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组织效率最优化是组织结构设计工作的终极目标。本文通过对组织效率影响全因素的分析,归纳出影响组织效率的动态效率因子和静态效率因子及其特征,得出对组织结构设计过程具有指导意义的思路。
关键词:组织结构设计;动态效率因子;静态效率因子
一、组织效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组织效率是指组织管理工作投入的劳动量与劳动效果之间的比率。组织效率的高低决定着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态势,更进一步说就是决定着企业的的生死存亡,不可不察。
影响组织效率的因素有两类:一类是外部环境因素,主要指企业组织所处国家的政治法律、区域经济、科学技术、社会与文化、产业的生命周期、产业结构分析、市场结构与竞争、市场需求状况、产业内的战略群体和成功关键因素等外部因素,属于不可控因素;另一类是源自企业内部环境因素,如组织结构、企业文化、资源条件、价值链、核心能力等,属于可控因素。那么,如何将外部环境因素和和企业内部环境因素有机结构结合使得企业组织效率最大化呢?组织结构设计工作就成为最关键的因素,成为企业外部环境因素和内部环境因素影响企业效率最优组合的桥梁纽带,是企业组织效率最优化的咽喉要塞。因此,企业组织效率最优化的三大影响因素:组织结构设计、企业内部环境和企业外部环境。
二、组织效率的影响因素的特征分析
(一)组织结构设计因素
组织结构设计对组织效率的影响是通过不同效率重心的设计选择造成的。不同的效率重心视角选择就决定了组织资源和能力的配置方式,进而造成组织效率结果的不同,因此,组织结构设计工作极其重要,必须高度重视。根据组织设计理论的不同,组织结构设计的效率重心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是以专业化分工理论为指导的个体效率重心型;二是以流程变革理论为指导的流程效率重心型。也就是说组织结构对于组织效率的影响是通过组织结构设计过程中对个体工作效率和流程效率两个子效率因子的不同选择策略造成的。对于某一时点上的组织设计工作就有三种选择组织效率最优选择策略:一是个体工作效率最优策略;二是流程效率最优策略;三是个体工作效率和流程效率组合最优策略,因此操作性非常强,会因设计者不同、设计者对企业未来发展趋势预判不同、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而做出不同的效率设计重心策略选择。因此,组织结构设计因素称之为影响组织效率的动态效率因子。
(二)内部环境因素
内部环境因素中,组织结构、企业文化、资源条件、价值链、核心能力等这些因素都直接影响组织的效率,是可控因素,通过主动改善管理水平可以提高组织效率。建立高效的企业文化、科学合理的配置和改善资源条件、完善和优化企业价值链系统、培育和开发企业的核心能力、正确的引导员工的工作态度和合理的提高员工的工作能力以及提高组织的技术工具的应用水平,这些因素都可以提高组织的效率。但是这些因素之间也存在着相互促进和制约的复杂动态关系,是企业管理的“内功”,对组织效率的影响属于缓慢和渐进变化型。而组织结构是组织结构设计工作的最终产出结果,是对组织效率影响确定的组织模式。组织结构一旦确定都会保持一定时期不变,它对组织效率的贡献由最初的最优或者相对最优到最终的零或负值,这个过程是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缓慢变化发展造成的,当组织结构不能适应企业内外环境时,组织结构设计工作重新启动。这些内部环境因素相对于某一时点上的组织结构设计而言,都是可以看做是静态不变的,因此我们称之为影响组织效率的静态效率因子。
(三)外部环境因素
外部环境因素是不以任何企业的意志转移的,属于企业的不可控因素,因其变化缓慢,影响深远,基本上对于任何企业而言只能适应不能改变。例如某一工业园区的3家生产女士休闲鞋的企业来说,外部环境因素对三家企业的组织效率影响基本是完全一样的。进而推知同一类型或者同一行业的企业,外部环境因素对其组织效率的影响基本是相同或相近的。另外,对于某一时点上的组织结构设计工作而言,外部环境因素对组织效率影响的大小都是固定不变的或者说是变化微不足道——可以忽略不计,也正因为如此才使得我们的组织结构设计工作得以实施。因此,我们将外部环境因素称之为影响组织效率的静态效率因子。
三、两类效率因子与组织效率最优化的关系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动态效率因子(组织结构设计)和静态效率因子(企业内部环境和企业外部环境)共同决定者组织效率。如果我们假设用T表示组织效率,用O表示组织结构设计因素,用E表示外部环境因素,用I表示内部环境因素,那么,四者的关系可用线性方程式表示为:
T=αE+βI+εO
上式中α、β、ε分别代表三大因素对组织效率影响大小的系数,取值范围大于0至小于1之间。对于某一个特定企业这三个系数是确定不变的。
如果相对于组织结构设计的某一时点上,使T=αE+βI+εO最优化,我们不难看出E、I两个静态效率因子是可以看做是固定不变,而α、β、ε三个系数也是固定不变的,因此,必须使得动态效率因子O最大化,也就是组织结构设计结果对组织效率贡献最大化。
四、两类效率因子之间关系
静态效率因子的量变是组织结构设计工作启动的根本原因。静态效率因子在某一时点上对组织效率的影响值是固定不变,但是在长期上又是处于不断的、缓慢的变化之中。任何组织结构设计都是基于某一时点上的静态效率因子现状和对其未来变化趋势的预测基础上做出的组织资源和能力有效配置模式的选择。组织结构一旦制定实施,就会在一段时期内保持不变。但是任何组织结构模式都不可能永远适应企业的发展,都会随着静态效率因子不断的、缓慢的量变积累,导致组织结构重新设计的质变。
通过以上分析,对组织结构设计工作的现实意义有两点:1、组织结构设计中,首先应当考虑组织结构必须适应静态效率因子的现状,同时,需要考虑到对静态效率因子未来预测的柔性设计。2、静态效率因子的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就必须进行组织结构变革,否则组织的资源配置效率就会失去竞争力。
五、动态效率因子的结果最优化分析
动态效率因子的结果最优化就是组织机构对组织效率贡献的最大化。设计工作本身属于艺术,组织结构设计工作也不例外。那么,如何让组织结构设计工作变得有据可依,不因人而异就显得尤为重要。组织结构设计(即动态效率因子)对组织效率的影响的源自于设计过程中对不同组织结构设计效率重心的选择策略,即个体效率重心和流程效率重心的选择策略。因此,要想使得组织结构设计工作由艺术性变成科学性,只要将这种组织结构设计效率重心选择决策过程科学化,那么组织结构设计就不再是因人而异的艺术性工作了。
六、小结
通过本文以上内容对影响组织效率的动态和静态效率因子的分析,我们得出结论是:1、组织结构设计是联结影响组织效率的企业外部环境因素和企业内部环境因素的桥梁纽带;2、组织结构设计中,首先应当考虑组织结构必须适应静态效率因子的现状,同时,需要考虑到对静态效率因子未来预测的柔性设计,以延长组织结构的生命周期;3、静态效率因子的量变是促成组织结构质变的原因;4、动态效率因子是组织效率最大化的决定性效率因子;5、组织结构对组织效率的贡献最大化是组织结构设计工作追求的目标;6、组织结构设计过程中个体效率最优和流程效率最优的不同决策过程的科学化,成为组织结构设计工作科学化必须研究的方向。
(作者单位:石家庄厝鼎食品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 秘新建,秘新梅,黄少盈.流程型与职能型组织设计思想的本质区别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5,02
[2] 栗军雄,何爱华.基于流程的组织结构设计[J].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06
[3] 李玉坤.流程导向型的组织结构分析[J].管理与财富,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