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基础教育经济价值

2016-07-06 14:16严海
2016年21期
关键词:价值经济发展

严海

众所周知,国民素质是经济良性发展的基础。研究基础教育的经济价值,对于建立教育良性发展,保障教育与经济良性循环有着重要的意义。从经济的角度看,经济发展的稳定性与持久性都直接与基础教育有着十分紧密的关系。

一、基础教育经济价值的定义及特点

基础教育是社会中最基本的教育,使社会中的受教育者掌握社会基本思想道德品质、文化科学基础知识,掌握最基本的社会技能的教育。目前就我国来讲,基础教育一般指从小学到初中这一阶段的教育,也就是义务教育。同时我们应该看到,基础教育是为了受教育者掌握最基本的社会思想道德品质,了解社会中最基本的社会规范。

正因为基础教育是社会最基本的教育,它也是国民整体的素质教育,是国家进步的基础工程。基础教育价值的实现关键是养成人的素质。从我们国家的发展战略来讲,基础教育不仅要培养基本的社会道德品质,还要形成较强的社会价值观念;不仅要学习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还要学会与时代相适应的社会生活知识;不仅学习基本的社会实践技能,还要学习独立自主的社会品德。

基础教育的经济价值从本质上来讲,是指基础教育在社会物质资料生产中所产生的积极作用。在不发达的社会中,人们只看到资本对于物质资料生产的投入和产生的价值,没有看到资本对于劳动力的投入所带来的经济效益。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经济学科理论的不断完善,研究者越来越重视对劳动力的投入所带来的经济利益,同时我们可以看到基础教育对经济的增长起到了决定性、长效性的作用,是经济价值的最根本因素。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国的基础教育就是义务教育。在现代社会中,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清楚的认识到增强劳动者的科技水平和劳动素质对于生产的直接作用。

基础教育的经济价值不同于物质生产的规律性,但是因为具有双重性,在经济价值方面也存在如下特性:

第一,非商品性和商品性。基础教育是一种培养人和发展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基础教育的产出品是具有良好道德素质的青少年。但是这种产出品并不是商品,是一种为了劳动交换而生产的特殊品。国家对于基础教育的投入,不是一种直接的商品投入。

第二,直接性和间接性。直接性指的是一旦进入市场或社会,就会产生经济价值效应;间接性指的是基础教育产生经济价值是间接性的。青少年通过基础教育,学习到基本的社会道德观念以及基本的时间技能,了解了基本的生产知识,掌握了一定的生活生产技能。但是这些青少年直接进入市场中,必须还要经过进一步的“开发”,才能真正转化为生产力。

第三,高效性和长效性。基础教育经济的高效性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高效益的教育投入,另一个是高效率的教育投入。教育使产业由劳动力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向知识技术密集型转化,使企业由行政管理向现代科学管理转化,提高了社会使用和推广新技术的吸收能力。基础教育使青少年获得了基础的知识和能力,虽然在经济价值上不能立刻显现出来。但是青少年所学习的知识技能,不能立刻产生经济效益。但是经过进一步的学习和培训,劳动者能在将自身前期所学的知识技能转化为知识和能力。

二、基础教育经济价值的相关因素

基础教育经济价值的实现受到了众多的相关因素的促进和制约。这其中包括了政治体制、经济体制、科学技术、教育体制以及教育资源等。同时基础教育自身也直接影响着经济价值的效益。要想充分发挥基础教育的经济价值,就必须处理好基础教育和其他因素的相关关系。

第一,政治体制对基础教育经济价值具有导向性。从教育的实施上来说,是由政府主导,把基础教育放在重要的位置;同时教育方略方针政策的制定,也充分反应在对人才培养要求。我国从建立之初就非常重视扫除文盲和普及基础教育,带动了中学、高职等教育的发展。

第二,经济体制是基础教育经济的基础。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国的基础教育就是义务教育。在现代社会中,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清楚的认识到增强劳动者的科技水平和劳动素质对于生产的直接作用。基础教育要充分发挥经济价值,应该以科技作为桥梁来发挥作用,真正做到教育服务于经济发展,经济发展促进教育的进步。如果经济体制没有达到发展的要求,基础教育的投资渠道也会不通畅,基础教育就得不到相应的发展;另一方面,经济的发展对于人才的需求是很大的,正是由于人才与经济之间的相互矛盾发展。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市场经济体制不仅带来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扩大了教育的投资渠道。

第三,科技是基础教育经济价值实现的基本动力。科学知识和科学技能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每个国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要求。劳动者在接受基础教育的阶段,只有努力学习并掌握基础的科技知识,才能具备进一步学习专业知识的基础,进而拥有创新的能力。基础教育要充分发挥经济价值,应该以科技作为桥梁来发挥作用,真正做到教育服务于经济发展,经济发展促进教育的进步。

第四,教育体制对基础教育起着决定作用。国家明确指出,教育是为了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最终促进社会的发展。同时还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要改变政府大包大揽的局面,逐步建立与政府办学为主体.社会各界共同办学的体制。基础教育要以政府的大致方针为主,各级办学、分组管则,在教育投资体制方面,只有建立起科学的教育新体制。才能保证基础教育的高速发展和普及,才有基础教育高效率的运行。

三、发展教育的建议

探索新型教育服务供给方式。一是重点强力推进与贵阳市教育资源的合作,创新推动“互联网+教育”行动计划实施,构建教育大数据平台;基本建成中小学教与学互动网络。二是加快学前教育内涵发展,全面普及公益性学前教育。深入推进“新一轮学前教育三年提升计划”,不断推进学前教育的水平建设。以政府为主导,积极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建立起覆盖城乡、群众满意的基础教育服务体系。对已有的幼儿园进行科学的考核,并不断完善现有的基础教育设施。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建立起科学规范的示范幼儿园,并形成一套科学的基础教育标准。根据城市和农村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不断推进义务教育普及。

(作者单位:贵州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 刘道尊.基础教育经济价值初探[J].教育与经济,1995,03:22-26+55.

[2] 张艳红.德育资源论[D].东北师范大学,2011.

[3] 王小兵.教育发展中融资创新研究[D].中南大学,2011.

[4] 国卉男.中国终身教育政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

[5] 周彬.论教育经济价值的存在与培育[J].教育科学,2002,05:9-14.

[6] 王晓晨.中国基础教育均衡发展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5.

[7] 高庆蓬.教育政策评估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

[8] 蒋义.我国职业教育对经济增长和产业发展贡献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0.

[9] 孙峰.当代中国德育价值观的变革[D].陕西师范大学,2010.

[10] 杨斌.农村教育投入:绩效、机制与模式[D].西南大学,2011.

[11] 李尚卫.基础教育的人文价值[J].宜宾学院学报,2012,08:100-104.

[12] 周彬.论教育经济价值的存在与培育[J].民办教育研究,2003,01:59-65+108.

[13] 阎君梅.我国农村城市化进程中基础教育价值取向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

[14] 王浩权.教育经济主义思潮探析[D].中央民族大学,2012.

[15] 陈毕晟.论思想政治教育的经济价值[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8,06:103-106.

猜你喜欢
价值经济发展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一粒米的价值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给”的价值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小黑羊的价值
放大你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