的需要,比如吹奏《秦川情》时就应该使用较大的口劲,较急的口风,而吹奏江南丝竹时就相对徐缓平稳了许多。总体来说北方梆笛演奏时口劲较大,口风较急,南方曲笛演奏时口风相对较缓,口劲适度。
(二)演奏者口腔打开的程度
吹笛时的口腔状态对音色有着很大的影响,笔者认为,口腔打开的程度大小直接决定着音色的圆润程度。口腔打开以后演奏时的共鸣腔体如口腔、鼻腔、咽腔以及胸腔均参与进来,这比单纯把气息注入笛管所引起笛管的震动要丰满了许多。声乐中美声唱法正是合理利用了这些共鸣腔体才使得歌唱音色洪亮又饱满,中国竹笛的演奏同样离不开这些腔体的共同参与,只有这样才能吹奏出丰满、圆润、洪亮的声音。西安音乐学院马迪教授在他编著的《笛子基础教程》中对于笛子吹奏的口腔状态是这样介绍的:“闭着嘴在口内做打哈欠的状态,在保持哈欠状态不变的口腔状态下发‘扑的音。”简单明了地告诉大家如何做到打开口腔,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三)演奏者的持笛方法和演奏姿势以及放松程度
演奏者的持笛方法和演奏姿势以及放松程度同样会影响到竹笛的音色,这三者同样是结合在一起的,良好的持笛方法和演奏姿势能够使演奏者放松投入到演奏状态之中,进而表现出完美的音色。李镇老师在他的《持笛姿势和半孔指法》一文中介绍到了四种持笛方法:顶式指尖按孔、握式近按孔、顶式指肚按孔和捏式指肚按孔。这四中持笛方法可以轻松应对古今中外各种不同风格的乐曲,在竹笛音乐表演时,任何一条神经、肌肉的阻滞都会产生紧张并影响动作完成进而影响竹笛演奏时的音色,而在放松情况下,动作获得了极大的灵活性、可塑性,美的音色随之而来。演奏姿势分为立式与坐式,同样道理,无论站式还是坐式均应该符合放松通畅的标准,只有这样才可以演奏出优美的音色。柯达伊说过:“艺术的精髓不是艺术而是心灵,一旦心灵可以无障碍地自由表达,便能够创造出完美的音乐效果。”对于大多数竹笛学习者来讲,放松下来并不容易,紧张却是一种本能,所以通过对持笛方法和演奏姿势的合理调整,尽可能使自己沉浸在音乐之中,进而达到一种高度的放松状态是获得良好音色的重要途径。
(四)演奏者手指的弹性以及运指的流畅度等等
演奏者运指的流畅度以及手指的弹性直接影响着音色的纯净度和按孔泛音的参与。竹笛在江南丝竹中居于领奏地位,而江南丝竹音乐中竹笛的演奏对手指运指的流畅度和弹性要求极高,其中叠打赠颤等相关技巧的加入给乐曲增添了独特的色彩。运指不流畅就会产生杂音,杂音影响到了音色的干净程度,即使欣赏水平很普通的听众也可以听出演奏时运指的破绽。在竹笛乐曲的吹奏中,手指按孔的力度和速度在无形中参与进每一个音符的演奏之中。无论叠音、打音还是赠音颤音,离开手指灵活的弹性,这些技巧就会失去其作用,音色自然也就少了通透明亮的色彩。
(五)演奏者乐感的好坏对音乐的不同处理
竹笛演奏者的乐感与竹笛音色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内在的相互联系。首先,演奏者乐感的好与坏直接影响着其对音色好坏的敏感程度。吹奏者的乐感好,必然对音色有着美好的追求,讲究演奏时音色的优美动听,同时,具有良好乐感的竹笛演奏者可以很轻松的找到竹笛演奏时的最佳共鸣点,使音色不燥不虚表现力丰富。其次,演奏者的乐感直接决定着对其乐曲的不同处理和不同音色的使用。乐感既表现在对声音及音乐作品的内在感受方面,也表现在对音乐作品的诠释表达和创造方面。不同的人对音乐的感受力存在着天然的差别,其诠释作品的能力自然也千差万别,当大家的演奏技术都达到一定层面之后,乐感作用就很明显的发挥了出来。根据乐曲的不同表现需要,通过不同色彩乐音的变幻,紧张与松弛,激动与平静各种不同的感情因素都可以通过音色的调整表达出来。因此,吹奏者的乐感与演奏出的音色有着极其复杂的内在联系。
四、结语
针对以上影响中国竹笛音色的因素笔者建议:在日后的学习和演出实践中,挑选优质的竹笛和笛膜,养成通畅且放松的演奏习惯,留心观察演出和生活环境的变化并及时做出调整,树立良好的音色概念并积极解决影响音色的不良因素。影响中国竹笛音色的因素繁多而且复杂,笔者对其的探究也只是窥其一斑,纰漏错误之处恳请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赵松庭.笛子演奏十讲[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1.
[2]林克仁.中国笛箫史[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
[3]王朝刚.器乐表演技能教学新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6.
[4]蔡敬民.春光蔡敬民笛艺集粹[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2.
[5]赵晓笛.笛艺春秋赵松庭笛曲文论集[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1.
[6]李丕弘.浅析长笛演奏音色的重要性与意义[J].乐器,2014(9).
[7]王晓俊.中国竹笛音色再论[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04(5).
[8]宛煜.竹笛音色审美散论[J].艺术研究,2010(4).
本论文由玉屏箫笛产学研一体化课题组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