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远
这是一条很普通的小巷,巷子口有几个菜摊、一个锅碗瓢盆摊和一家肉铺。在巷子中间则是一个书摊,不大不小,大概有一百多本书,或叠压或整整齐齐码放在一边。
正是午后,阳光明艳,我心想逛逛书摊也好。老板很健谈,一口河南话,时不时和客人闲聊,显然都是些熟人。书摊,尤其是旧书摊,逛的人来来往往,但哪些人是闲逛,哪些人为淘书而来,老板一目了然。
“这本书怎么卖?”我问道。
老板慢条斯理地扫了一眼,说:“20元。”
这是本尚明轩的《孙中山传》,1976年出版,一版一印,封面上有甘肃省图书馆处理过期书刊的印章,显然有点来头。我随手翻了翻,发现书中大概有20页有图。最后一页的图版上是孙中山先生的题字,其中一幅是孙中山先生给陇上志士黄文中题写的“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难得在孙中山先生的传记中看到这题字,真令人惊喜。
我砍价道:“10元卖不卖?”
“那不成,我知道这是一本好书。”老板说,“最低18元!”
无奈,我只能忍痛收了。我又看了几本书,老板要价忽高忽低。一本1984年的字帖要10元,而一本1976年的字帖只要5元。
“我不懂,乱卖呢!”老板胡乱应付我。
我又拿起一本差不多厚的书:“这本书卖多少元?”
“50元。”
“这本书出版的年代也不早啊,1986年的。你是怎么喊价的呢?怎么差距这么大!”
“那是医书,文字是竖排的。”
老板贩卖旧书有些年头,他自己总结了一套规律,算是土办法:线装书自然最贵;民国版竖排书次之;再者是上世纪50年代麻纸印刷的书;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后的书看书的大小和重量论价;医书实用性强,数量少,永不过时,要价自然高。
“還要看收货的成本,收得高自然也卖得高。”老板说。
所谓“三年入行,十年成妖”,这个老板贩书几十年了,早已成精。
(摘自《兰州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