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颖晰
中图分类号:F12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496(2016)02—052—03
[内容提要]十八大提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旨在以科技创新驱动经济发展,改变以往依靠廉价劳动力和低成本资源能源驱动经济发展的旧模式。实施创新驱动发挥战略,是辽宁经济转型升级、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必由之路,也是实现再振兴的着力点。
[关 键 词]创新驱动;结构调整;转型升级
辽宁地处我国的东北部,地理位置优越,南临黄海、渤海,东临朝鲜,与日本、韩国两国隔海相望,是我国东北地区唯一既沿海又沿边的省份。辽宁是我国重要的重工业基地之一,为全国经济发展提供能源原材料及机械装备,被称作为 “共和国的长子”、“东方鲁尔”。自2003年提出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以来,辽宁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2013年以来,随着全球经济低速增长以及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外部需求不足,内部投资减少,辽宁经济增速下滑,经济结构矛盾凸显。创新创业不足、科技与经济发展融合不够、偏资源型传统型重化工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不适应市场变化、新兴产业发展偏慢、工业一柱擎天和结构单一的“二人转”产业结构等问题突出,亟待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辽宁经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
一、辽宁经济结构弊端分析
(一)工业一柱擎天,结构单一
辽宁是典型的重工业为主的地区,重工业在国民经济总量中的比重是轻工业的三倍还多。在当前全国经济结构变得更加均衡,服务业对GDP的贡献超过制造业的时候,辽宁却反方向发展:制造业占比不降反升,2013年升至50%,服务业占比下降。2014年三产比8:50.2:41.8(根据国际惯例,地区三次产业结构最理想的比例为10:40:50)。二产占比过高,三次产业结构不合理。虽然辽宁以现代服务为代表的第三产业也有较快发展,但是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辽宁省经济格局。装备制造、钢铁、石化产业仍然占据着支柱地位,占到辽宁工业增加值的80%以上,仅装备制造业就占到工业增加值的30%。工业一柱擎天,重工业占比过大的产业结构,使得辽宁经济市场适应性差,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这也是造成辽宁经济增速快速下滑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经济增长主要靠投资拉动
过去十年,辽宁经济高增长主要靠高投资拉动,是典型的投资拉动型经济。投资主要集中在传统产业,造成了经济结构更加扭曲。国有经济本就沉疴深重,却依然依靠国有资本大规模投资来壮大经济规模。采矿业、房地产业过度投资。2011年投资占到辽宁GDP的80%以上,较十年前翻番。高投资拉动经济增长加剧了产能过剩。特别是十年振兴的后几年,为应对经济危机,国家4万亿元的经济刺激政策出台。在辽宁一些本应该淘汰、限制的落后产能的投资规模不降反升,不断上马钢铁、石化、水泥、装备、造船等传统行业,加剧了产能过剩。国家一旦退出投资刺激,经济立即失去动力。2013年后,国家大规模基础设施投资周期基本结束,房地产市场降温。再加上世界经济周期影响,资源型产品价格大幅下降。因此,以装备制造、钢铁、煤炭、石化为主导产业的辽宁经济直线下滑,跌入谷底。
二、创新驱动结构调整的可行性分析
十八大提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旨在以科技创新驱动经济发展,改变以往依靠廉价劳动力和低成本资源驱动经济发展的旧模式。实施创新驱动发挥战略,是辽宁经济转型升级,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必由之路,也是实现再振兴的着力点。
当前,辽宁在钢材、水泥、玻璃等产能都严重过剩,政府和企业债台高筑,再想通过大规模投资来拉动经济已经不现实,因为负债太高会导致系统性金融风险。而消费对经济拉动能力有限,出口又受到外部经济不景气影响而下滑。可以说“三驾马车”已经瘫痪,急需找到新的经济发展驱动力,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以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索洛通过数据分析得出:经济增长由新增劳动力、新增资本和效率提高(技术进步)三个因素决定的结论。这让我们看到技术进步也能拉动经济增长。我国经济学家许小年认为,创新是非常重要的经济学课题,创新可以驱动经济增长。当前辽宁经济重要出路是通过创新,转方式、调结构,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民营经济、新兴产业壮大,通过创新不断增强经济的内生动力。
三、推动辽宁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途径
(一)树立创新理念
振兴辽宁,首先必须转变发展理念,换个思路。互联网+的发展,为创新提供了便捷条件。因此,我们迫切需要建立互联网思维。企业创造价值这件事分成两个环节:一个是创造价值,一个是传递价值。海尔做出了冰箱,苏宁把它卖掉,简单来说,海尔是在创造价值,苏宁是在传递价值。互联网一刀一刀切掉传递价值的环节后,让创造价值者得到了更大的收益。建立起互联网思维之后,能够帮助我们企业更好地找到市场定位。在互联网+时代,两类企业会发展得很好:一类是创造价值的企业,一类是整合资源的企业。辽宁以往偏爱规模大的企业,太看重企业的规模。但在互联网+思维下,企业创造价值的能力才是最重要的,规模大小不重要。所以,政府在发展经济过程中,需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创新能力强,创造价值能力强的企业上,不以大小论英雄。这是政府要转变的观念。对于第二类整合资源的企业,在当今没有比互联网企业更有优势的了。这方面我们与南方有巨大差距,根源在体制机制。
(二)营造良好创新创业环境
2015年7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长春座谈会上强调,坚决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形成一个同市场完全对接、充满内在活力的体制机制,是推动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治本之策。辽宁经济结构不合理,民营经济不发达,根本原因在于体制机制。体制机制问题犹如绑住了创新创业者的手脚,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最大障碍。政府必须放松对经济的控制,迫使企业自身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
(三)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谁是创新的主体,党的十八大报告讲得很清楚,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即企业要成为技术创新的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应用等4个方面的主体。生产实践告诉我们,大量的重大技术发明源于企业,许多重大科学发现和发明虽产生于大学或实验室,但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往往依赖于企业。据统计,从17世纪到20世纪70年代,被经济学家认为改变了人类生活的160种主要创新中,80%以上都是由公司完成的。韩国用了不到30年的时间一跃成为创新型国家,得益于现代、三星、LG等高创新性企业群体的骨干作用。因此,辽宁需要创造良好的政策和法律环境,激发企业的创新活力。
(四)培养引进创新人才
辽宁实施创新驱动核心是人才问题。我国是人才大国而不是人才强国。我国年培养工程师数量相当于美欧日印的总和。按照国际通行的计算研发时间和人员投入的指标“研发人员全时当量”,2010年我国科研人员全时当量达到255万人年,世界排名第一。人才规模很大,但人才质量和创新能力不强。因此,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因此,辽宁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根植创新理念格外重要。成功的创新人才,不仅要具备好奇心、质疑心、持久力、冒险精神和发现问题的能力,更要具备淡化功利心,不为眼前利益所动等内在素质。人的创造力的提升、创新意识的培养和科学发展的最终成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从这个角度说,辽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辽宁,也一定是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陈 蕾.基于创新系统的中国区域自主创新能力评价及提升对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
[2]武健鹏.资源型地区产业转型路径创新研究:基于政府作用的视角[D].山西财经大学,2012
[3]李少林.资源环境约束下产业结构的变迁、优化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D].东北财经大学,2013
[4]徐 林、岳 宗、符 信.全省动员,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推动经济结构调整的总抓手和核心战略大力实施[N].南方日报,2015-02-28(001)
[5]刘曙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区域空间重构的作用途径和机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