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昕
[摘 要] 20多年前,在改革开放的重大历史关头,邓小平发表的“南方谈话”推动了改革开放继续前进。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20多年后,在深化改革的攻坚阵痛时期,习近平提出的“四个全面”引领了全面改革继续深化。站在历史与未来的交汇点,重读“南方谈话”和研读“四个全面”,从两者的历史背景和深刻内容来看,“南方谈话”是“四个全面”的前奏;“四个全面”是“南方谈话”的续曲。我们要深刻把握两者的内在逻辑和本质联系,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
[关键词] 南方谈话;四个全面;内在联系
[中图分类号] D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8129(2016)06-0084-07
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面对社会上对改革开放和建立特区的争论和疑虑,面对改革开放的理论难题和经济建设的停滞整顿,改革开放总设计师、88岁高龄的邓小平先后视察了武昌、深圳、珠海、顺德、上海等地,沿途发表了重要讲话,即著名的“南方谈话”,明确地回答了多年来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诸多重大问题,是继实践标准讨论的第二次思想解放,也是邓小平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勇敢探索。
2014年12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调研时首次提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面对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提出的治国理政的重大方略和顶层设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也将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
总体而言,习近平“四个全面”与邓小平“南方谈话”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习近平“四个全面”是在继承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基础上创新发展而来的重大战略思想,从“摸着石头过河”到“顶层设计”,两者的内在联系既体现在两者统一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上,同时也体现在两者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的辩证统一上,在理论逻辑与实践发展的结合中开拓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
一、“南方谈话”与全面深化改革
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上个世纪80年代末,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一波三折,从改革的理论来看,姓“资”姓“社”问题长期困扰着人们的思想和认识,对于改革,人们缺乏思想准备和理论准备。从改革的实践来看,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体制改革与对外开放实践皆面临严重的困境。从外部环境来看,苏东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事业在低潮中曲折发展,对中国产生了经济和政治上的影响。如果忽视这些新情况、新问题,那么,思想障碍和实践困境就无法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难以继续向前发展。在这种历史紧要关头,邓小平决定视察南方,发表了“南方谈话”,以巨大的政治勇气,明确回答了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来困扰和束缚人民的诸多重大问题,推动了改革开放的继续深入发展。正如党的十五大指出:“一九九二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是在国际国内政治风波严峻考验的重大历史关头,坚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理论和路线,深刻回答了长期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进到新阶段的又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1]邓小平提出了“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2] 370的新论断,认为“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还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2] 370。邓小平高瞻远瞩,审时度势,系统地总结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经验,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将发展生产力和解放生产力纳入到社会主义本质范畴。从这个意义上说,改革不仅可以发展生产力,同时也可以解放生产力,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角度,邓小平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要深化改革的原因。邓小平认为,“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只有坚持这条道路,人民才会相信你,拥护你”[2] 371。难能可贵的是,面对来自社会上的种种疑虑和争论,邓小平“南方谈话”直击问题、开宗明义,把改革开放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阐述了继续深化改革的重要性。
20多年后,我国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推进改革的复杂、敏感和艰巨程度不亚于20多年前。深入改革必然要触及更多深层次矛盾,必然要涉及利益关系的深度调整,既要突破自身发展瓶颈,又要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前所未有。“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从要素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3]面对经济发展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特征,首先,习近平继承和发展了邓小平“南方谈话”关于革命和改革都是解放生产力的思想,认为“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领导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具有蓬勃生命力,就在于实行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4]“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继续充分释放全面社会创造活力,要求全面深化改革”[5]。其次,习近平坚持了邓小平“南方谈话”关于坚定改革意志的思想,就改革的重要性和继续深化改革的迫切性作了论述,认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的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6],“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也就没有中国的明天”[6]。最后,习近平还进一步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就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7],从纷繁复杂的事物表象中把准了改革脉搏。从“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到“改革是新的伟大革命”;从“摸着石头过河”到“加强顶层设计”,从坚定改革的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到增强改革的科学性、系统性、协调性,可见,全面深化改革是在继承“南方谈话”基础上的发展和完善。endprint
邓小平“南方谈话”对计划与市场的问题有明确的回答。邓小平说:“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2] 373邓小平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突破了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具有社会制度属性的思想束缚和主观偏见,有力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成和发展。经过多年实践,习近平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关于市场与计划关系的重要思想,认为“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实际上就是要处理好在资源配置中市场起决定性作用还是政府起决定性作用问题。理论和实践都证明,市场配置资源是最有效率的形式。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市场经济本质上就是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8] 499,“市场和政府的关系,既要坚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又要更好地发挥政府在创造制度环境、编制发展规划、建设基础设施、提供公共服务、加强社会治理等方面的职能”[9]。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到了习近平时期,关于政府和市场关系的认识在不断深化,社会主义改革也在理论和实践上不断地得到丰富和完善。
邓小平“南方谈话”对整顿与发展的问题有明确的论述,即“治理整顿,我是赞成的,而且确实需要。经济‘过热,确实带来一些问题”[2] 376。“治理整顿有成绩,但评价功劳,只能算稳的功劳,还是那五年加速发展也算一功?要注意经济稳定、协调地发展,但稳定和协调也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2] 377。邓小平“南方谈话”充分肯定了1984至1988年我国经济加速发展事实,但指出这个期间经济“过热”确也造成了一些问题,但是要全面看待这些问题,要正确看待发展,譬如从加速发展和治理整顿的辩证关系出发,首先我们的“经济发展得快一些,必须依靠科技知识教育。我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2] 377。其次从整顿与发展的关系出发,他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认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创新是产业发展的必要条件。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出现了新的客观变化,经济持续发展面临着极大的困难和挑战,经济增长速度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根据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逻辑和客观规律,习近平审时度势,明确提出:“主动把握和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把经济发展抓好,关键还是转方式、调结构,推动产业结构加快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10]同时指出,“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企业创新、市场创新、产品创新、业态创新、管理创新等,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11]。面对长期过度依赖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难持续,且结构性产能过剩会严重造成经济下行,因而我国经济发展不能再一味地追求发展速度,而应注重发展质量,通过结构性改革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通过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速经济转型升级,达到促进经济健康协调发展目的。总而言之,习近平的全面深化改革观继承和发展了邓小平“南方谈话”关于整顿和治理问题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
二、 “南方谈话”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邓小平“南方谈话”对先富与共富问题进行了较为细致的论述。邓小平从社会主义本质论出发,把社会主义本质概括为“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2] 373。“在改革中,我们始终坚持两条原则,一是以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为主体,一是共同富裕”[2] 142。换言之,邓小平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辩证统一的角度,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的目标是逐步实现共同富裕,也是在改革开放中必须要始终坚持的目标。对于先富与共富的问题,邓小平指出:“一部分地区有条件先发展起来,一部分地区发展慢点,先发展起来的地区带动后发展的地区,最终达到共同富裕。”[2] 374让一些具有发展优势的地区先发展起来,发达地区支持贫困地区,不断缩短社会的两极分化,最终逐步实现共同富裕。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有效手段,实现共同富裕是先富后的最终目的。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正是对邓小平“南方谈话”关于先富与共富问题的继承和发展,“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习近平认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12]。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让改革成果惠及到更多的人民群众,进而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正是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理念在实践中的发展。特别是习近平将精准扶贫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紧密联系在一起,认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13] 189。显而易见,全面小康社会就是全体人民的小康社会,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正是先富带动后富方针的继承,如此才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共同富裕的发展。
三、“南方谈话”与全面依法治国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邓小平“南方谈话”对法制思想作了系列论述,提出了“还是要靠法制,搞法制靠得住些”[2] 379的观点,认为“没有广泛的民主是不行的,没有健全的法制也是不行的。民主要坚持下去,法制要坚持下去。这好像两只手,任何一只手削弱都不行”[2] 189。面对“开放以后,一些腐朽的东西也跟着进来了,中国的一些地方也出现了丑恶的现象”[2] 379,邓小平在谈话中抓住问题的主要矛盾,提出改革开放和治理国家要靠法治建设。习近平“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的“全面依法治国”正是对邓小平法治理念的继承和发展。他认为,“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要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13] 138。并进一步提出,“建设法治中国,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14]。对于法治与改革的关系,习近平指出,“凡属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在整个改革过程中,都要高度重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发挥法治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加强对相关立法工作的协调,确保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改革”[15]和“全面依法治国要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体现推进各领域改革发展对提高法治水平的要求,而不是就法治论法治”[14]。由此可见,法治与改革是相辅相成,环环相扣的,特别是我国改革正处于攻坚期和深水区,必须用法治作保障,引领和规范改革的顺利推进。另外,全面依法治国也是实现国家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和必由之路。根据新时期新发展,习近平对于实现全面依法治国作出了新的战略部署和总体规划,并对法治与改革的关系做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endprint
四、“南方谈话”与全面从严治党
邓小平“南方谈话”对党的建设提出重要理念。邓小平提出,“在整个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2] 379,即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习近平旗帜鲜明地指出:“我们在改革开放上决不能有丝毫动摇,改革开放的旗帜必须继续高高举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方向必须牢牢坚持。”[16] 7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坚决高举改革开放的大旗,坚决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而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这一点上,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是对邓小平“南方谈话”的一脉相承及与时俱进。
治党是邓小平在晚年非常重视的问题。为此,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坚定地提出了“中国要出问题,还是出在共产党内部”[2] 380的论断,强调党的建设在改革开放事业中的重要地位,特别是党风廉政建设。邓小平认为,“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都要反对腐败。对于干部和党员来说,廉政建设要作为大事来抓”[2] 379,并且指出,“现在有一个问题,就是形式主义多。形式主义也是官僚主义”[2] 381。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中,党的建设面临着许多新问题、新挑战。习近平继承和发展了邓小平“廉政建设要作为大事来抓”的观点,进一步提出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思想。习近平指出,“新形势下,我们党面临着许多严峻挑战,党内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尤其是党员干部中发生的贪污腐败、脱离群众、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必须下大气力解决”“我们的责任,就是同全党同志一道,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切实解决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8] 69。为了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中央出台“八项规定”,要求首先从中央政治局做起,聚焦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问题并长抓不懈;连续开展两次党的群众教育实践活动,并结合“三严三实”在全党进行了专题教育活动。十八大以来,党的反腐败斗争取得了巨大进展并在制度性反腐上有了新的突破,公布了《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定条例》及《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备案规定》,修订了《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与《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进一步完善了党内法规,为依法治党从严治党迈出了关键的一步,全面提高了党的建设科学化、制度化水平。总而言之,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的思想是对邓小平“南方谈话”中“廉政建设要作为大事来抓”理论上的历史性突破和重大实践发展。
五、小结
综上所述,“南方谈话”是在准确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科学地总结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基础实践和基本经验的基础上,敏锐地把握了时代的发展路径和改革的发展脉搏,以开拓马克思主义新境界的巨大理论勇气,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可以说,“南方谈话”是邓小平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最终形成的重要标志。也正出于这一点,习近平“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成为了对“南方谈话”的时代变化和实践创新的新起点,反映了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在理论和实践上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
重读邓小平“南方谈话”,感受其当代价值;研读习近平“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体会其现实意义。理论是实践的先导,习近平“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将战略目标与战略举措有机结合,是治国理政理论在新时期的重大发展和创新,因而必将推进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向新台阶。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2]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3]习近平.迈向命运共同体,开创亚洲新未来[N].人民日报,2015-03-29.
[4]习近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要突出抓好六个方面工作[J].求是,2013,(1).
[5]习近平.在中共中央召开的党外人士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9-17.
[6]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1-02.
[7]习近平.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N].人民日报,2014-02-18.
[8]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9]习近平.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12-15.
[10]习近平.主动把握和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 推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N].人民日报,2014-12-15.
[11]习近平.抓住机遇 立足优势 积极作为 系统谋划“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N].人民日报,2015-05
-29.
[12]习近平.脱贫攻坚战冲锋号已经吹响 全党全国咬定目标苦干实干[N].人民日报,2015-11-29.
[13]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会同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国外文局.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14]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N].人民日报,2014-10-29.
[15]习近平.把抓落实作为推进改革工作的重点真抓实干 蹄疾步稳 务求实效[N].人民日报,2014-03
-01.
[16]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责任编辑:李利林]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