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仕军
新时代背景下的校长角色定位
宋仕军
具有多年教育教学改革实践和学校管理工作经历。2014年10月,履新远安县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后,推行县域教育教学整体改革,致力于通过课程改革和实施生本教育,践行绿色教育质量观。
笔者认为,新时代背景下的校长必须走出传统的管理思维误区,扮演好健康文化的建设者、阅读写作的示范者、课程规划的领导者、绿色质量的建设者等角色。
健康文化的建设者。学校不仅是传播知识与文化的场所,更是创生知识与文化的地方,理应成为先进文化的密集区。根据“泡菜理论”,泡菜的味道取决于泡汤,校园里师生的精气神和精神品位取决于学校里的“泡汤”。对学校而言,“泡汤”就是校园文化,校长的责任就是提升“泡汤”的品质,即全力建设健康的校园文化。具体包含哪些内容呢?至少四个方面:“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成为选人用人标准、以“沟通、对话、倾听、协商”为治校方略、以“共同遭遇”为团队文化、以“运动、阅读、研究、合作”为职业生活方式。
校长要通过落实正确的用人标准,让投机取巧者、拍马溜须者、阳奉阴违者、八面玲珑者边缘化,建构起听取民意、集中民智、凝集民心的对话和协商机制,实施民主治校。通过实施科学治校方略,营造出顾大局、识大体、树仁心、宽胸襟的良好学习工作氛围,让教师们自觉地从酒桌走向书桌,从牌桌走向球桌,从讲台走向舞台,树立教育新形象,引领社会新风尚,传递生活正能量。
阅读写作的示范者。人之为人的根本是思想。阅读是开拓视野启迪智慧的绝佳途径。校长要当可充电池,不要当一次性电池。一次性电池使用寿命短;可充电池反复充电,循环使用,能量强大。阅读就是充电,充精神之电;阅读就是补钙,补思想之钙。
写作,写的是自己所做和所为、所见和所闻、所思和所想、所感和所悟。在写作中厘清治校方略,优化顶层设计,发酵教育思想,升华教育实践。写作就是盘点,盘点思想,写作就是升格,升育人之格。
课程规划的领导者。什么是课程?如果说,课程是一幢建筑的设计图纸,教学则是具体施工;课程是一场球赛的方案,教学则是球赛进行的过程;课程是一首乐谱,教学则是作品的演奏。课程和教学,相互依存,相互支撑,相辅相成,没有主次之分,绝不能只有教学而无课程,也不能只有课程而无教学。但现实中,学校的教育实践往往重视教学而忽视了课程,忽视了课程的开发与建设;过度关注“考什么、教什么、怎么教”,忽视了“学什么,如何学,以什么心情学”;专注于“知识、技能和方法”,忽视了“过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有机融合”。没有课程意识的教学,是见物不见人的工业生产;没有课程意识的活动,是缺乏审美情怀的形式主义;没有课程文化,学校文化是贴标签式的虚假文化。
课程决定着学校发展的高度、厚度及广度。作为校长,应该树立全课程观,着力建构三级课程体系,特别是校本课程开发,健全相匹配的科学评价体系,小步慢跑,形成特色。
绿色质量的建设者。绿色质量建设既是对国家“深化课改、立德树人”的积极回应,也是新时期的主动转型。绿色质量建设中要把握好以下几个关键词:
安全。校长要时时把校园安全放在心中、拿在手头、落实在行动上。
质量。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学业成绩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维度,我们不能回避分数和教育的功利性。但不能唯分数,不能把分数和学业成绩当作学生成长过程中唯一指标和评价参数。质量观应是全面和全体的,综合和多元的。
绿色。质量建设的路径有千万条。北京十一学校,就是一个很好的成功范例,他们为学生的个性与特长发展,提供了最大程度的教育选择性,“身心健康、人格健全、精神高贵、学业进步”的绿色质量愿景得以实现。
人文。制度建设是学校发展历程中不能缺少的重要环节。制度建设永远在路上。但一所只有制度权威和权力权威的学校,其教育生态是脆弱而非长久的,是矛盾的而非和谐的,是冰冷的而非温暖的。当前,畅通“有困难找学校,需援助找校长”的沟通渠道,高度关注教职工的身心健康和职业幸福感,把教育资源放在离学生最近的地方,等等,都是经过实践检验的好办法、好途径。
(责任编辑鄢志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