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杰
印度国力日盛,如何同“阿差”交往成为了一个越来越热门的话题。
印度人是全世界最精明的商人,跟印度人谈生意,讲价是一门比象牙雕塑更为精致的艺术,因为他自第一句话开始已经是谎言。
印度人喜欢吊你的胃口:“这件货,我不想卖。”以此引诱你出高价。100元、200元、300元,价钱一步步提上去,他一味摇头不语。等你开到了500元的上限,印度人才打破沉默,说:“我们不需要钱。”
这时,印度人最喜欢微笑着欣赏你失望的表情。在你决定离场之前的一个痛苦的临界点,印度人会表示一点点怜悯的让步:“好吧,我本来不想卖的,但是看在你这么有诚意的份上,我可以考虑卖给你。”
当你喜出望外,以为500元可以成交时,印度人会告诉你:“老实说,昨天有人对这个东西出了1000元,可是我没有卖给他。不过我不是一个贪心的人,而且我喜欢你的真诚,我不指望你出的价钱比他高,但希望你的价钱可以跟他持平。”
印度人擅用人情味做迷雾。最后,他卖这件东西不会收你1000元,而是收你950元,他有本事令你觉得省了50元是他天大的恩赐。其实,他手上的东西可能只值50元。
印度和中东一样,6000年以来,买卖都在一种叫“巴刹”的旧市场举行。此处人声嘈杂,小贩的叫卖夹杂着驴子驮货时的铜铃声,还有耍蛇人的笛子音乐。在混乱之中,买家如果是外国人,难免心绪不宁,很想赶快做成買卖后回酒店冲一个热水澡。但是要记住,在这个节骨眼上偏偏需要极大的耐性,只要你比印度热更没完没了地啰嗦,他会从心底里尊重你。
印度人很早就从世界各地学会了使坏的精华,特别是从英国人那里。不过英国人歧视印度人,不是嫌他们脏,而是不忿印度人竟然比自己还要奸诈。印度人的英语很老派,他们从英语中学会了模棱两可。印度人跟英国人有许多共同品位:板球、茶艺、牛津和剑桥的精英教育、等级制度以及法律。
印度人喜欢恭维,如果你把甘地置于丘吉尔之上,又指出撒切尔夫人其实是“英国的甘地夫人”,或者肯定尼赫鲁是亚洲智商最高的领袖,他会乐不可支。你只需要告诉一个印度人:“世上有了印度,为什么还要有英国?真是既生瑜,何生亮。”他一定会哈哈大笑,把他14岁如西施般的女儿许配给你。(摘自《洗手间里的主权》凤凰出版社 图/zz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