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朝富
自信心对一个人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一个人采取自觉行动的动力源泉。一个人有了自信心,才能有学习好、工作好、生活好的欲望。对于一个小学生来说,有了学好数学的信心,才会喜欢上数学。低年级的学生,尤其是男生特别喜欢数学,对学好数学信心十足,表露出来的语言是“太简单”“没问题”“肯定是好成绩”,表现出来的行动是先做数学作业,然后再做其他学科作业。随着年级的增高,喜欢数学的学生越来越少,语文、英语等学科的作业被排在了首先完成行列,表露出来的语言是数学题太难、没把握、肯定是数学成绩拉后退。学生没有了信心,失去了动力,从喜欢蜕变到厌倦数学。
一、学生从喜欢数学蜕变到厌倦数学的主观原因
1.随着年级增高,抽象的东西越来越多,加之小学数学这门学科系统性强、逻辑性严密,很多知识是分散的,小学数学低段是初步认识,中段是学习概念、掌握简单的计算方法,高段是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生的记忆是有限的,如果没有进行强化训练,他们便会边学边忘。三年级开始有些数学问题家长也弄不懂,到学校问老师,得到的答复是“这么简单都不会,上课干什么去了?”或者是“自己多想想”等等胆小的、面子薄的、性格内向的学生根本不敢问老师。学生就开始对数学产生了畏惧心理,认为自己“不是学习数学的料,学不会”,进而自暴自弃。有的学生由于某些基础没有掌握或学得不扎实,就会造成学习新知识的障碍,久而久之,一串串似懂非懂的问题在心里长期积累,就成为学习上的“拦路虎”。也有的学生由于学习习惯与方法的不当,严重阻碍了数学知识的学习,或者说影响了学习的效率。
2.老师、家长或家长请的“辅导老师”,把问题复杂化。老师上课时缺乏充分的准备,缺乏直观教具的演示过程,就凭老师的嘴和手一口气讲完。没有引导学生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没有把知识转化为学生自己的东西。数学老师还经常犯的错误是把学生成人化,用成人思维和认知能力评价学生,总认为问题太简单,缺乏耐心辅导和有效解疑。家长和“辅导老师”解惑时大多数用初中、高中方法算或推出答案,再给孩子讲,越讲越复杂,孩子似懂非懂。
3.现在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家里都是“小皇帝、小公主”,备受家人的呵护,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上学放学时书包有人背;受气了家人出头;在家里、学校吃不得一点亏;没有吃苦耐劳、受挫折等的历练经历。所以依赖性严重,一遇到困难就没有勇气去面对,大多数孩子采取的方法是逃避。
二、培养学生学好数学、喜欢数学信心的途径
1.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小学是一个人发展的初始阶段。小学老师是孩子的第二任老师,其影响深远。成绩是教育教学最终的结果,但不是唯一的结果,只看重成绩的老师不是好老师。因为只看重成绩的老师在施教过程中会偏离教育轨迹。教师应给学生以真诚的关爱,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鼓励学生把自己不懂的问题说出来,让学生感受到老师非常乐意、非常高兴为他们解惑,同时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解疑。同时,教师对学困生的关爱要落实到每一堂课,精心设计适合他们的问题,使他们获得较高的成功率,让他们觉得自己行,感受到老师一视同仁。还要让优生感觉到老师在有意培养他们成才,激发他们学习的探究欲望,同时要关注感恩教育时机,使学生萌发对社会感恩的心理。
2.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应经常给学生讲一些古今中外数学家的故事及其对人类社会的贡献;经常组织一些趣味数学的竞赛活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对知识点进行分类整理,把每一类型题的解题技巧教给学生;经常组织学生学习数学的心得体会交流活动。老师坚持同学生一道做作业,比速度、比准确性,老师的作业让学生轮流批改并批注评语,让老师融入学生的团队中去。老师对科学知识认真的态度,对知识的崇敬去感化学生和吸引学生,让学生不自觉地喜欢上数学,爱好数学,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3.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享受成功的喜悦。数学有些知识点相对独立,而有些知识点环环紧扣,只要有一个环节没有掌握,将影响下一个环节学习。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知识点整理,典型问题案例分析和解题技巧归纳。整理的资料要考虑简单而精要,容易查找和保存,学生取名为“数学字典”。学习压力减轻了,忘记的东西可以查找了,各种类型题的解答技巧学会了,提高了学习效率,提高了学习成绩。一次次的解题成功使学生又找回了学习数学的信心。
4.抓时机进行鼓励,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小学生要以鼓励表扬为主。课堂上、课外学习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学习生活中的闪光点。学生任何一点值得表扬鼓励的地方,教师都应该及时加以肯定、赞扬,这样才能激发他们的自尊和自信。
(1)自信心来自对自己的信任和对他人的信任。胆小的、面子薄的、性格内向、学习基础差的学生,除了对自己缺乏自信外,还有一种心理就是对老师缺乏信任,担心老师不会抽他回答,担心回答错了老师一定会批评他,甚至会认为老师根本就不会管他们。教师要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分层设计问题,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机会。成功的喜悦会取代自卑的心理,从而建立双方良好的信任关系。
(2)赏识激励。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被赏识,作为课堂主体的学生更不例外。他们常常把教师的赏识看成是对自己的评价。当他们受到赏识时,就觉得自己有进步,能学好,有发展前途,认为自己在教师心目中是好学生,因而产生自身增值感,增强学习的内部动力。所以我们教师要在学生的课堂行为表现中多发现可以肯定的东西,对学生的答案或方法,正确地加以赞赏;对答错的内容,教师可以用多种手段让其自己认识并纠正,只要纠正对了就要赞赏,让他看到自己的成绩。
(3)通过活动为载体,使学生获得自信心。教师应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趣味活动,并在活动中使学生的潜能得以真正地展开与实现。为了使学生都能够找到适合于自己发展的空间,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年级开展口算比赛、巧算比赛、编数学游戏、编数学儿歌、说生活的数学、讲数学故事等活动。为更多的学生提供相互学习的机会,使平时默默无闻的学生脱颖而出,使同学们对他们刮目相看。这对他们无疑是莫大的鼓励与肯定。这些鼓励与肯定,将成为一种动力,推动他们不断努力,不断地向新的更大的成功迈进。
编辑 段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