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晓辉
摘 要:彝族海菜腔是石屏民族传统艺术优秀文化的代表,为保护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促进文化旅游业快速发展,“石屏彝族海菜腔的传承发展”被摆在了重要的议事日程。面对长期研究而暂时还未取得实质性进展的民族传统文化传承的热点问题,在总结我国多年在这方面研究经验的基础上,力争对彝族海菜腔的传承发展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关键词:彝族;海菜腔;传承发展
“五步三进士,对门两翰林,举人满街走,秀才处处有。”这是石屏县明清两代文人辈出的真实写照。丰富的文化遗产,秀丽的自然风光,得天独厚的资源,造就了被称为天籁的石屏彝族海菜腔。
1 海菜腔的由来
海菜腔俗称石屏腔,它是滇南四大腔之首,起源于石屏县异龙湖附近的原生态民歌。异龙湖畔风光旖旎,山水秀丽,湖里生长着一种水生草本植物,名曰海菜,长长的根茎碧绿,头部盛开小白花,散发出淡淡的清香,可以食用。传说彝族先民摇着桨橹在异龙湖中打鱼,渔民边划船边歌唱,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优美动听的海菜腔。其中较有代表性的说法有两种:
一是白章富先生的多名说。他在《彝族海菜腔源流初探》一文中说,“石屏大水村地区的甜石榴闻名滇南,海菜腔又名石榴花,就是因此而命名”。
二是海菜腔源于彝族语之说。据许象坤先生的《石屏彝族与海菜腔》一文介绍,海菜腔的名称,最早出现于《石屏县志》艺文卷。其中有石屏廪贡胡赢的“香稻花香玉露稠,月明渔话满船头。小蛮打浆幂蒙里,海菜腔尖醒睡鸥”的七绝诗句。这是海菜腔见诸文字的记载。但是许先生认为,文人骚客将其列入诗文,并不是海菜腔定名的开端。于是,他从彝族语言的角度对其进行了分析,认为“用汉语读海菜可以读成海吉。彝语的海读‘黑,与汉语的‘海声母相同音相近。彝语的‘对歌是‘吉,用彝语说‘黑吉就是‘海上对歌的意思。然而汉人听起‘黑吉来,就是‘海菜。于是看见彝族男女到海上划着船对歌,就说是去唱《海菜腔》……其实还应该先有‘黑吉后有‘海菜,靠打猎捕鱼,这也许就是海菜腔产生于海上的依据。
其实,无论哪种说法都离不开特定的环境和人们与特点环境相符的心态。也就是任何名称的起源都离不开深厚的社会基础。由此可见,海菜腔不仅是异龙湖畔彝族人民经历过的历史生活的真实写照,同时也是繁衍生息在石屏县的人们祖祖辈辈思想情感与理想追求的浓缩。
2 海菜腔的形成
石屏彝族海菜腔的形成源于“吃火草烟”活动。“吃火草烟”这种风俗,是彝族青年独特的恋爱方式。在月明星稀之夜,常常由一个寨子的男青年先选好玩场,然后带上烟筒、四弦和食品,邀约另一寨子的女青年参加。男女青年聚集于寨外丛林中,燃起篝火,装烟逗乐,尽情唱跳玩乐。男女之间互唱曲子、款白话,要求较严格,必须做到字正腔圆,对答如流,若女方输了,必须给男方装烟点火,若男方输了,会被看不起倍受冷落。其中主唱者用真声演唱实词,假声演唱虚词,使之更富抒咏性,其忽高忽低,或张或弛的音色对比,让音乐高潮迭起,悦耳动听,获得美感。在演唱过程中,主唱者与伴唱者之间,或低吟迥唱,或纵情高歌,绵绵不倦的对歌,通宵达旦,许多青年就是在这里倾露感情,最后结成姻缘的。
当然在劳动时,在山野湖滨,歌手们为了抒发心中的情感,也会即兴演唱。自古就有“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说法,海菜腔的演唱,出于心性,激于真情,有时站在船头“拉”一腔,会唱得鱼儿冒出水;有时站在山头“喝”一声,也会唱得鸟儿飞出林。因此彝族海菜腔都是歌手们触景生情而又情不自禁地脱口而出,总是出口成章,充分显示了人民的才华和智慧。例如,笔者在小他腊村采访时,当地歌手自编自唱:“一进公园亮堂堂,四方宾客来唱腔,歌唱石屏大变化,全县人民奔小康。”这一细腻的表现手法,也形成了彝族人的唱歌风格。彝族人认为人的美不在外表表,只有能歌善舞、能编善唱才最具有美感。所以口齿伶俐,对答如流、四弦演奏技艺娴熟者,尽管无标致的身材,出众的容貌却倍受青睐和爱慕,被称为“曲子师傅”、“四弦老板”。
可见,歌声流露出人民的心声,任何一个民族的民歌,都是该民族的社会历史、时代生活和民族风情的一面镜子。
3 海菜腔的存在形式
海菜腔是对唱形式的民歌,多数是集体演唱,由一人或两人领唱,众人帮腔。它的曲词保持了彝族风格,但却是用汉语演唱,一般是七言四句或七言六句;节奏细致多变,以四弦伴奏为主,旋律悠长。
海菜腔的唱词广博浩繁,缤纷多彩,有完整而又系统的唱词体系。内容除了反映彝族青年爱情生活,还涉及劳动生产、社会生活等诸多方面。它的唱词有相对固定和即兴编唱两种。其语言生动形象,通俗易懂,随口而来,信口编唱,妙趣横生,比兴巧妙,借景发歌,触景生情,手法多样,变化无穷,都是彝族人民社会生活的直接原型。因此海菜腔的唱词,无疑是民间文学的一个组成部分,生活就是它创作的源泉。
海菜腔的曲体结构比较特殊,均由拘腔、正曲、款白话三个主要部分组成。它从拘腔开始,给人以开阔洒脱的感觉。正曲歌声高亢苍劲,有穿波逐浪和穿山跨岭的气势,好似哀牢山间的瀑布,一泻千丈,气势不凡,感情十分炽烈。到了落腔和款白话时,演唱情绪从激情转入低回缠绵的境地,富于说唱性的音乐旋律如山间泉水,细语倾诉委婉动人,散发着一种浓郁的民族色彩和地域气息。
4 海菜腔的传承发展
文化是民族和国家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土壤,增强综合国力使文化的繁荣和发展义不容辞,因此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保障。由于海菜腔的娱乐性和群众参与性很强,歌手们曾经几次进京到中南海怀仁堂为中央领导人演出。她那高亢委婉的曲调,受到了国内外专家的一致好评。2004年1月,龙朋民间歌手施万恒、李怀秀在中央电视台举办的西部民歌大赛中获得了原生态对唱组金奖。同年的8月,李怀秀、李怀福姐弟又在第二届中国西北民歌擂台赛中获得“中国歌王”的桂冠。
弘扬民族文化事业需要具备文化的眼光。文化的最高价值不是同一性,而是它的独特性。舞蹈家杨丽萍的《云南映象》以及大型音诗画《花腰放歌》中,海菜腔占有一定的比例。海菜腔走出了大山,走出了云南,在国外演出时被称为天籁。人们用自己甜美的歌声歌唱自己的家乡,同时也在向世界证明:云南是歌的天堂,是我国民族音乐的宝藏之一。因此在当今世界日益全球化的过程中,人们正是以坚持文化的独特性方式来坚持自己的民族精神,来担负文化传承的历史使命。
总之,海菜腔作为彝汉文化碰撞交融的结晶,显示出了独特的个性和成熟的美,从而成为一种较高层次的民族民间音乐艺术。我们要把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当代对文化进行再创作相结合,通过创新使之有活力,创作出富有時代气息的作品才能使海菜腔得到真正的保存与发展。我们真心期望这撼动人心的天籁——海菜腔传承不断,成为令人刮目相看的彝文化品牌。
参考文献:
[1] 汪致敏.红河民间音乐舞蹈研究[M].
[2] 巴赛.红河民间音乐舞蹈研究[M].
[3] 纳麒.民族文化资源保护于云南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思考[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