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航新一代通信网络

2016-07-04 15:43王辉
科学中国人 2016年5期
关键词:宽带

王辉

随着科技的发展与进步,人类最终迎来了一个真正的“网络”时代——互联网时代。在这个时代,我们随时随地享受着宽带和移动网络带来的便捷:光纤、互联网、4G……网络迅捷如斯,我们当然很难意识到,就在20年前,我国的互联网和宽带通信产业基本上还是用零来表示。而回望近20年的飞速发展,唐雄燕的名字赫然出现在每一个重要时期,伴随着中国宽带网络事业一路起航。

从进入北京邮电大学攻读硕士学位开始,唐雄燕就一直从事宽带通信领域的相关技术工作。“对于中国的通信网络事业,我想我还是有一点发言权的。”而作为一名通信网络领域的“技术战略家”,唐雄燕始终从一定高度着眼整个中国通信网络产业,从技术层面上推动其发展,引领其进步。

积跬步,至千里

唐雄燕出生在湖南永州的一个书香世家,受父母影响,唐雄燕报考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被分到电子工程系。从单调的求学生涯来到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唐雄燕发现了学习之外的另一种生活方式。诗歌、名著、哲学、木吉他占据了他很长一段的大学时光。到了大三,唐雄燕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毅然“戒掉”吉他,开始认真学习专业课程。这之后,他的成绩突飞猛进,始终都名列前茅,尤其是电磁场理论,更是学成了最好。在研究生的专业选择中,唐雄燕一度非常犹豫,但最后还是放弃了转行经济学的想法,坚守了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考研的唐雄燕要为自己找一个最好的导师。当时电磁场与微波领域的泰斗级人物叶培大院士正在做光纤通信的前沿研究,唐雄燕便一心要投叶教授门下。1989年4月底,年逾古稀的叶教授面试了这位年轻人,好学上进的唐雄燕给叶教授留下深刻印象。从此,北京邮电大学多了一名勤奋刻苦的研究生。自此,唐雄燕正式开始从事宽带通信领域的学术研究工作。1991年春,唐雄燕直博。

在此期间,他作为主要承担人完成了国家“85”攻关和“863”课题;协助叶教授在我国最早开展了相干光通信、光孤子通信及非线性光纤通信理论研究工作,并作为第一作者在光孤子通信、高速光纤传输系统及非线性光纤光学这些领域的国际著名期刊、杂志上发表论文与报告数十篇;他的毕业论文《光孤子通信中若干问题的研究》被有多位院士参加的答辩组一致评为优秀论文,以后的许多研究生也将之视为学位论文的典范。

1994年春,新加坡开始从海外引进专家学者,其中就包括光纤通信领域。正值毕业之际,唐雄燕认为,自己可以借此机会体验一下国外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很快,他获得了新加坡国家科技局博士后研究奖学金,到南洋理工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做博士后研究。两年后,唐雄燕同时申请了美国密歇根大学、德国洪堡基金并都收到了欢迎前往的回复,最终唐雄燕选择了后者。受该基金资助,唐雄燕在德国柏林工业大学高频研究所跟随德国最著名的光通信科学家Petermann教授做研究员。基金还安排了环德旅行,参加德国总统接见等诸多活动,并允许选择到任意一个欧盟国家做短期研究。这些待遇对一名外籍科研人员来说,是相当有吸引力的,唐雄燕十分珍惜,他到英国Aston大学拜访著名的光通信专家Doran教授,在他指导下做访问学者。

在国外的学习研究生涯让唐雄燕在光孤子通信系统的性能评价、优化设计以及WDM色散管理孤子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尤其是对光孤子通信系统误码率的研究,引起了国内外广泛的关注,相关论文也被光孤子通信的鼻祖A. Hasegawa教授所著的权威著作《光通信中的孤子》一书所引用。

在整个专业学习与学术研究生涯,唐雄燕靠着他的踏实刻苦与聪慧积累了大量的学识,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回顾这段时期,唐雄燕表示最感谢的是恩师叶培大教授。他提到,无论是科研治学还是为人处世,叶教授都对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两人也在多年相处中结下深厚的情谊。“我去叶先生家里,他从不像招待客人一般上茶,而是拿出酒来,斟上一杯。”而之后的国外生活不止让唐雄燕科研上更进一步,更让他开阔了视野,提高了修为。这些都为他今后的事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学术基础。

实践出真知

1997年年底,唐雄燕归国。不久就告别象牙塔般的学术界,进入企业,深入到中国通信行业的一线进行科研工作。

而立之年的唐雄燕在出国之前就已经明确要回国发展的想法。国外再好也不是家乡,无法让他有融入感和认同感。而且当时国内的通信事业正处在大发展时期,他相信,归国后的他也必将有一番作为。最终,由于北京电信局领导和单位的双重高度重视,唐雄燕进入了北京电信局科技处,紧接着便主持了“北京100个用户光缆环工程”技术工作。

在当时面临无经验可借鉴、缺乏技术规范指导等诸多困难的情况下,他组织技术队伍进行攻关,并与光缆制造商协作,提出了超大芯数用户光缆网技术方案和规范,推动了超大芯数光缆在国内的成功研发和在接入网中的规模应用,在北京建成了当时全球最大规模的用户光缆网。之后他又主持了北京光纤接入网、北京ATM宽带商用网、北京公众IP网、北京ADSL与LAN宽带接入网等多项重大工程的技术工作。这一时期的工作,让唐雄燕通过实践对电信运营的技术战略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而中国的通信网络事业也向前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1999年年底,科技处的老处长退休,推荐唐雄燕接任。后来中国电信行业开始改革,政企分开,移动、电信分营,唐雄燕又被提拔为北京电信副总工程师,成为了北京电信最年轻的技术领导。随着电信市场竞争越来越剧烈,电信也在从技术驱动向市场驱动转变。不久,电信再次改革,南北拆分,中国网通集团成立。唐雄燕调任中国网通企业发展部副总经理。

几经角色变换,逐渐脱离技术岗位成为管理者的唐雄燕并不快活。他想要回归技术岗位,奋斗在通信技术发展的第一线,于是向领导提出要求转回技术岗位。他认为,人只有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能力,做出贡献。最终,唐雄燕调任中国网通集团研究院副院长。

直到今天,唐雄燕已经在中国通信网络的技术前线上奋斗了近20年。亲历了历次重大的宽带技术变革,见证了我国宽带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512K速率的铜线接入到100M甚至千兆的全光接入,从话音通信到超清视频。他主持了中国网通/中国联通基于EPON/GPON的FTTx光纤接入技术工作,支撑了全光网络的建设,为“宽带中国”战略的实现做出了贡献;他担任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新型宽带移动IP承载网架构研究、关键技术研发与试验验证”的负责人,领导产学研合作研发新型IP移动回传网(IP RAN),在IP化移动回传技术的应用创新上走在了全球前列;他是中国网通宽带奥运工程的技术领军人,担任了国家科技奥运专项“奥运城市通宽带多媒体信息服务系统开发及应用示范”的负责人,基于该项目成果的“奥运城市通”成为了2008年奥运通信产品;他提出了“智能光网络上的数字奥运”技术方案,带领团队在北京建成了我国首个城域智能光网络;他负责中国联通“视网计划”创新业务研发,探索了运营商互联网视频业务的新模式;他作为学术带头人领导创建了我国信息领域第一个国家工程实验室——下一代互联网宽带业务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将该实验室打造成了中国网通/联通自主创新的基地。endprint

猜你喜欢
宽带
浅析提速背景下宽带覆盖场景方案
农村宽带提速的建设模式及发展策略探讨
我国移动宽带用户普及率超90%
宽带网络将覆盖90%以上贫困村
天津联通:千兆宽带和NB—IoT全面商用
福建:六大行动计划力促宽带再提速
中国2014年第1季度宽带平均网速达3.2 Mbit/s全球第79位
宽带论坛:全球宽带用户数达6.786亿
掉线不愁ADSL掉线疑难杂症逐个揭秘
高速增长 移动宽带将逐渐取代固定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