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音节连词“不单”的词汇化

2016-07-06 19:11沈斌
艺术科技 2016年3期
关键词:词汇化连词

沈斌

摘 要:现代汉语双音节连词“不单”是由否定副词“不”和 “单”线性凝固而成,它的形成经历了一个长期的词汇化过程:从东汉时期出现“不单”的线性连用之后,直到清朝后期,“不单”才词汇化为一个双音节连词。

关键词:连词;不单;词汇化

1 “不”、“单”概述

“不”在甲骨文中早已存在。古代汉语中“不”“可表示意愿(未然)的否定用法,这一用法一直保留到现在并成为它在现代汉语中的唯一用法。”“也可用来表示已然的否定”。[1]不仅可以否定词也可用来否定短语结构。

例1:若无疵,吾不复言道矣。(《吕氏春秋·悔过》)

例2:求之不得,寤寐思服。(《诗经·国风》)

以上两例分别是“不”否定未然和已然的用例。古代汉语中的副词“不”有非常成熟的用法,后来逐渐发展并能与其他语素结合成词,能产性高。直至现代,《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列举出的“不”的义项就有八个之多。本文对于副词“不”暂不做过多赘述。

“单”为多音多义字,《现代汉语词典》中标记了“单”有三种读音:dān、chán(单于)、shàn(单县)。但连词“不单”中的语素“单”只读作dān,故在此对其他两种读音、意义等问题不作考虑。

“单”的出现时代可追溯至上古时期。甲骨文“单”作:、。形态上表示在武器“干”( 、)的末端分别加一個棱形的圈“”(指置于机械装置、用于发射的石球或石块)。故“单”的本义为动词,表示“用干戈石弹攻城夺寨”。进而引申为名词,表示“一颗颗发射的攻击性弹丸”。[2]

后来,“单”意义扩大,有了形容词义“单独的”、“单薄的”等意思。后又发展为副词,表“单独地”、“尽”等。先秦时期,“单”的副词用例十分少见,两汉时期逐渐增多,两晋至明清到现代,“单”的副词义急剧扩大,用例比比皆是。

另外,古汉语中“单”还有连词用法,但该用法仅用于连接计量中的零散之数,同“有”。该用法也并未保留在现代汉语中。

例3:在位通计百单一年。(蔡注《虞书》)

例4:日法,一万单二。(《新元史》卷三九志第六)

“单”的用法随着语言的发展逐渐成熟,这为双音节连词“不单”的形成提供了基础。

2 “不单”的词汇化进程

2.1 “不单”的线性连用

查汉籍全文检索系统(V2.0)我们发现:先秦时期,“不”和“单”几乎没有出现过线性连用的情况,这与当时“单”刚刚产生并且多动、名词用法不无关系;东汉时期,开始出现了“不”和“单”的组合用例;魏晋南北朝时期,“不”和“单”连用的情况也较少;唐宋往后,“不”、“单”的组合用例逐渐增多;元明清时期,用例尤为繁多。长时期以来,“不”和“单”虽常以线性组合形式出现,但并未凝固成词,甚至从句法上说也并非短语,它们连用的情况较为复杂,词义组合很不稳定。下面我们就通过具体的例子对这些情况加以说明。

例1:是以圣王不遍窥望而视已明,不单顷耳而听已聪。(《汉书》卷六四下)

例2:臣闻圣不独明而治,鼎不单足而立,是以荧火之光,犹增日月之曜。(《魏书》卷三十)

例3:福无双降犹难信,祸不单行却是真。(《琵琶记·糟糠自厌》)

例4:只有此人却是空手,述其缘故。众贼道:“何不单雕了珠帽来?”(《今古奇观·十三郎五岁朝天》)

以上的四个例句中“不”和“单”被并列连用在一起,但此时的“不”、“单”并非处于同一句法层面上,只是在语序上紧邻。

例1出自东汉的《汉书》,“不遍窥望”与“不单倾耳”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在语义上都形成一种呼应。这里的“单”是副词“极尽”的意思,修饰的是“倾耳”的状态,副词“不”只是对“倾耳而听”的行为进行否定。同样,例2和例3也是如此。

例2中“独明而治”与“单足而立”形成对应结构。副词“不”对这两个短语进行否定。“单足而立”中的“单”取其形容词义“单独的”,与前半句的“独”同义,与“双”相对。——由此可见,形容词的“单”是不可能与“不”凝固的,因为它的句法地位始终处于相异于“不”的另一个层次。

例3中“福无双降”与“祸不单行”亦成对仗。“福”与“祸”、“无”与“不”、“双降”与“单行”,十分工整。其中,“单”取其副词义“单独地”,是表示方式的,“不”对“单行”进行否定。——由此可见“不”也不一定能与表方式的副词“单”凝固成词。如果“不”想要和副词“单”凝固成词,那么趋向凝固的那个“单”不仅要是副词,而且在具体语义功能上还必须特别,应该表示范围。(“祸不单行”自汉代起逐渐凝固为成语,元明清时期,使用频率相当高,在现代汉语中,依旧十分活跃。)

例4中的“不”和“单”更加不是处于同一层语法地位上的成分了。“何”同“不”共同构成反问结语气——“为什么不”,“单”依旧采用其副词用法,对动词“雕”进行修饰,意为“只”、“犹”等。

综上,在“不单”成词之前,“不”和“单”常常处于“N/NP+不单+V/VP”的结构之中,“单”修饰其后项动词或与其后项内容共同构成VP结构。其中“不单”的前后项的名词成分和谓词成分往往构成逻辑上的主谓关系。也偶有“单”做形容词或形容词语素的,如例2。但是,不管怎样,此时的“不”和“单”仍是两个词,它们处于不同的句法层次上。

2.2 副词性“不单”的凝固

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节连词有相当一部分是从副词虚化而来,他们在成词的历时演变中都经历过副词或者副词性的阶段。在考察“不单”的成词过程时,笔者发现,该双音节连词也不例外。从东汉开始出现“不”和“单”线性并列直到元代,“不”和“单”长久地处于不同的句法层次上,它们的连用并未构成固定的词语结构。明清时期,语言的发展十分活跃,出现了很多新词,“不单”的结合也逐渐紧密,句法关系较之先前不再那么松懈。我们在“不单”清代的用例中发现了部分副词性用法。比如:

例1:只听他道:“九公,我此时倒不单笑这姑娘是个寻常女子,倒笑着你这糊涂老头儿!”(《儿女英雄传·第十九回》)

例2:况且这也不单是奶奶的事呀。我们起迟了,原该爷生气,左右到底是奴才呀。(《红楼梦·第一零一回》)

例3:想来谁有这个,断不单只有这个,自然还有别的东西。那时翻出别的来,自然这个也是他的。(《红楼梦·第七十四回》)

邢福义在《词类辨难》中说明:“判别副词,必须结合意义紧扣纯状语性这一条件,并且注意运用各种方法。”[3]这几个例子中,“不单”虽然有着比较明显的关联作用,但并不是连词。它们做副词的状语性和在句中产生的修饰作用还是十分明显的。例1中的“不单”跟在副词“倒”之后,结合整個前后分句的句义不难判定“不单”是对后序动词的修饰,在整个句子结构中充当状语成分。例2中副词“也”之后的“不单”则更加明显地显示了其副词性的特点。例(11)中“不单”的连词性较强,但说它是连词是解释不通的,它位于副词“断”后,是后序动词成分的修饰语。

线性序列“不单”在词汇化为连词的过程中,清代前期,经历了这样一个副词性的过程。在历时进程中,副词性“不单”在悄然向连词演变。

3 连词“不单”的形成

席嘉在《近代汉语连词》中讨论递进连词时提到了“不单”:“‘不单表示递进关系见于清中后期,用例很少,功能也似未成熟。”[4]作者在阐释自己的这一观点的时候,援引的是以下两例:

例1:据这等听起来,这人还不单是那长枪大戟的英雄,竟是个挥金杀人的侠客。(《儿女英雄传·第十六回》)

例2:所以这几年一应事情,他说什么,从你小婶和你媳妇起,以至家下大大小小,没有不信的。所以不单我得靠,连你小婶媳妇也都省心。(《红楼梦·第四十七回》)

这两个例句中的“不单”表示递进关系的意味确是十分浓厚,但是,此处的“不单”能否看做是双音节连词呢?例1中,“不单”位于副词“还”之后,从句法上看,这显然非连词用法。例2乍看起来,“不单”与“连……也……”搭配使用,有着更强的表示递进的意味。然而置于句子中间、“所以”之后的“不单”,其副词意味更强,说它是连词总是免不了会产生些许疑问。

郭锐在《现代汉语词类研究》中提出了两条划分连词的标准:

a.(<实词>~<实词>)[联合结构]∧*<句法成分>

b.~([<主>]+<谓>)∧*((<主>~<谓>)|<结构单用>)[5]

标准a表明连接词语的连词置于实词之间,使得这些实词形成联合结构,并且本身不充当句法成分;标准b表示用于连接分句的连词处于主谓结构或谓词性成分之前而不放在主谓语之间,并且该词不能单用。

我们认为这个标准是部分合理的——对于连接小句的连词在句中的位置的判断,该标准有些偏误。因此,再结合邢福义提出的“用在分句与分句之间时,连词可以出现在主语前边,表示所涉及的单位包括主语在内;也可以出现在谓语前边,表示所涉及的单位是分句的谓语部分。”[3],我们对“不单”在下列的用例(清代中后期及以后)中是否是连词进行判定:

例3:他们说,这座牧羊阵如能百日内打破,不单送出飞云、清风、焦家二鬼四个贼人,而且年年纳贡,岁岁称臣;如打不破这阵,必得准其通商免税。(《彭公案·第二百〇七回》)

例4:为什么呢?因为这种书法,不单是要使“乱臣贼子”知所畏惧,并且教人知道君罪该死,弑君不为罪;父罪该死,弑父不为罪。(《中国哲学史大纲·第四篇·孔子》)

例5:不单是部队进了步,各方面都有进步呢。(沙汀《随军散记》)

例3:出自清代末期,是我们能够确定的“不单”几乎最早的连词用法。该句中,“不单”位于小句之首谓词性结构之前,且与“而且”搭配使用,形成语义上的递进关系。符合上述判定标准,这里的“不单”明显是连词用法。例4出自民国时期的语料,同样,该句中,“不单”置于分句句首,同“并且”配合使用形成很浓的递进意味,可见此处“不单”也为连词。同理,例5中的“不单”亦可判断为表递进意义的双音节连词。另外,在语义上,这里的副词“单”更偏向表示范围,而不是方式。以上的三个例句与我们的判断标准相吻合,故这里的“不单”已然是双音节连词。

综上,通过对历时语料的分析,结合词类判定的标准,我们暂且可以得出结论:“不”和“单”经过线性连用,发展为具有副词性特征的结构,最终在清朝晚期词汇化为一个连接小句表示递进关系的双音节连词。

参考文献:

[1] 王灿龙.词汇化二例——兼谈词汇化和语法化的关系[J].当代语言学,2005(03).

[2] 参考自电子版“象形字典”[DB/OL]. http://vividict.com/WordInfo.Aspx?id=3737.

[3] 邢福义.词类辨难[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58,94.

[4] 席嘉.近代汉语连词[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109.

[5] 郭锐.现代汉语词类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6] 董秀芳.词汇化——汉语双音词的衍生和发展[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

[7] 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8] 赵元任.中国话的文法[M].丁邦新,译.香港: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80.

[9] 沈家煊.实词虚化的机制——“演化而来的语法”评介[J].当代语言学,1998(3).

[10] 李德鹏.现代汉语双音节连词成词研究[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12.

[11] 董秀芳.“X说”的词汇化[J].语言科学,2003(3).

[12] 丁健.语法化视角下的双音节副连兼类词[J].汉语学习,2011(5).

[13] 邓慕沙.“不然”的连词化[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2(10).

猜你喜欢
词汇化连词
连词that引导的宾语从句
西夏语中的对比连词 djij2
并列句专项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