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清代陆王学派李绂

2016-07-07 03:04吴强聊城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山东聊城252000
人间 2016年13期

吴强(聊城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山东 聊城 252000)



浅析清代陆王学派李绂

吴强
(聊城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山东聊城 252000)

摘要:李绂是清代康雍乾三朝时期最著名的儒臣之一。 观其一生,在政治上,由于生性耿直,秉公执法,不随波逐流,而三起三黜。 在学术思想上,尤其是在陆王学术方面, 有巨大的影响和推动作用。为陆王学术争正统作出巨大贡献。本文通过其生平简略分析其学术。

关键词:李绂;三起三黜;陆王学说;学术成就

一、李绂简介

李绂,字巨来, 号穆堂, 江西抚州府临川县人, 生于康 熙十四年( 1675) , 卒于乾隆十五年( 1750) , 享年七十六岁。 历仕康、雍、乾三朝, 一身兼文人、学者、封疆大吏三重身 份。在政治上, 他一副铮铮铁骨, 一腔刚肠劲气, 屡蹶屡 起,终不得志。在学术上,“以陆子为宗” 。梁启超评价李 绂为清代“陆王派之最后一人” ,“结江右王学之局”[1]。钱 穆先生亦认为“以有清一代陆王学者第一重镇推之, 当无 愧也”[2]。应当说 ,李绂在清代学术史上具有比较重要的地位。

二、三起三黜

康熙四十八年,李绂中进士,超五阶选为庶 吉士,授编修职,自此踏上了坎坷的仕遇路。其 曲折历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 康 熙四十八年至康熙六十一年): 李绂官拜内阁 大学士、左副都御史,还典过武会试及滇、浙乡 试,甚至蒙受过祭告南海的殊荣。康熙六十年 二月,李绂充当会试副考官, 因用 “唐人通榜法”取士致使落第举子闹事,对此李绂却匿而 不奏,遭御史舒库弹劾,被康熙帝发放至永定河 效力。第二阶段( 雍正元年至雍正五年): 李绂 政治作为主要发生在此一阶段。雍正帝刚一登 基,李绂即被召回朝廷,官复原职。此后历任吏 部侍郎、兵部侍郎、广西巡抚及直隶总督。曾于 雍正元年赴山东催漕,政绩显著,此际为李绂仕 途最为风光的时期。第三阶段( 雍正五年至乾 隆八年): 乾隆八年( 1744) ,李绂以病致仕,从 此结束了官宦仕程。这一时期,李绂多从事编 修之职,编有《八旗通志》、《〈明史〉纲目》、《临川县志》等著作。然而不论是在仕遇顺利之 际,还是在挫折不顺之时,经历了三十余年宦海 沉浮的李绂,其一切作为均谨遵王学之理和谨 循躬行实践之道。

三、陆王学说

“陆王心学”是由儒家学者陆九渊、王阳明发展出来的心学的简称,或直接称“心学”;或有专门称为某哲学家的心学,如王守仁的“阳明心学”。陆王心学一般认为肇始孟子、兴于程颢、发扬于陆九渊,由王守仁集其大成。陆王心学与程朱理学虽有时同属宋明理学之下,但多有分歧,陆王心学往往被认为是儒家中的“格心派”(一称“主观唯心主义”),而程朱理学为“格物派”(一称“客观唯心主义”)。陆王学说,作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统治思想理学的一个新支派,明末清初之际,王阳明心学溃崩瓦解,一时许多学者多对陆王心学持否定态度。认为陆王心学为颠覆江山社稷的罪魁祸首。王学遭受严酷无比的打击。 然而,就在王学在劫难逃以至足以沦为绝学的厄运将至之际,直到清朝中期仍有一些坚贞不渝的追随者,他们积极去为陆王心学奔走呼号,维护其学术正统地位,其中最杰出的代表就是本文论及的李绂。

四、个人学术成就

到了明末清初,朱陆之辨进入一 个新的高潮期。朱陆之争由已久, 在王学成为众矢之的的情势下,毅然以陆王后学自任,一心专治陆王学术。

李绂学问渊博,下笔千言。崇尚陆象山之学,精研理学,集江西诸先正之长,论学以躬身实践为主,而归之于匡时济世。著有《陆子学谱》20卷、《朱子晚年学谱》20卷、《阳明学录》,力图调和朱陆“尊德性”与“道问学”之说。诗文有《穆堂类稿、续稿、别稿》百数卷。李绂意识到作为一个学者, “躬行实践可矣”, 而在中国历史上注重躬行实践者莫过于陆九渊和 王守仁两人。但是,李绂又认为陆王思想也不是都 有益于治道,还必须对之进行修正之后才能够切于 世用。要想张扬陆王心学,就必须讲明朱陆之关 系。于是,李绂著《陆子学谱》一书,为陆王心学争 得一席之地。所以,四库馆臣评价《陆子学谱》说: “是编发明陆九渊之学, ……考陆氏学派之端委,盖 莫备于是书。”[3](卷九十八《子部》《陆子学谱》条)李绂鉴于王阳 明所著《朱子晚年定论》采摘未详,疏于考证,为后 世学者所诟病,于是,积二十年之心力,著成《朱子 晚年全论》一书。其门生王士俊在《校刻 〈朱子晚 年全论〉序》中说: “然则吾师穆堂先生所订《朱子 晚 年 全 论》, 固 有 所 不 得 已 焉 尔。”[4]( 卷首《校刻朱子晚年全论序》)“不得已”也就是指在当 时清统治下的尊朱排陆的情势下,世人对陆王学术 的攻击不遗余力之时,李绂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韪,以朱就陆,极力为王学术争正统。已故张舜徽曾说: “清初为陆王之学而能不附虚实者,必推此人为 巨擘矣!”

参考文献:

[1]梁启超.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M]. 北京: 中国书 店, 1985.152.

[2]钱穆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312.

[3]李绂. 陆子学谱 ( 四库全书本) [M] .

[4]李绂.朱子晚年全论[M] . 段景莲点校. 北京:中华书 局, 2000.

中图分类号:B2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5-0054-01

作者简介:吴强(1990-),女,汉,山东泰安,硕士,聊城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中国古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