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堂”概念空间在《诗经》中的变迁与完善

2016-07-06 13:01蔡晓明
艺术科技 2016年4期
关键词:诗经

蔡晓明

摘 要:《诗经》作为儒家最早的经典代表作。其中经典的诗句与先民们表达的思想不仅仅是墨香的文字诗篇,更值得今人研读与思考。本文从古代先民的建筑建造工艺思想与相关建筑概念变更思想观上再读《诗经》,在了解《诗经》内容与所处时代的建筑概念的基础上,从建筑分类的方面来看“堂”的概念与空间的变更,希望以古老的智慧启发现代人,引起他们对建筑文化的传承与思考。

关键词:《诗经》;《齐风·著》;堂;建筑演变

1 简述《诗经》与建筑设计之间联系

《诗经》作为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其内容包括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横跨500余年的中国先民诗歌,后经孔子删定修改,定为305篇。广泛地记录了中国古代先民在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当今我们在为先人的建筑创造技艺之高超而感到惊叹不已的同时,也深深地沉醉在古老文化的美中。诗意的栖居,就是高超建筑技艺与结构形式之美的结合。

当然,建筑营造技艺与诗歌的结合并不是简单而单一的,诗歌的结构美与建筑的韵律美是那样的一致,那样的浑然天成,天然雕琢。古人在建造居所的时候,是否已经有意识地给建筑空间与名词增添浪漫唯美的气息呢?当然,在研究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建筑空间在《诗经》中的概念变迁与发展,逐步形成了当今建筑设计结构与空间概念的统一与和谐。

2 《诗经》中出现建筑最早的建筑空间

2.1 由《齐风·著》引出空间的概念

《齐风·著》

俟我于著乎而。充耳以素乎而,尚之以琼华乎而。

俟我于庭乎而。充耳以青乎而,尚之以琼莹乎而。

俟我于堂乎而。充耳以黄乎而,尚之以琼英乎而。

《著》是《诗经·齐风》的一篇,为先秦时代齐地汉族民歌。在这里我们讨论与研究的不是诗句本身的意义,而是在诗句中出现的三个建筑空间概念:“著”、“庭”、“堂”这三个词,“著”、“庭”、“堂”分别是周代房间的空间名称。“著”(也称前庭)是门之外,屏之内的一处空地;“庭”(也称中庭)是门内的一个大院子;“堂”是庭后的一个敞开的大厅。“堂”空间在建筑空间变更的情况下也一直发生着变化。

“堂”最早在《诗经》中出现以后,所代表的含义也是一直在发生着改变。在世界最早的造园学名著研究——《园冶全释》中这样解释:古云,自半已前(后)实为室,《尚书》有“壤室”,《左传》有“窟室”,《文选》载:“旋室娟以窈窕”指“曲室”也。也就是说,古人把房屋内后半部,相对封闭的供人居住的建筑室内空间叫作室。《尚书》上有“壤室”,《左传》有“窟室”《文选》所载:“旋室娟以窈窕”,是指曲折回环二深邃的“曲室”空间。

2.2 “室”空间的功能变革多样

在“堂”出现之后,对“堂”空间的文字定义与功能划分的限定出现了多种的变更与发展。随着时间的流逝,由最初《诗经》中的建筑屋的厅堂的简单意思,发生了很大变化,这都是先民们将“堂”空间进行的详细化与规范化限定。

(1)“堂”——殿堂之堂。堂,殿也。《说文》中段注:“古曰堂,汉以后曰殿。古时建筑部室内空间上下皆称堂,汉上下皆称殿 ,至唐以后,臣无有称殿者矣。”宫殿之殿堂指的是中国古代建筑群空间中的主体建筑空间划分,其中包括殿和堂两类建筑空间组成形式,其中殿为宫室、礼制和宗教建筑场所专用。堂则为祭祀祖先,怀念先贤英烈等,可由官府或民间权威机构设立。殿堂体现的不仅仅是宗室建筑与空间,还有着深远的意义。在古籍中,如《孟子·梁惠王上》中“臣闻之胡龁曰,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由此可见殿堂等同于君王的权威与皇家的身份高贵。更有甚者将殿堂引申为国家社稷与宗室的代名词。这都是有权势的阶级才可用的概念,此时的殿堂之“堂”不再仅仅的作为住宅的室内外公共空间了,其引申的意义远远大于实际名词概念的意义。

(2)“堂”——房屋正厅之堂。房屋正厅,这个对于“堂”字的解释可以认为是与原始词意最为接近的一种,房屋正厅,也就是正方中的大厅之意,作为起居与主人会客的场所,空间作为建筑空间最为重要的一部分,体现着主人的审美、风格与个性等方面的综合问题。所以可见,“堂”仍然是居住建筑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

(3)“堂”——官府议政之堂。《史记·魏公子列传》说:“当是时,魏将相宗室宾客满堂,待公子举酒。巿人皆观公子执辔”。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对于堂的意思,不再是房屋正厅的意思也不是殿堂之堂的意思,我们可以在译文中看到,这就是旧时官府讨论政治事件或者审理重大案件的地方,再后来有了对簿公堂等成语,都是官府议政的地方,可见堂在现在还是有着公堂的意思的。

(4)“堂”——商店书斋之堂。我们对于杜甫草堂最为熟悉,那是杜甫不得志之时读书的房子。因此可以看到,这就是文人骚客对书斋的爱称,当然在如今社会,大名鼎鼎的同仁堂等商店名字仍然存在,商店书斋之堂的含义可见也不会消失,也会深入人心,成为“堂”的空间概念含义变迁与完善的一方面含义。

3 结语

当代社会环境文化在不断地发展与革新,人与建筑空间的联系也是越来与紧密与复杂。但是关于中国传统建筑空间的概念也在发生着重大的变迁与完善,从对于空间“堂”的浅析中就可以管中窥豹,可见一斑。中国传统的厅堂文化并没有消除,而是在逐步地发展与更新,特别是空间的层次感与丰富感都是我们研究的重点。如何处理好传统文化、建筑空间变革、概念含義之间的关系成为当今我们这一辈建筑师应当注重的问题。《诗经》作为我国早期先民生活与生产的历史记忆,它集中反映了先民的生活形态,更蕴含了文化发展的古老智慧。先民对传统建筑文化的分析与定义都是我们的丰富的精神食粮,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我们不应该一味地批判与否定,而是应该将古典的文化与现代的建筑空间工艺结合起来,做到“天人合一”。

参考文献:

[1] 程俊英.诗经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2] 张凡,沙左帼.江南古典园林厅堂建筑的空间设计[J].华中建筑,2003.

[3] 冯红.《诗经》中“天人合一”观溯源[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5(09):91.

[4] 王其钧.传统民居的厅堂与祠堂[J].新建筑,1996.

[5] 王韬.从厅堂到起居室——中国近现代住宅客厅的变迁[J].住区,2011.

[6] 孙淼,谷岩.宏村厅堂家具与传统文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5.

[7] 向熹.诗经词典[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6.

[8] 朱熹.诗经集注[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

猜你喜欢
诗经
Black phosphorus junctions and their electrical and optoelectronic applications
El oficio del lector
《诗经》里提到的食物总是很好吃
品读诗经
诗经
现代诗经
现代诗经
诗经说鸟
《花·诗经》:寸心容得许多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