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默涵
摘 要: 补救教学实际即所谓的“积极性差别待遇”之补偿教育。目前,补救教学还未在我国获得广泛的理论关注,但是实施补救教学已成为现今社会的重要需求,我国台湾地区的“携手计划”非常具有代表性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 补救教学 台湾地区 携手计划
一
基础教育是学生激发学习兴趣与建立自信的踏脚石,因此学习落后的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受到的补偿教育具有莫大意义。目前,补救教学还未在我国获得广泛理论关注,但是实施补救教学已成为现今社会的重要需求。首先,在宏观层面上,实施补救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基本学习水平,确保我国基础教育整体质量,实现教育公平的理想。其次,在微观层面上,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常考虑的是班级大多数学生的整体学习状况,以学业中等成就学生的学情分析为教学设计基础,便容易忽略少数学业低成就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学习能力[1]。这一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长期得不到足够关注,愈发脱离班级整体学习进度,学习上得不到成功的满足,学习兴趣和自信心难以建立,长时间的学习挫败感更易使学生“破罐子破摔”,从而引发更大的行为问题。因此,在教育公平理念下,各国政府均开始积极推行各项补救教学计划,其中以我国台湾地区的“携手计划”非常具有代表性。
二
关于补救教学的定义,台湾学者张新仁、杜正治等均曾做过论述,笔者在此小做总结:补救教学指教师针对未实现教学目标或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利用课堂或额外教学时间,透过诊断评量,依据个别需求设计一系列补救措施,协助其克服困难,实现有效的学习目标,提升学习成就的一种教学方式[2-4]。
目前我国台湾地区倡导的补救教学是通过补救教学评量系统,诊断和筛选出学习低成就学生,进行抽离式、个性化的补救教学,帮助提高学习能力。台湾的补救教学实施模式由五项主轴构成,分别为行政运作、教材教法、评量与个案管理系统、师资延聘与培养和资源引进。
行政运作方面,台湾“教育部”自民国82年(1993)起先后推行了“资源教学小组计划”、“教育优先区补助课后照顾计划”、“携手计划课后扶助方案”、“补助教学实施方案”及“国民小学及国民中学补救教学作业要点”等计划和方案,冀望通过为低成就学生提供免付费的课后补救教学,协助其提升学力。同时,政府通过完备的专业支持和督导系统,修订法规赋予权责,建立了补救教学三级督导与管理机制,中央、地方、学校分工落实相应任务,确保执行进度与成效。
教材教法方面,补救教学必须是对低成就学生的适性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听懂”,不强求“教完”,教师针对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析,了解真正的困难之处,给予最恰当的讲解和指导,帮助学生转变迷思概念,真正理解课堂内容。另外,台湾“教育部”颁布了专门针对补救教学的“基本学习内容”及对应的“教学补充教材”,供国语、数学、英语三科教师使用,但学校、教师仍可自主选择、开发相应的教材,灵活性很强,满足了补救教学的个性化需求。
评量与个案管理系统方面,台湾地区采用“评量-教学-再评量”的循环历程,利用“补救教学科技化评量测验系统”对学生学力进行测验,诊断受辅学生的学习程度,判断其是否达到该年级的基本学力,了解其在各科目学习上的落后点,据此规划学生的个别化补救教学策略。该系统还可以长期追踪受辅学生的学习进展,随时掌控补救教学成效[5]。
师资延聘与培养方面,台湾“教育部”“鼓励并广纳补救教学多元人才”,教学人员包括现职教师、退休教师、储备教师、大学生等,其中仍以现职教师为主。对于现职教师而言,课后对学生进行补救教学无疑会加重教学负担,但如果由大学生或一般社会人员担任,则不仅无法有针对性地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而且由于缺乏足够的教学经验和教学知识影响补救教学质量和成效。因此,台湾“教育部”推行了“补救教学18小时师资研习课程规划”和“种子教师培训”,并制定了较为完备的“补救教师师资研习课程”,对补救教师的师资进行全方面培训。
资源引进方面,台湾补救教学经费除来自教育部拨款、县市自筹款以外,很大一部分来自民间社会团体,不仅让更多弱势学生因此受惠,更唤起整个社会对弱势孩童的关怀。
三
我国台湾地区的补救教学实施模式对我国进一步开展和推广对低成就学生的补救教学具有很大借鉴意义。首先,政府教育部应重视和鼓励补救教学模式的推广,进一步关注低成就学生的学习能力,可通过相应法案或计划等,构建补救教学的实施机制。其次,教师对于低成就学生的关注和辅导不应流于形式化,应当深入探究学生的个性化问题,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教学。教学过程中,更注重学生“听懂”,而不仅是自己教学任务的完成。但这同样需要政府教育部门给予教师更多专业自主权,对教师本身专业能力也有更高的要求。接着,目前我国收费式课后辅导机构虽甚多,但是真正的补救教学机构却是良莠不齐。因此,笔者认为,应当唤起更大社会层面对这一部分学生群体的关怀和重视,引进更多社会资源。最后,台湾补救教学推广过程中最让笔者深受启迪的是它的教育理念:“教育有爱,学习无碍”、“有教无类,因材施教”。这样的教育理念虽谈之甚易,但如何真正落实到教育实践中,如何真正让每个学生得到最好的教育,值得每一个教育人思考。
参考文献:
[1]徐永军,张剑.台湾中小学英语补救教学述评[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5,31(8):53-57.
[2]张新仁.补救教学面面观[J].补救教学理论与实务:1-40.
[3]杜正治.补救教学的实施[M].台北,2001.
[4]吴清山,林天祐.教育新辞书[M].台北,2005.
[5]刘素珠,施又瑀,黄彦融.彰化县国民小学推动补救教学之现况研究[J].学校行政,2014(94):5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