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特约撰稿 张亦驰 南方周末记者 昱江 南方周末实习生 陈燕 陈浩源
“如果一个飞机的设计已经定型了,甚至是到了交付部队的时候,那么预示着它的装备,关键系统的国产化工作已经进行到了尾声。”
大型运输机并非越大越好、越多越好。未来关键不是造多少架运-20的问题,而是如何优化空军运输机体系的问题。
南方周末特约撰稿 张亦驰
南方周末记者 昱江
南方周末实习生 陈燕 陈浩源
2016年7月6日上午,运-20授装接装仪式在西部战区空军航空兵某部举行,这标志着中国军队的快速反应和远程投送能力取得了质的飞跃。
实际上,早在半个月之前,运-20已经悄然交付部队。至此,“中国的利益在哪里,中国的军队就要在那里”,不再是一句口号。搭载着中国空军“战略空军能力”的运-20,不仅仅属于空军,它的服役提高的是解放军整体的远程投送能力。
就在运-20交付部队后不久,日本有史以来最大的飞机C-2运输机于6月30日正式服役,不过日本人恐怕高兴不起来。按日本的观点,在大型运输机设计制造方面,日本比中国先起步,无论是立项时间还是首飞时间,C-2运输机都要比运-20早。最后的结果,居然是运-20比C-2提前服役两周。
“一定是中国使用了什么计谋才超过了日本,否则第三名绝对是日本的,而不是成为第四个可以制造大型军用运输机的国家。”日本媒体这样揣测。
“争气机”的速度
长期以来,大型军用运输机一直是中国航空工业和空军的短板。
正因为如此,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许其亮在7月6日出席授装接装仪式时,表达了中国“加快形成能力”的决心,“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决策实施大型运输机工程的决心意图,……着力锻造新型空中投送劲旅,着力打造过硬的航空设计制造、力量指挥运用、装备管理保障人才队伍。”
在运-20服役前,中国大型军用运输机完全依靠进口,更大的问题是,往往是有钱还买不到。
俄罗斯媒体披露,中国和俄罗斯曾在2005年签署了一份军售合同,俄罗斯以现在看来极低的价格向中国出口4架伊尔-78空中加油机和34架伊尔-76运输机。但在中国完成预付款后,俄罗斯却把这笔资金擅自挪用,将乌兹别克斯坦的伊尔-76生产线搬回俄罗斯国内,最终以产能和成本上涨等理由,拒绝执行已经签署的伊尔-76运输机合同。
据《简氏防务周刊》分析,由于种种制约,中国空军大约只有30架左右的伊尔-76,而且它们并非每架飞机都能飞行。购机无门甚至让中国的空警-2000预警机“后继无机”,不得不将雷达系统小型化,安装在运-8三类平台上。
而自主研发的运-20,无疑是中国空军的“争气机”。
事实表明,“争气机”很争气。运-20在气动布局、货舱尺寸和飞控、航电等领域已经全面超越了当初中国打算购买的伊尔-76。现阶段的运-20和伊尔-76家族中最先进的伊尔-476相比,也只是在发动机上略微逊色一些,其它方面即便不是完胜,也是水平相当。同时,它也是目前世界上正在生产的大型运输机中个头最大的一个,另外一型便是伊尔-76。
相比日本的C-2,运-20的起飞重量更大、货舱尺寸也更大。当然,日本的航空制造业是非常有实力的,目前最好的航空用碳纤维是日本公司生产,日本还能几乎没有什么限制地选用西方的设备和装备,包括那两台动力强劲的美国通用CF6-80C2发动机。C-2以大约150吨的起飞重量,实现了37吨的最大载荷,而伊尔-76则以190吨的最大起飞重量,实现了40吨的有效载荷。足见C-2的设计水平之高。
当然,也有人怀疑运-20的研制速度太快,对其稳定性有些担忧。因为运-20从首飞到装配部队仅用了3年半时间,比欧洲的A-400M军用运输机足足少了两年半的时间。
“欧洲的项目至少有1/3的时间要放在各国的‘扯皮之上,因为它是多国合作项目。”在《航空知识》副主编王亚男看来,不能以研发时间来衡量一个设备的优劣,因为各个国家运行项目的方式方法以及习惯都不相同,国家的政策也不一样,这都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是力量的投送更是火力的投送
在运-20诞生之前,中国国产最大的运输机就是运-8以及在其基础上改进的运-9。如果从改装特种机的角度看,上述平台不到70吨的起飞重量还是偏小。
当然,中国有更大的平台,也就是安装两台D-30发动机的轰-6K。迄今为止没有任何该机的性能透露,但是根据其发动机判断,其最大起飞重量约90吨。问题是,这种飞机机舱狭小,不太适合改装为预警机、电子侦察机。改装为加油机,相比轰油-6能够带来的性能提升也有限。
运-20的研制和交付,将使得这一问题得到部分的解决。目前来看,运-20比较适合改装的特种机主要是加油机和大型预警机。
对于远程空战而言,空中加油机担负着重要的作战能力,此前国产轰油-6的出现,成功解决了国产加油机从无到有的问题,但轰油-6载油量偏低、自身的耗油相当高,基本上只能为歼-8和歼-10服务。对于苏-30这样的重型战斗机和大型预警机等飞机而言,轰油-6的补给能力,很难满足空军装备的作战需求。
对于海上作战和远距离打击,运-20都是提升能力的关键因素。
以运-20为基础研制下一代加油机,是解决目前这种短板的希望。运-20的载油量可以是轰油-6的3倍,足以满足重型战机甚至轰炸机、预警机的空中加油需要。另外,运-20可以运输加油“两不误”,目前的大型加油机均兼有运输功能,基于运-20的未来加油机,其运输大型货物的能力当然也应该得到保留。
“运-20的出现将推动新型预警机的产生,此款运输机不仅体积大,飞得远,经改造后还可以飞得久,这就为我国提供了大型的飞行平台,也确保了供电系统和天线设备装配,提升探测威力。”国产预警机副总设计师曹晨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运-20改装大型预警机还需要对机体本身进行较大的改动,毕竟预警机无需装载重型装备,结构重量可以大大降低,从而延长其飞行时间。由于是自己研制生产,也远比改装伊尔-76更为容易。
“大型设备有大型设备的用武之地,小型设备有小型设备的重要之处。将来运-20改装为预警机后,原有的预警机平常可用于巡逻、站岗、放哨,战时则可以大带小,共同发挥作用。”曹晨说。
理论上,运-20还可作为大型电子侦察机、海上巡逻机等特种机的平台,进一步拓展中国海空力量的巡航范围。只不过对于起飞重量200吨级的运-20改装上述平台,有些浪费。目前,世界上最新的反潜巡逻机P-8A采用的是波音737平台,最大起飞重量70多吨。我国正在研制的C919与之接近。
无论是东海问题还是南海问题,面对愈发复杂的外部环境,长距离作战能力的要求对于我国空军发展来说越来越重要,运-20的出现,使得我国空军作战和军队部署各个方面,都将获得巨大的提升,这也标志着中国军队的快速反应和远程投送能力取得了质的飞跃。
对于运-20的发动机瓶颈问题,“如果一个飞机的设计已经定型了,甚至是到了交付部队的时候,那么预示着它的装备,关键系统的国产化工作已经进行到了尾声。”王亚男说。
中国需要多少架运-20
二战中,具有远程突袭能力的空降兵,得到了美日俄等主要参战国的大规模应用,而这种具有机动性和突袭能力优势的兵种战后也得到我军的重视。
但从20世纪50年代初空降兵组建到80年代末的三十余年时间里,中国空降兵的优势甚至特点都没有发挥出来,只能称为“背伞的步兵”。
90年代之后,依托伊尔-76和远-8运输机等军用运输机的采购和ZBD03式履带式伞兵战车、SX-1伞兵突击车服役,解放军空降兵开始进化为机械性和机动性更强的现代化军种。但是空降兵是对航空科技极度依赖的地面作战兵种。缺乏大型运输机会造成空降兵无法投送重型装备,作战能力因此大打折扣。
在全球化形势的推动下,世界各国都极力加强本国军队的快速反应和远程投送能力。中国空军航空运力的运-20,无论是用于运输还是作为支援保障平台,都需要一定的数量。
“50架的运-20基本上就可以一次性地运送1到2个空中机动旅的力量,这样的战斗群规模就足以完成一次中等规模的战争。”王亚男认为。
在此之前,只能依托国外进口的大型运输机和运力较小的运-5和运-7进行装备,给空降兵和海军远距离投送的发展都带来了诸多瓶颈。而运-20的出现,可以说正是解决这一瓶颈的重大突破,装备上运-20的空降部队,将大大提高远程投送能力和作战能力。
尽管运输机装备在空军,但从各国情况来看,陆军实际上是最大的客户。由于数量极为有限,现阶段的中国空军大型运输机被当成重点照顾的“宝贝疙瘩”,主要承担一些重大空中运输任务,运输陆军兵员和大型装备,是从来没敢考虑的事情。运-20的服役将可能改变这一现状。
美国空军在研制C-17运输机时,就联合陆军对运输机的性能指标进行了详细分析,特别是货舱尺寸和载重量指标,因为C-17未来运输的主要是陆军装备。
兵贵神速,这种机动性的提高,将极大提高部队打赢未来战争的能力,提高部队运作效率,更极大地提高兵源的利用率。即便解放军部队裁军30万之后,无论在哪个方向“有事”,有大型运输机保障的陆军也有充足的兵力可用。
运-20可运输目前最先进的99G主战坦克、155毫米自行火炮、300毫米火箭炮等重型装备,同时运输至少两辆步兵战车,可以说,陆军主战装备基本上均可运输,一定数量的运-20足以支持中等规模的地面战役。
中国空军需要多少架运-20运输机,需要考虑到目前我军的整军装备能力和面临的国际战略大背景及经济可承受问题。有专家认为,中国首先要确定好需求,在这个前提下才能确定未来运-20的装备数量。美国当年的C-141、如今的C-17生产数量都远不到300架,C-5的数量就更少。目前,运-20作为运输机恐怕还看不到装备400架的需求。实际上,在美国的数百架大中型运输机中,C-130占了大多数,C-17其次,C-5最少。甚至因为C-130的数量多,被美国人称为美国强大空军的象征。
“大型运输机并非越大越好、越多越好。多了如果闲置不用就是巨大的浪费,太大了,可起降的机场就会受到限制,安-225是世界上最大的运输机,起飞重量超过600吨,但只制造了一架。所以,未来关键不是造多少架运-20的问题,而是如何优化空军运输机体系的问题。”王亚男认为,未来各个战区很有可能都会有一支运输机部队,不管是自身直属的还是中央军委直属的战略司令部;从地域上来讲,这支力量一定是隶属在这个战区范围内,能够快速地实现配备和调动。
“运-20的列装,让我们的运-8、运-9列队又多一位新的‘同志,它们各有各的用处,运-8、运-9是中型运输机,运-20是大型运输机,它们将执行不同的使命。就像机枪和火炮一样,不能互相取代,而是互补的关系。如果加上一种轻型运输机,就构建成了陆海空军的运输体系。”空军专家傅前哨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