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婷
【摘要】以创新驱动国家发展,科学立国,实现教育的创新,将成为可持续发展重要基石,创新人才的输送也决定着国家的进一步发展.课程教学的创新也需要与时俱进,创新创优.兴趣驱动教学法成为改变应试教育局面的又一教学手段,在数学教育中引入兴趣教学法有助于培养具有一定数学思维方式的优秀数学人才,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培养具备适应科研需求,适合社会各行各业需求的人才.从而实现让学生主动的学习,主动的思考,善于学习善于思考.如何让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兴趣成為了大学课程和教职人员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教学质量的高低与学生的兴趣爱好存在直接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提高学生学习质量和教师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
【关键词】兴趣驱动教学法;大学数学教学;应用
一、兴趣驱动教学法
所谓兴趣驱动法是学生在学习某一课程或者知识求知过程中从感性角度出发真正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过程,并切实提高学习效率.学生的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渴望学习,渴望获取知识,才可以学好数学.兴趣驱动教学法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样因人而异,区别教学,体现个性教学,扬长避短.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学生对数学课程兴趣程度来区别设计课程,给学生设定不同难度的任务,让其如闯关一样,击破各种难度的习题,获得成就感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和学习效率.
二、大学数学教学现状
随着近些年高校的扩招,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数学教学质量问题已经日益严峻,已然受到教育主管部门,教师以及学生的持续关注.因为数学学习较为枯燥,理论性较强,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兴趣十分欠缺,并出现较为普遍的缺课,选课率较低,且学习后无法通过一般的数学考试的现象.学生对与数学的认识不足,不能建立起足够的兴趣,除了因为生源质量的,学风不正,诱惑增多,以及一些不良风气等等,还有教研力量不足,教学质量下降,僵化的理论和教学方法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数学课程的学习质量.另外新世纪后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多,数学教学中未将多媒体技术与数学教学课程有机融合,且使用方式略显落后,仅仅是代替了“黑板”,没有利用多媒体的最大优势:学习资源多,学习方法新颖,便捷迅速等等.教学与实际应用脱节较为严重,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仅仅在理论上下苦功无法真正理解数学理论的真正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对数学,几何,物理等等概念缺乏变通认识,以上问题已成为数学教学课程急需解决的问题.
三、兴趣驱动教学法在大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建构主义教学中提出教师和学生角色的主次转换,提倡教师成为学习的协助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引导学生学习,通过构建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出现问题时候给予解答,推进学生不断向更高学习阶段挺近,从而实现教学目的和学习目标.兴趣驱动法亦是主动学习的外在“情境”建立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不断对于数学学习的目的和方式方法的理解认识,实现学习目的的体现.
1.实现差异化教学.又因为数学的课程特点具有系统化,逻辑特性强,科学严谨等特点,学生在学习过程难免出现差异,要求对学生的学力和掌握程度进行细分实现差异化教育,亦或是进行精确学习,使老师在帮助学生解决集体问题后,完善学生数学学习体系的搭建,最终以成就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教学目的.
2.创设启迪式教学.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创设情境,帮助解决问题,积极引导和支持学生学习,建立讨论小组,问题学习法,自主查找,完善数学实验等等.启发学生数学思维,注重数学学习方式方法多样化,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创立可供思考和讨论的学习环境.
3.结合实际案例教学.教育教学的目的是学生在进入社会后能够实现实际应用,能够拥有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逐渐对学生进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的熏陶和锻炼,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实现课堂和就业的无缝衔接.在实际学习中加入现实问题能够帮助学生产生兴趣,如:国民经济各项指数计算,税收策略,卫星发生轨迹等等,将这些实际问题
的解决贯穿到实际教学中去,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也拓宽了知识面,得到了多方面的锻炼,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正确的数学思维,从而使学生在思考和解决问题过程中能够习惯于数学思维的模式来进行.
4.注重情感化教学.教师作为学生的指导者,需要和学生朝夕相处,密切的师生关系能够将传统的学习紧张的学习气氛缓解,使学生在学习能够在较为宽松的环境下进行,学生能够实现必要的解压,激发学生的数学的学习兴趣.
总 结
教学方法的创新不是一蹴而就,需要教育管理者和教职人员共同努力,相信学生在兴趣驱动教学方法下能够对数学课程有着新的认识,学习质量也会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吴智泉.信息技术为大学数学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J].天津商学院学报.2004(04).
[2]李作安,柏宏斌,陈德勤,潘文武.深化大学数学教学改革—谈我院的数学建模[J].四川轻化工学院学报.2004(01).
[3]刘菊红,尤海峰.大学数学教学的体验[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4(06).
[4]聂大陆,贺丹.数学建模——大学数学教学改革的新动力[J].中国科技信息.2005(19).
[5]马文联,孙艳.论大学数学教学与中学数学教学的衔接[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