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九
中国经济面临的产能过剩已经不再只是中国经济的内部矛盾,越来越成为全球化的冲突。
6月份刚刚结束的第8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上,中国经济的产能过剩取代了人民币汇率,成为双方争论的焦点问题,尤其是中国钢铁的产能过剩,更是引发中美财长的激辩。美国财长雅各布·卢认为,中国的钢铁过剩问题对全球市场造成了扭曲和破坏。而中国财长楼继伟认为,中国的过剩钢铁产能是在金融危机之后积累起来的,当时北京出台了4万亿刺激方案,从2009至2011年,中国经济为全球经济增长做出了超过一半的贡献,当时全球都为中国叫好,感谢中国带动世界经济,现在说中国产能过剩对全球造成拖累,当时怎么说的?楼继伟表示:“中国已不是中央计划经济,无法向企业下达去产能的量化目标。”
事实上,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并不是国际上首次对中国产能过剩问题表达关注,今年5月中旬,欧洲议会拒绝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主要理由就是中国的产能过剩问题,认为中国的钢铁产能过剩和对欧洲的廉价出口,为欧盟带来了严重的社会、经济及环境后果,比如对英国的廉价钢铁出口影响到英国的整个钢铁行业生存,威胁了上万人的工作岗位。今年12月11日,将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5周年,中国方面认为将自动获得欧盟的市场经济地位,但是欧洲议会在今年5月份的投票,以压倒性多数否定了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
无论是美国还是欧洲,对于中国产能过剩的关注基本上都是出于自身利益的考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难免有偏颇之嫌,但一个无可争议的事实就是,中国的产能过剩问题,已经不再只是中国经济自身的矛盾,而是已经上升为全球性矛盾。
中国经济的产能过剩问题由来已久,但是一直没有得到妥善处置,反而因为金融危机爆发以及稳增长等因素,导致产能过剩矛盾愈演愈烈,尤其是最近几年产能过剩带来的负面冲击越来越大,已经成为中国经济无法回避的矛盾。近期中国经济的五大重点任务——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去产能位居五大任务之首,由此也从侧面看出产能过剩对中国经济的拖累之大,解决产能过剩已是刻不容缓。在中国将产能过剩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之时,国际社会也开始感受到中国产能过剩带来的冲击,欧美主流市场开始频繁对中国产能过剩问题发难,在时间点上也绝非巧合。
在中国诸多的过剩产能之中,尤以钢铁业最为国际社会所关注,主要原因在于中国的钢铁出口对全球经济的影响越来越明显。2015年,中国的钢材出口量同比增长20%,达到了1.12亿吨,创下历史新高。这一出口量占去年全球钢材出口的一半,大致相当于美国全年钢材产量的1.3倍。中国钢材之所以能够抢占全球市场,很大部分原因在于价格低廉,如果完全按照市场价格来看,中国很多企业出口钢材其实已经无利可图,但是因为有5%~10%的退税补贴,所以最终还是能够实现盈利。欧美国家对于中国钢材出口的不满也正来源于此,认为大量廉价中国钢材依靠政府补贴建立的竞争优势涌入本国市场,导致本土钢铁企业纷纷倒闭,大量工人因此失业。
在这样的背景下,钢铁业的贸易战也频频升级。去年12月,美国宣布对中国出口的耐蚀扁钢价格征收高达256%的关税,仅仅过了半年时间,美国的“双反”再度升级,美国商务部在今年5月25日宣布,对来自中国的耐腐蚀扁钢课征最高达450%的反倾销税和反补贴税,以取代去年12月初裁时256%的税率。也同样因为钢铁出口的原因,欧盟在今年5月份拒绝承诺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5月底的G7峰会、6月份的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中国的钢铁过剩产能同样成为焦点问题。而面对欧美市场针对中国钢材的贸易制裁,以及对中国钢材出口退税政策的指责,中国财政部在5月份发文表示,将继续实行出口退税等税收优惠政策,取消加工贸易项下进口钢材保税。
面对产能过剩的冲击,中国也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治理勇气,首次将去产能列为当前中国经济任务之首,前不久的权威人士讲话,也对去产能提出了具体要求——去产能,各地要明确具体任务和具体目标,加大环保、能耗、质量、标准、安全等各种门槛准入、制度建设和执法力度;处置“僵尸企业”,该“断奶”的就“断奶”,该断贷的就断贷,坚决拔掉“输液管”和“呼吸机”。在“十二五”期间,中国已经淘汰了9000万吨落后钢铁产能,2015年,我国的粗钢产量8.04亿吨,同比下降2.3%,这也是自1981年以来的首次年度负增长,按照今年初国务院的计划,未来5年时间还要化解钢铁过剩产能1亿~1.5亿吨。
不过,中国钢铁的去产能之路注定不会一帆风顺。今年二季度以来,由于美联储加息预期下降,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出现反弹,中国钢铁价格也随之走高,钢铁企业出现了近10年来最好的盈利水平,大量钢铁厂家迅速复产。据不完全统计,截至5月底,已经有超过1亿吨钢铁产能复产,仅仅几个月的复产水平,已经基本上和我国未来5年钢铁业的去产能规模相当。一边是行政主导的轰轰烈烈的去产能之路才刚刚开始,一边却是企业迅速闻风复产,如果从市场经济的角度来看,似乎也很难指责企业的“唯利是图”,只要有盈利机会,企业就应该尽力抓住,尽管这种盈利机会可能只是昙花一现,并且最终和政府的长期目标相悖。在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上,中国财长楼继伟表示中国已经不是计划经济,无法向企业下达去产能的量化目标,一定程度上也表达了决策者的无奈。
中国钢铁业的过剩产能之所以在今年成为全球性问题,很大程度上还是因为中国和全球经济疲软导致需求下降所致。从中国的钢铁产量来看,去年中国的粗钢产量其实还出现了30年多来的首次下降,但由于中国乃至全球市场对钢材的需求降幅更大,这就使得中国钢材的产量下降不仅没有缓解全球市场的供需格局,反而因为降幅不够而使得矛盾激化。从更深层次来看,其实是全球经济的需求疲软。在中国乃至全球经济疲软的大背景之下,去产能的速度可能远远比不上需求下降的速度,这就意味着中国即使在钢铁领域缩减产能,最终可能也无法完全缓和全球市场的供需矛盾,中国过剩产能对于全球市场的冲击,短期内可能难有实质性改变。
与此同时,中国的过剩产能行业依附了大量就业职工,仅仅钢铁行业就多达50万人,为了避免大量职工集中下岗带来的社会冲击过大,中国去产能的节奏也注定了不会太快,至少和欧美国家的期待和需求会有较大的差距。在刚刚结束的第8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上,尽管中美双方就消除产能过剩达成了多项共识,但并没有出现在最终的战略对话成果清单中,显示出双方对此仍有较大的分歧。预计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中国过剩产能的矛盾还将继续成为全球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