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亚博
党的一大召开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开启了中国革命的新纪元。因此,当年参加党的一大的代表也声名大震,备受瞩目。毛泽东,一位从湘潭韶山冲走出来的农家子弟,一个年仅28岁朝气蓬勃的青年,为什么能够成为参加党的一大的13名代表之一呢?
一、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确立为其参加一大奠定了思想基础
党的一大是在共产国际的指导下召开的,信仰马克思主义,愿意为共产主义而奋斗是参加者必备的条件。当时的中国,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黑暗统治下,国家四分五裂,军阀连年混战,新旧思想斗争激烈。面对灾难深重的祖国,毛泽东曾经有过多种选择。在长沙,他第一次读到了《民立报》,第一次知道了同盟会,深深地被孙中山的革命民主主义所吸引,他毅然剪掉辫子,以示反清。不久,辛亥革命爆发。毛泽东投笔从戎,加入湖南新军混成旅五十标第一营左队,当了一名列兵。然而,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毛泽东备感失望,决定退出新军,继续读书,以探索新的思想。
之后,他考上省立一中,后又在省图书馆自学半年,博览群书,刻苦攻读,思想再次得到升华。后来,他考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此时,以《新青年》为号角的新文化运动方兴未艾,民主与科学的崭新思想影响着他,他不仅认真读书,而且立志改造社会。
从第一师范毕业后,毛泽东当了一段时间的小学教师。1918年10月,他第一次来到北京。此时,他在第一师范时的恩师杨昌济在北大任教,经杨昌济介绍,毛泽东在李大钊任主任的北大图书馆当助理员。在北大的时间不长,却使毛泽东的思想发生了质的变化。他饱览进步书报,聆听名师讲课,参加学术活动,与李大钊等一批最早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先进分子接触。这个时候,李大钊的《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歌颂俄国十月革命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文章正陆续发表。在这样的氛围里,尤其是在李大钊的影响下,毛泽东开始向着马克思主义者转变。
1919年12月,毛泽东第二次来到北京,他与李大钊深入地研究、热烈地讨论十月革命和马列主义著作,与邓中夏、高君宇、罗章龙等这些刚刚建立的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的发起人交往。毛泽东自己回忆说:我第二次到北京,读了许多关于俄国近况的书,我热切地搜寻当时所能找到的中文共产主义文献……有三本书特别深刻地铭刻在我的心中,建立起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这三本书是:陈望道译的《共产党宣言》,这是用中文出版的第一本马克思主义的书,考茨基的《阶级斗争》,以及柯卡普著的《社会主义史》。两次赴京,使毛泽东成为彻底的马克思主义者。
二、积极组织和参加政治活动,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
毛泽东逐步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思想后,就以其超强的能力、卓越的才干积极组织和参加政治活动,在全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一是主编《湘江评论》。《湘江评论》创刊号于1919年7月14日正式出版后,毛泽东把全部的精力投入进去,他既是主编,又是主要撰稿人。杂志在全国范围的影响不断扩大,北京、上海的报刊都转载过它的文章,不少进步青年,如任弼时、郭亮、萧劲光等,就是在《湘江评论》的直接影响下逐步走上了革命道路。
二是组织开展驱张运动。湖南督军张敬尧对学生运动深感恐慌,强迫解散了湖南学生联合会,并查封了《湘江评论》。为了反抗张敬尧对学生运动的镇压,毛泽东决定利用北洋军阀内部直、皖两系的矛盾,组织力量开展驱张运动。1919年12月,他率领赴京驱张代表团来到北京,并很快组织起旅京湖南各界联合会进行请愿活动,要求撤惩张敬尧。为了发挥新闻舆论的力量,毛泽东成立了平民通讯社,自任社长,起草并发出大量驱张稿件、电报、呈文、宣言,分送京、津、沪、汉各大报刊发表。此后,毛泽东的名字频频出现在报刊上的驱张通电和新闻里,其社会活动能力和政治才干逐渐引起世人的注意。
三是创办文化书社。从北京回来后,毛泽东创办文化书社,他以特别交涉员的身份,多方筹资,不断扩大经营范围,先后和省外六七十个单位发生业务往来,他还聘请李大钊、陈独秀、恽代英等为信用介绍。文化书社先后在湖南设立了7个分社,在长沙、衡阳等地设立了多处销售部,引进和介绍了大量马克思主义书刊,在学习和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方面产生了重大影响。
四是建立俄罗斯研究会。为了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1920年9月15日,湖南俄罗斯研究会在长沙文化书社正式成立,毛泽东担任书记干事。湖南俄罗斯研究会主要做了宣传工作,在湖南《大公报》上连续转载了上海《共产党》月刊上的一批重要文章,还先后介绍刘少奇、任弼时、萧劲光等16名进步青年到上海的中共早期组织创办的外国语学社学习俄语,然后赴俄留学,为中国培养了骨干,在社会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三、建立湖南共产党早期组织为其参加一大提供了必备条件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条件日益成熟,共产国际派来指导中国革命的马林经过与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李达等人反复商量,决定在上海召开党的一大,建立全国统一的中国共产党。什么人可以出席党的一大?经过讨论决定,有党的早期组织的地方可选派两名代表参加。
此时的长沙,已经有了共产党早期组织。早在1920年5月,毛泽东从北京到了上海,他拜见了当时中国新文化运动的风云人物和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启蒙者陈独秀。陈独秀对毛泽东非常欣赏,让他回到长沙后,积极开展革命活动,为建立中国共产党湖南早期组织进行思想准备和组织准备。
1920年11月底,陈独秀、李达联名给毛泽东去信,认为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在长沙筹建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时机已经到来,让毛泽东建立党的组织。毛泽东紧锣密鼓地开始了筹建工作,他首先在新民学会骨干成员中发展党员,经过慎重物色和认真考虑,12月初,毛泽东、何叔衡、彭璜、夏曦等人,在妙高峰下宣布湖南早期党组织建立,并在建党文件上正式签了字。
1921年6月下旬,毛泽东接到中国共产党上海早期组织代理书记李达的来信,要求湖南党的早期组织选派、推荐两名代表即日赴沪,参加党的一大。接信后,毛泽东立即找到何叔衡、夏曦、彭璜、易礼容等人,商量推举代表的有关事宜。经过大家协商,决定毛泽东、何叔衡作为湖南党的早期组织的代表,前往上海参加党的一大。就这样,毛泽东作为湖南代表出席了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成立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并在以后的革命斗争中成为党的领袖。
(责编 / 傅建芬)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