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是清末重臣,生前享有崇高威望,身后声名却几度浮沉。
1885年夏秋,74岁高龄的左宗棠临危受命,以钦差大臣的身份督办闽海军务,不料病逝于福州。清政府一直缅怀、歌颂这位中兴名臣的伟大功绩。但辛亥革命前夕,以同盟会为首的革命党人提出的核心口号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为清政府服务的汉族官员,尤其是曾国藩、左宗棠等重臣,一概成为“汉奸”“叛徒”。抗战八年,同仇敌忾,左宗棠的功业,再受瞩目。后来,出于意识形态框框和政治现实需要,对太平天国等农民起义有意拔高,曾、左等人则成为镇压革命的“万恶不赦的刽子手”。直到20世纪80年代,左宗棠又变成了“要一分为二地看的有功之人”。
王震一向推崇左宗棠收复新疆之功,主政新疆期间,成立生产建设兵团从事开垦,其制度延续至今,其中依稀可见当年左氏治疆策略的影子。得到王震特别关照的,还有左宗棠的后人。据左宗棠曾孙左景伊回忆,1983年夏天,家族中人有意修复“文革”期间遭盗墓贼毁坏的左宗棠墓(位于长沙市郊),因社会上对其先祖的评价仍存异议,大家不敢贸然行动,左景伊就给王震写信求助。
一周之后,王震约见了他,表示修墓之事已通过国务院转告湖南地方办理,让他不必再操心。1985年11月,长沙举行左宗棠逝世100周年纪念会暨左墓修复落成仪式。王震亲临会场,公开表态:“左宗棠为中华民族立了大功。评价历史人物,账不要算得太细,搞得太繁琐,有些事可以求大同,存小异,发扬百家争鸣的精神。”
(齐鲁摘自《中国经营报》,2015年11月17日,谭洪安、樊海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