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涵将成为网红的核心竞争力
今年3月,开年第一网红Papi酱成功获得1 200万元融资,被称为“新媒体历史上的地标性事件”。然而,在4月18日,Papi酱却被爆出因节目内容低俗被广电总局要求整改。
互联网空间快速的生产和消灭机制很容易让网红成为昙花一现。与美国《时代》杂志2015年评选出的30位最具网络影响力的“网红”相比,大多数中国“网红”不具有“不可替代性”。为了在走红后保持持续吸引力,一些网红铤而走险,将含有暴力、色情等元素的内容发布到公众平台来吸引眼球。但更多数网友似乎并不“买账”,他们已经越来越注重网红的内涵。优质内容和价值观念的展示将成为网红成功的核心竞争力。(《参考消息》)
日本高中生不再向往上大学
如今,在日本曾被称为“精英摇篮”的大学,早已变成了来者不拒的“补习班”。大学如此,高中的情况就更为严峻,越来越多的日本高中生因种种原因,辍学回家。
从2010年到2015年,因经济原因辍学的日本高中生至少有5 385人,其中九州地区竟然有754人。造成高中生辍学的最主要原因是贫困,而这直接导致日本人不再向往上大学。为了维持学校运营,很多学校就降低了录取标准,使得日本大学生的水平差异极大。除此之外,很多大学生进入大学后就开始吃喝玩乐,荒废4年后拿到的工资还不如中学同学多,这也让很多学生对大学望而却步。(出国在线)
“神童”也要学会自己吃饭
“神童”魏永康,两岁识千字,4岁基本学完初中阶段课程,8岁进入县属重点中学读书,13岁以高分考入湘潭大学物理系,17岁又考入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硕博连读。3年后,没拿到学位,被劝退。这是一个现代版“伤仲永”的故事。
在一个完整的中国式教育模式当中,“神童”二字被当做一种智商评价和赢在起跑线上的幸运。然而,每一个以“泯然众人”结局的故事,都是在教育孩子之时,没把孩子当成正常的一个“人”。学生的成长岁月里不是只有读书,还有自己穿衣、自己吃饭这些不论以后混成什么样,都要自己干的事情。(《新京报》)
对明星过度迷恋是因为你太空虚了
“明星同款小白鞋”“明星同款披肩”“明星同款口红”……当下,“明星同款”几乎是最热的营销用语,无论什么东西,只要戴上“明星同款”的帽子,在粉丝效应的拉动下,销量自然就上去了。
“粉丝经济”不是新概念,“明星同款”则由粉丝与互联网共同催生。一个明星上了电视,节目还没播完,他身上从头到脚的衣着佩饰可能马上就成了网络上的热销品;更有甚者,明星吃过的小饭馆、路过的街道,吃没吃过、去没去过,都成了粉丝们衡量彼此是否“死忠”的标准。追星并无过错,但从某种意义上说,年轻人对明星生活物质表象的过度迷恋,实际上也体现出内在的盲目和空虚。(《中国新闻网》)
名校毕业生卖煎饼并不丢人
一篇题为《中国煎饼“移民”到曼哈顿》的报道称,来自纽约佩斯大学的两位中国留学生在美国做起了煎饼生意,生意很好,每个工作日能卖150份。网络上一片批评惋惜之声,认为她们“浪费了资源和青春”。
大学生、留学生“天之骄子”的身份,与猪肉佬、卖煎饼果子这些看上去无甚“技术含量”的工种之间,总给人一种违和感。但是,职业不分贵贱,卖煎饼挣钱,当然不丢人,它不过是在欧美的中国人开餐馆发财的又一个变体而已。(美国《侨报》)
孤独的“90后”正在接管世界
“90后”是多样化的一代,不要试图给“90后”贴标签。俯视或仰视都没必要,他们既不想受到偏见,也讨厌被莫名其妙地呵护,同时反感言过其实的赞赏,平视就好。
现在有一个新观点——“90后”是孤独的,至少相比前几代,不一样的成长环境和社交理念,让这种孤独被一点点放大。他们曾被贴上“不好管理”“叛逆”“个性”或“任性”的标签,但今年年初发布的《2015年度大学生公益现状调查报告》显示,“90后”是一个对公益特别热心的群体,他们致力于利用互联网传播严肃的学术研究和社会观察,和经常与“90后”联系在一起的 “娱乐化”背道而驰。如今,毫无疑问的是,他们正在逐步接管这个世界。(中青在线)