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现代奇遇
——雷诺艺术收藏展
一场现代奇遇——雷诺艺术收藏展
展期:2016年3月17日—6月19日
策展人:安娜・辛德莉
主办:湖北美术馆、雷诺集团
地点:湖北美术馆
展览现场
当我们面对一件当代艺术作品时,或许仍旧不得不陷入贡布里希所说的脑力“短路现象”之中,是背弃离我们并不久远但已显得模糊陌生的历史叙事,接受无方向感、依赖标签式解读的相遇;还是容忍时间的洗礼与情境的假设,却又唯恐为作品带来过多的阐释?现在看来,摆脱这个“短路现象”,仅仅诉诸于艺术史或停滞在艺术领域,显然已不足以应对。
雷诺艺术收藏的独特方式倒是提供了一个比较清晰的参考。雷诺收藏始于1967年,发生在1968年法国的“五月风暴”坦白地交待了当时的时代背景:在一场“文化革命”的催化下,经济与文化、工业与艺术领域之间所积聚的巨大鸿沟暴露无遗,而与此同时,理想主义的、充满活力的思想状态亦极大地激发出个性化的艺术尝试。那么,雷诺与艺术家之间并不购买艺术品,而是提供技术、经济支持的合作方式,则非常巧妙地将两者间的固有矛盾转化为一种亲密的关系纽带。我们不得不承认,艺术家与现代工业在当时的这种跨域合作,实在是成就了一场工业与艺术的现代奇遇。也正因为两者之间的尝试性互动与持续对话,今天我们在解读雷诺艺术收藏中的现当代艺术作品时,才会显得那么轻松与亲近。
阿尔曼作品《机械部件堆积》
丁格力作品《Eos VIII》
杜瓦诺作品《库存(螺旋桨)》
2016年3月,“一场现代奇遇——雷诺艺术收藏展”在湖北美术馆开幕展出。作为雷诺艺术收藏首次在国内大规模亮相的两大美术馆之一,湖北美术馆有幸见证的,不只是一场现代奇遇。
首先,它为美术馆的美术史叙事提供了极好的借鉴意义。美术史叙事是美术馆面向公众的重要工作内容,这项内容来自美术馆对美术史再研究与再书写的学术成果。美术馆对藏品的重视和依赖,使得其必须以重要艺术家及作品作为陈列和研究的核心,并由此建构起其对美术史研究的资料库。雷诺的做法是,将合作艺术家创作的新的作品带到各地的博物馆、美术馆展出,雷诺并没有自己的博物馆,这项工作属于藏品推广,但不可否定的是,雷诺在收藏工作中的美术史建构意识,是许多收藏机构容易轻视或忽视的部分。罗伯特·劳森伯格是美国波普艺术的重要灵感,被认为是战后美国最伟大的艺术家之一,本次展览展出的作品是20世纪80年代,他与雷诺在美国合作期间所完成的。那么,艺术家在美术史中的既有坐标无疑为雷诺在与欧洲“先锋艺术”代表艺术家的合作中提供了许多有意味的关联性元素。比较突出的是法国叙事具象派的代表艾豪,“欧洲波普艺术”的主要艺术家,显而易见,对两者的比较性研究,恰恰能为“战后艺术中心转移”等话题提供有趣的素材。实际上,这种有效的实践也对美术馆的收藏工作提出了高要求,即美术史的建构意识,也就是如何在现有的藏品资源下,形成系统的研究基础,明确收藏方向,为美术馆的美术史叙事提供坚实的学术后盾及展示资源。
苏坎作品《无题6》
帕莫尔作品《V8引擎》
雷诺艺术收藏也对美术史的建构提出了一个更广度的理解,抑或说,它从“个体”出发为其艺术收藏生发了更多的人文关联。当然,这种建构还需要开阔、包容的视野。作为法国工业巨头之一,雷诺的发展亦是欧洲工业发展的缩影,我们也非常惊喜地在其藏品中获取到无数可见或不可见的工业图景,艺术家参与其中,他们是在场者与叙述者。例如,让·杜布菲在作品中对时代背景下新型的、源自工业领域的材料的使用;法国“新现实主义”代表艺术家阿尔曼对雷诺车身或引擎零部件的堆积;让·丁格力对大型工业机器的装置化模仿等等。他们与雷诺的合作以及在其作品中所留下的工业痕迹,也构成了充满人文关联的欧洲工业社会的发展片段。这也是前文所提到的,当我们观看这批作品时,显得轻松与亲切、甚至熟悉的原因所在。由此,此次展览为美术馆所带来的启发,也上升到一个人文的价值高度与实践需求,即美术馆在美术史叙事以及在对“发生的美术史”的判断中,对本土历史、社会关联、人文教育等方面所须具备的的责任意识。或许在未来当我们回首过往时,某些美术馆在今天的展陈、研究与叙事并不能更多地构成当下的历史,但至少这份基本的责任意识与人文素养并不会带来过多的偏颇。
展览策展人、雷诺艺术收藏总监安娜·辛德莉曾这样评价雷诺与艺术家以及工业与艺术之间的跨界合作:“今天为我们所熟知的现状,艺术与生活的交织,显然要感谢那场历史性的相遇。”而雷诺艺术收藏在国内的首次集中亮相以及与国内两所美术馆(另一家为今日美术馆)的相遇,也确实带来了许多有意义的提示。除了上文所提及的,还有湖北美术馆作为一家公立美术馆合作视野的延展及思考:美术馆是以展览展示为载体的文化传播机构,如何通过不同形式的展览以及合理的美术史叙事方式,为观众阐释展览背后所承载的社会文化意义的全貌及其所牵涉的不同文化间的综合效应?显然,在这个多元发展的时代,美术馆无法全凭个体来完成这项复杂的工作——即便是美术馆内固定的美术史展陈,也会受制于特定时期的文化思潮,受制于不同文化背景的受众群体。由此,开阔的视野与包容性的合作亦是当下美术馆所必须具备的,在交流、互动与分享中夯实自身的美术史研究与叙事,才能在交融与共勉中凸显美术馆的价值与意义。
艾豪作品《雷诺景象》
罗伯托·马塔作品《何时?》
劳森伯格作品《无题》
“雷诺艺术收藏”带来的这场奇遇还未结束,或许它与不同观众的相遇,还会带来更多的惊喜与启示。(夏梓《不只是一场奇遇——由“雷诺艺术收藏”看美术馆的美术史叙事》)
胡里奥·勒·帕尔克作品《虚拟体积》
展览现场的杜布菲作品
A MODERN ADVENTURE - THE RENAULT ART COLLE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