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光智
麦 收
麦收在金黄的麦浪里起伏。
麦收在滴落的汗水里起伏。
早起的村庄,点燃抒情的炊烟扶摇直上,接住灿灿的曙光;晚归的农人,将星光月光洒满麦场,睡梦,在熟透的麦芒上温馨地走响。
麦收来临,我从不敢错过握镰的机会。握住镰刀,握住麦收,握住劳动,就是握住了最优秀的生活品质。侧耳聆听,镰刀闪闪,弹奏着麦垄编织的琴弦,和谐悦耳的旋律,将乡村一层层覆盖,弥漫出幸福吉祥。
站在深刻而厚实的土地上,熟悉麦收,熟悉麦子,熟悉每一粒粮食对于人类生存的全部意义,你就熟悉了村庄和农民博大的心语。
站在人生平坦或跌宕的丛丛驿站,紧紧握住自己的品质,握住一个农家孩子热爱劳动的挚热情怀,你就成了麦收的一部分,在金色的麦浪里闪烁动人的光彩。
麦收时节,手上点点隆起的血泡,成为一种最接近老茧的透明的思想,指引我一年一度的行程。
民间的麦子
麦子匍匐在地,严寒冰冻里依然青绿,它的血脉抓紧了泥土。
春风里,麦子站立起来。
麦子在民间生长,就像村庄在民间生长。
麦子巨大的力量调动着城市和村庄的情绪。
麦子认识劳动的全过程,耕耘、播种和收割。
麦子熟悉民间的情感,喜悦、诚实和向上。
不是谁都能播种麦子,真切体会麦子成长的艰辛。我们可以远离村庄和亲人,我们谁也离不开麦子。五月的暖风中吹不来麦香,惊慌失措的不仅仅是村庄。
作为粮食和种子,麦子生生不息。有了麦子一茬茬的收割,就有了村庄烟火的延续。
我们叩拜爹娘,我们叩拜麦子。
一粒麦子很轻,但它思想的重量低过广袤的大地村庄。
粮仓里的麦子总是很平静,但它们的呼吸澎湃汹涌。
麦子在民间生长,风调雨顺和五谷丰登在民间生长。
麦子在民间生长,一粒粒饱满将城市和村庄照亮。
我们在麦子的生命呼吸里生长,麦子的精神品质在我们血液里汩汩流淌。
握一把麦子在手上,我听见滚滚麦浪正在民间勤奋而愉快地成长。
麦 场
麦场在开镰之前就已经夯实了。
最先进入麦场的是石磙子碌碡,是它让本来松软的地块变成了圆圆的麦场,变成了麦子们集结的家园。
麦子们从麦田里走来,带着丰收的喜悦和劳动的汗水走来,成排站立或成垛高耸,都是乡村夏日最亮丽的风景。
抓住麦秸把麦穗捋齐,高高扬起摔在碌碡上,麦粒就情不自禁飞奔出来,金黄的麦粒越聚越厚,庄稼人的日子就越过越殷实。
打麦的脱粒机走进麦场,轰鸣着同一个主题。
乡村因麦收而繁忙,麦场的夜晚灯光和星光一同闪烁明亮。
躺在麦场的草棚里,听麦子均匀的呼吸,有露水落下来,静悄悄走进梦里。
把成堆的麦粒高高扬起,这是麦收的最后一道工序,经过风吹日晒的筛选,麦子安详地走进粮仓,走进土地和庄稼人风调雨顺的祝福里。
麦场上,打麦的人收拾农具开始了新的农忙,麦子的秸杆还守着麦场,成柴草成肥料或苫上屋顶遮风挡雨,都是最好的归宿。
麦地边缘行走
春天的温暖让麦地绿油油地拔节。年少时,我曾在麦垄里坐着、躺着,手捧教科书,读历史的风云变换,觅铁路、公路的伸展,就想象自己,将沿着那条路线走进那座城市万家灯火中的一盏,离历史中的一个标点距离有多远。
麦苗拔节,麦穗扬花,这些大自然精美细致的语言,常常将我的思绪诱惑得上下翻飞,可我清楚永远比不上一株平凡的麦穗,静悄悄长得子粒饱满。
站在麦地边缘,听麦鸟的叫声此起彼伏,仿佛在抒发自己生存的情感。看麦鸟的翅膀腾飞、穿越,把清风聚敛在羽翼下,就想把自己变成轻盈的羽毛,站在高空尽情瞻望,点点触摸时空的苍茫。
多少年了,我在麦地边缘行走,试图去理解一粒麦子,如何制造生活的温饱与安康。走进农家麦草苫顶泥巴做墙的土屋子,就想做一棵遮阳挡雨的麦草,点点接近奉献的本质与辉煌。
多少年了,我在麦地边缘行走,在城市和乡村的边缘行走,看小麦占据田野,占据我的心灵,想我自己最终会以接近一粒麦子落地的形式,被故乡的泥土覆盖,即使不能发芽,也要留下无怨无悔的诗行,用语言筑起自己鲜明的人生方向:一个农家孩子一生的正直与善良。
麦 种
麦子不会被村庄遗忘,麦苗依然青青明亮。
只是母亲用过的铧犁和镰刀钝了。
回望那些艰苦的日子,土地贫瘠麦粒顽强,没有雨水,纤细的麦秆举着麦穗,举着饥饿的村庄。
石磨和石碾在风声里吱呀呀空响。
有了麦种就有麦收。
一瓢子麦粒阳光里晒月光里数,逢年过节的气氛靠一把白面烘托。
麦子是村庄的魂魄。村里人遇上红白公事,帮一把白面,那是最高的支持。
麦穗越长越丰满,村庄越长越精神。
母亲把麦子,存了一缸又一缸,母亲被一茬茬的麦子累倒。
在一间病房里,母亲用祈求的神色嘱咐我,别忘了回家晒麦子,自己的粮食吃着香。
我怎么咽得下母亲的最后一次麦收啊。
母亲在麦地的边缘,在故乡的泥土里已经沉睡了十多年,成为了一寸土地。
一个有村庄的人,面对着老家曾经饱满而今空荡荡的粮囤,泪雨纷纷。
母亲,我是您的一粒麦子。
种 麦
我在回忆那个年代。
在祖国的北方,在山东半岛,秋收之后的土地散发着新鲜的玉米秸秆的清甜气息。
清晨,露珠闪着晶莹的光泽,散落的玉米叶子安闲地躺在田垄,秋虫的鸣叫躲藏在里面,它们欢唱了一个夜晚,它们的触角闻到了村庄醒来的第一声呵欠,开始怯怯地低吟。
耕牛慢悠悠地走出来,扶犁的人在地头抽好一袋旱烟,咳嗽一声,给老牛套上铧犁。
鞭子轻轻一甩,和新鲜的阳光对接在一起。
吆喝一声,老牛抬起头,眯一下眼睛,做一次深呼吸,土地便被一犁犁切开了。
抓一把泥土,亲切地闻一闻,那是沁人心脾的大地的气息。
让新耕的土地懒洋洋地熟睡几日,农人在等待播种的节气。
锄头,铁锨,木犁,粪筐,水桶,葫芦瓢,手推车。这些农具在田塍摆开的时候,秋种就开始了。
耕种的老把式,用锄头或木梨掘开的沟垄,无论长短,目光一样笔直,这是手艺,也是村庄的资本和骄傲。
肥料是土杂肥,铺在沟底,年年喂养土地。
遇上天旱,就挑着水桶到附近的水汪塘坝或者溪流旁,打上水来,先洒一些在刚刚铺开的沟底粪土上,给种子发芽准备下充足的水分。洒水时,往往会洒出一些小鱼小蟹小虾,这些惊喜,令孩子们兴奋不已。
葫芦瓢里沉实饱满的麦种,抓一把在手里,食指轻轻抖动着,麦粒就从指缝间均匀地撒进沟垄,之后,将沟垄抹平,这块地就叫麦田了,这块地里就有了来年的麦收。
种完麦子的乡村,仿佛吃了奶水的婴儿,安静而甜蜜。
夜晚的睡梦,在月色的笼罩里,飘来幸福的呓语。
这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我记忆力的乡村秋种,我难以忘怀的乡村情结。
这是农村从贫穷走向温饱,从温饱走向小康的最朴素的劳作。
如今的乡村,耕种有了机械,种麦子还有了国家的补贴,这种变化,让乡村和农民打心里往外喜,就像刚刚播种的麦田,充满盎然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