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 强
(黑龙江省评剧艺术中心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
论评剧艺术中的老生舞台表演
付强
(黑龙江省评剧艺术中心黑龙江哈尔滨150001)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科技文化都取得了飞速的发展,文化建设力度也逐渐加大,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将注意力放到评剧艺术上来。本文通过对评剧艺术中老生的深入了解和研究,系统全面地阐述了评剧艺术中老生舞台表演的特点和代表人物。
【关键词】评剧艺术;老生表演;分析
评剧作为我国戏曲舞台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在北方观众群中占有特殊位置。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国家开始逐渐重视文化事业,尤其是戏曲艺术的发展。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评剧入选我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评剧艺术的传承发扬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层面。
评剧所演唱的内容基本上都是历史的展现,优秀的演唱功力是评剧演员必备的一项技能。评剧艺术生活气息浓厚,很容易使观众产生亲密感,因此很多人都喜欢评剧。
当下,评剧的主要角色有小生、老生、武生。很多剧目里都会出现小生这个行当,可以说,小生是整个剧目的人物担当,一般都是剧中的核心人物,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主角。评剧主要演唱中板,主要变化为散板、二十六板、慢板等。演唱时要注意情感的丰富性,善于用声音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早在评剧开始出现、发展的时候,评剧里面的男性角色其实并没有很多,那个时候老生等一些角色都还没有出现。由于喜欢的人比较多,戏剧艺术发展得很快,评剧艺术也不例外,并在演唱的各个环节都加以斟酌,演出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评剧里面的男性角色也逐渐多了起来。评剧武生的出现迟于评剧老生,从其还处在摸索阶段就知道了,评剧武生行当的体系还没有正式形成。虽然评剧中有很多武生的剧目,像以秦琼为主要人物的《打登州》,以高君宝为主要人物之一的《双锁山》等,但许多人依然觉得优秀的武生一个也没有。所以,评剧武生还需要不断进行探索,要想取得发展,必须积累更加丰富的舞台表演经验。
很长一段时间,评剧表演里的主要角色都不会是老生,直到后来马泰先生成为评剧老生行当的先驱,评剧老生表演才火热起来,并受到了大家的重视。无论是小生还是老生,马泰先生都能够将其人物性格淋漓尽致地刻画出来,语音清晰明亮,声音浑厚,特别有韵味,而且马泰先生的表演全面继承了评剧艺术的优秀内容,并将其进行了创新,一系列评剧老生的唱法由此出现,随即也逐步被推广。马泰先生塑造的角色中演绎的十分成功的人物有许多,如《夺印》里面的何文进,《金沙江畔》里面的谭文苏,《孙庞斗智》里面的孙膑等等,他将这些人物形象演绎得活灵活现,一度成为非常成功的典范,创立了独特的演绎风格,使其成为评剧马派当仁不让的创始人。
与评剧马派相对应的是评剧魏派,其创始人是魏荣元,他的演唱也是评剧老生演唱的重要代表,具有十分显著的贡献。魏荣元不只是一位著名的评剧老生演员,他还深入地研究了评剧,并将研究结果不断运用到实践中去,使得评剧唱腔在音调上减少了四次,创造了一种更为独特的曲调,远远超出男性评剧唱腔范围,使得评剧里面的老生唱腔由此出现,同时,这种唱腔特点还让更多年少的评剧演员能够更好地唱评剧,从而能够大显身手,使得今日的现代剧也能更自由地发挥,为评剧的发展清除了许多障碍,评剧演唱也由此发展得更好,创建了无数优秀的的剧目,催生了大批优秀的评剧演员。魏荣元在作为评剧演唱者的同时,还是一位十分优秀的作曲家,他在现场进行表演时,每一次都能为观众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他所演绎的各种艺术形象都为人交口称赞,这也是评剧史上令人难忘的一幕。比如他演绎的以赤卫伯为主要人物之一的《南海长城》,以乌木为主要人物的《金沙江畔》等等,不仅将人物性格刻画得淋漓尽致,而且十分生动感人。而魏荣元在唱功方面也具有十分高的艺术造诣,丰富而细腻的演唱技巧引人入胜,他演唱的感人部分会使用颤音,而且运用三十二分音符唱法的频率十分多,在文艺演出的过程中将他高超的演唱技术充分地展现了出来,所有的观众都沉浸在他的演唱里无法自拔。因此说,魏荣元是我国评剧艺术历史上一位难能可贵、才能卓越、当之无愧的大师。
总而言之,戏剧在中国文化艺术的大花园中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是中国价值连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以评剧为代表的戏剧艺术,我们应充分继承,同时不断对其进行探索和革新。作为我国戏剧艺术中十分重要的代表,评剧的意义不言而喻,因此,要想使评剧艺术源远流长,被更多人所知道,就必须有更多的戏曲艺术家来进行演绎,丰富评剧的内涵,促进评剧艺术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永柱.评剧艺术中的老生表演[J].戏剧之家,2016(1).
[2]刘永柱.评剧老生表演艺术浅析[J].戏剧之家(理论版),2012,(7):20-20.
[3]罗成.评剧生行表演艺术探微[J].剧作家,2015,(4):139-139.
[4]齐彦章.评剧艺术与老生表演探索[J].剧作家,2013,(4):128-128.
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7-005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