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海明
那天与张君一起喝茶,他跟我说他最怕接到儿子的老师打来的电话。这让我想起小时候每一次调皮捣蛋,老师免不了要向家长告状,接下来的结局可想而知——一顿“竹笋炒肉”。
如今张君怕接老师的电话是否出于同样的原因?张君头摇得像拨浪鼓,说是另有“意义”。
张君的儿子在一所私立小学读三年级,每学期的学杂费要两三万元。张君虽说是个白领,但年收入也不过十多万元。
自从张君的儿子被送入私立学校后,他的烦恼便接踵而至。临近暑假,儿子对他说学校准備组织学生去日本参加夏令营活动,老师建议每位学生都参加。张君迟疑不决,心想儿子不过七岁,出国旅游的“性价比”似乎不高,于是他和颜悦色地跟儿子说:“你跟老师说暑假家中有其他安排,就不参加夏令营了。”儿子如实向班主任禀报,这位班主任却颇“敬业”,即刻致电张君,大谈参加国外夏令营可以走向世界,开拓眼界……
以后每年的暑假前,班主任都会打来电话请张君积极支持孩子参加海外夏令营活动,而且目的地越跑越远,费用也是水涨船高,从之前的两三万元发展到如今的三四万元。
学校和老师为什么对海外夏令营如此倾心呢?张君旁敲侧击之后才了解到,原来这里面也有“市场化经营”的意义。张君真的怕接老师的电话了,可是孩子天真无邪,每年都为这事吵着嚷着要去。难怪啊,每次都不去,孩子稚嫩的心灵也承受着不小的压力呢……
言谈间,张君的手机又响了起来,他沮丧地把手机往桌子上一扔,任凭铃声叫唤着。
(摘自《新民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